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笔者走进古浪县黄花滩镇麻黄台村的田野,只见连片玉米田覆满银白色地膜,宛如一层“保湿保温衣”。黄花滩镇推广的加厚聚乙烯地膜技术,正以创新力量重塑传统种植模式,相较于传统地膜,该项技术通过将膜厚提升至0.012毫米以上,显著增强抗风化能力,使用寿命延长40%
近日,笔者走进古浪县黄花滩镇麻黄台村的田野,只见连片玉米田覆满银白色地膜,宛如一层“保湿保温衣”。黄花滩镇推广的加厚聚乙烯地膜技术,正以创新力量重塑传统种植模式,相较于传统地膜,该项技术通过将膜厚提升至0.012毫米以上,显著增强抗风化能力,使用寿命延长40%,形成更持久的地表保护层。
“加厚聚乙烯地膜可使土壤水分蒸发量降低30%左右,极大地保存了土壤中的水分,为玉米生长营造相对稳定的湿度环境。同时,地膜还能在夜间起到保温作用,提升地温,促进玉米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黄花滩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干部李建亭介绍道。
加厚地膜
除了加厚地膜的使用,滴灌技术的应用也是农业节水的一环。在种植户陆世昌的田地里,一条条滴灌带沿着玉米种植行有序铺设,它们如同人体的毛细血管,将水和养分精准地输送到每一株玉米的根部。“今年已经是我使用滴灌带的第五个年头了,这滴灌带可帮了大忙!以前大水漫灌,费水又费力,现在用了滴灌带,不仅节省了成本,而且这样的精准滴灌就像给农作物做‘私人定制’的饮水服务。”陆世昌笑着说。
滴灌技术摒弃了大水漫灌的粗放模式,实现了水资源的按需供给。以往大水漫灌时,大量的水在输送过程中渗漏、蒸发,真正被农作物吸收利用的比例较低。而现在,通过滴灌带,水可以直接到达农作物根部,避免了水资源在途中的损耗,水的利用率大幅提升,可达到85%以上。而且,滴灌还能结合施肥,实现水肥一体化,让肥料随着水流直接被玉米根系吸收,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为了让节水措施更加科学、高效,黄花滩镇麻黄台村还引入了机电井测控终端。这一设备堪称农业节水的“智慧大脑”,它安装在机电井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对机电井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
接滴灌带
种植户依据玉米在各生长阶段的需水特性,量身定制浇水方案。玉米幼苗期,植株小、根系弱,需水量少,利用滴灌系统小流量、多次数供水,既保湿润又防烂根;拔节孕穗期,玉米生长旺盛,对水分、养分需求激增,便加大滴灌量;灌浆期需水量回落,再适时调整浇水量,确保籽粒饱满成熟。这种精细化管控,能够精准满足作物需求,最大限度节约水资源。
加厚地膜、滴灌带……通过多举措进行节水,将使农作物的出苗质量和生长态势明显改善。“农业节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我们积极推广滴灌带、加厚地膜等节水技术,还组织技术人员全程指导,就是希望帮助农户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实现增产增收。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干播湿出、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更多节水新路径,助力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质量双提升。”黄花滩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干部李建亭说。
通讯员:王占辉
来源:武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