摘要:在西方的军演中,阵风战绩彪悍,揍过F-35还曾绝无仅有的锁定F-22,引发全球震惊;2025年,它却连规避都没来得及做,就被歼-10C搭载的PL-15击落,毫无还手之力。
在西方的军演中,阵风战绩彪悍,揍过F-35还曾绝无仅有的锁定F-22,引发全球震惊;2025年,它却连规避都没来得及做,就被歼-10C搭载的PL-15击落,毫无还手之力。
曾被吹成“最强四代半”的阵风,为何在中式装备面前失了魂?答案,藏在一场被打成6:0的空战背后。
2009年,在阿联酋举行的“高级战术领导课程”中,法国空军派出“阵风”战机,与美军F-22进行实战演练。F-22是全球公认的五代机鼻祖,而阵风仅为四代半战斗机。
这场演练中,F-22凭借推力矢量发动机、超音速巡航、隐身外形,在绝大多数动作上都具备物理优势。
可出人意料的是,阵风战机在高过载连续机动之后,硬是两次在F-22尾部锁定成功,并通过座舱HUD画面完整记录。
这两次锁定位置精准、距离逼近,若在实战中,意味着F-22已被阵风的30毫米机炮击中,遭到损毁甚至坠落。
整个演练过程持续数日,F-22分别与阵风、欧洲台风战机进行6场一对一缠斗,最终结果是5场平局、1场F-22胜利。
西方航空界据此断定,阵风已成为“第四代半战机中的终极形态”,具备与五代机对抗的能力。
达索开始大肆宣传,称Spectra电子战系统可干扰F-22雷达锁定,甚至对F-35亦能构成威胁。2025年8月的军演中,阵风真的锁定F-35了,法国大吹特吹。
面对铺天盖地的宣传,印度可耻地上钩了。2020年7月,首批5架阵风战机飞抵安巴拉空军基地。全程由印度飞行员操纵,从法国起飞,中途经阿联酋加油,横跨地中海与印度洋。
印度空军司令达诺阿宣布:阵风在电子战、火控系统、机动性能上全面超越枭龙BLOCK3与歼-10C,“比歼-20先进半代”。
印度不仅为阵风加装RBE-2相控阵雷达、Spectra系统、前扇区光学系统、雷达波干扰机,还装备了“流星”远程空空导弹,声称射程远超PL-15,并具备一次携弹12枚能力。
阵风当时的身价,每架高达2.5亿美元,比F-35还贵。印度媒体甚至高呼:阵风将彻底改写与中国空军的代差。
但2025年初夏的克什米尔空域,这个预言被打得粉碎。那一战,阵风没来得及拉开距离、没来得及启动干扰、甚至没来得及规避——就被锁定、被发射、被命中。
2025年,克什米尔上空,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超视距空战。巴空军动用中国支援的完整空战体系:歼-10C、PL-15、地面引导雷达、电子干扰平台,以及战术联动控制网络。
战场呈高密度电磁干扰态势,目标分布广、诱饵部署精、雷达压制强。阵风所依赖的Spectra自卫系统本该发挥作用,在敌方锁定初期就发出预警,释放干扰波束或发射诱饵弹执行规避。
但这次,它没机会响应。Spectra的干扰启动链为:雷达探测—威胁识别—启动干扰—诱饵规避。这是一套应对“常规空战流程”的系统,而它面对的却是“非常规”。
歼-10C并未主动出击,而是借助地面高精度引导系统,通过数据链指令执行锁定。阵风刚刚探测到雷达波——PL-15已经升空。
PL-15是一款具备末端主动雷达制导+中段数据链修正的远程空空导弹,作战射程远超传统“视距”。其作战逻辑不是让敌机看到,而是让敌机来不及看到。
此次交战,巴方最初宣称的是击落了3架阵风,但最新披露的数据变为了4架。其中一架飞机由于坠毁在村落附近,百姓目击之后拍摄视频上传到了网络,可谓是证据确凿。
其他3架则是巴方根据一套逻辑链分析之后得出的,并且给出了准确的编号。巴方飞机战损为零。这不是常规战果,这是单边碾压。
专家事后复盘认为:Spectra并非失灵,而是没有时间启动。所有系统均在“空战启动”前就已脱离干扰窗口。
阵风并不弱,弱的是它所依赖的防御逻辑。Spectra在北约演习中多次躲过F-22锁定,但面对中巴联合构建的“协同作战—超视距猎杀”机制,它失去了设计意义。
这场空战后,西方航空界首次开始质疑:“阵风到底算不算四代半?”而中国军事专家给出的解释是:“问题不是阵风弱,是中国空战体系压根不给它启动的机会。”
2020年,印度购入36架阵风,合约总额超90亿美元。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一次“战略型采购”——为的是应对歼-20、歼-16在西部的战略部署。
为了展示信心,印度不仅为阵风定制新装备,还安排媒体全程直播抵达仪式,几乎全民刷屏。印度媒体反复强调:这款战机拥有360度无死角的自卫能力。
但克什米尔一战之后,一切包装轰然倒塌。“流星”导弹未能发射一枚。Spectra系统未完成一次干扰。阵风战机在起飞后即被锁定,在飞行中即被击落,在落地前已成残骸。
连在中国只能“拉烟”的歼-10都打不过,如何应对更加先进的歼-20?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溃败,更是一场战略误判。
F-35、F-22之所以被阵风“咬住”,是因为对抗还在人机之间。它能通过视觉锁定赢得胜机。但面对歼-10C,这场战斗从未进入“眼对眼”阶段。
歼-10C的成功,不在于性能单项领先,而在于它融入了更大体系之中。歼-10C是导弹的发射平台,是雷达的执行者,是体系联动的末端节点。
它的“锁定”不是自己完成,而是整个系统共同完成。这是现代空战的真相:拼的不是单纯的飞机,而是背后的体系。
印度空军至今未公布战损图像,也未就阵风失利公开说明。但一场6:0的完败,已足以说明问题。2.5亿美元一架的战斗机,在中国体系面前,成为毫无还手之力的靶标。
未来战争,将不会再有“单打独斗”。而对中国空军而言,这场胜利只是“体系小试牛刀”。
阵风战机令印度信心爆棚.文萃报.2020
印度阵风战机能否对战歼-20.文萃报.2020
F-22都无计的“阵风”为何丧命于歼-10C?专家:中国空战体系小试牛刀而已.星岛环球.2025-05-10
法军飞行员驾阵风“狗斗”美军F22 连续两次将其锁定.环球时报.2018-10-15
能干扰F-22锁定的阵风战斗机,为何被PL-15一击必杀?.观察者网.2025-05-09
来源:小僧乱翻书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