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卡萨姆旅(Al-Qassam Brigades)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军事分支,成立于1992年,其名称源自20世纪30年代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巴勒斯坦革命领袖伊兹丁·卡萨姆。
卡萨姆旅(Al-Qassam Brigades)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军事分支,成立于1992年,其名称源自20世纪30年代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巴勒斯坦革命领袖伊兹丁·卡萨姆。
该组织的主要目标是“解放巴勒斯坦领土,抵抗以色列占领”,其活动范围集中在加沙地带,并深度参与巴以冲突的军事对抗。
卡萨姆旅是哈马斯的核心武装力量,而哈马斯自2006年赢得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后,实际控制加沙地带。
尽管巴勒斯坦在国际法上被视为有限承认的国家,但卡萨姆旅并未被任何主权国家正式承认为合法军队。其行动被以色列、美国、欧盟等定义为“恐怖组织”,但在巴勒斯坦民众中享有较高支持率。
根据多方资料,卡萨姆旅的常备兵力约为2.5万至4万人,其中包括专职战士和预备役人员。其成员多为加沙本地青年,接受严格的宗教与军事训练,部分骨干曾在伊朗、黎巴嫩真主党营地接受战术指导。
卡萨姆旅强调“殉道精神”,战士月薪约400美元(由哈马斯通过海外资助发放),阵亡者家属可获得额外抚恤金。
卡萨姆旅的装备以轻武器和自制装备为主,兼具部分先进武器:一是火箭弹与迫击炮:主力武器为“卡萨姆”系列土制火箭(射程5-80公里)和107毫米火箭炮,2023年10月冲突中曾向以色列发射超8000枚火箭弹。
此外,他们还拥有伊朗提供的“法吉尔-5”火箭(射程75公里)和“胜利-110”导弹(射程200公里)。
二是反坦克武器:配备俄制“短号”反坦克导弹、PG-7VR火箭筒,以及自制的“亚辛-105”串联战斗部火箭弹,可穿透以色列“梅卡瓦”坦克的装甲。2023年12月,卡萨姆旅宣称摧毁以军75辆战车,包括多辆梅卡瓦坦克。
三是无人机与地道网络:使用伊朗“燕子-2”无人机进行侦察和投弹,并构建总长逾500公里的地下隧道,用于武器运输、人员隐蔽和突袭。
四是单兵装备:战士普遍装备AK-47步枪、RPG-7火箭筒和夜视仪,部分精锐部队配备狙击步枪(如“食尸鬼”狙击枪)和热成像仪。
卡萨姆旅的军事行动高度依赖加沙地带的地形与人口密度,兵力集中在加沙北部的贾巴里亚营地、中部的布赖吉难民营,以及南部的汗尤尼斯市。这些区域建筑密集,便于依托民居、学校、医院构筑防御工事。
他们采用“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利用地道快速转移,并混入平民区规避以军空袭。例如,2023年10月,卡萨姆旅在加沙北部伏击以军装甲部队,摧毁D9R推土机和坦克后迅速撤离。
在居民区预设爆炸物、狙击点和反坦克陷阱。2024年1月,卡萨姆旅在布赖吉难民营以东利用“食尸鬼”步枪狙杀以军士兵,展示其巷战能力。卡萨姆旅的武器和技术主要依赖外部支持:一是伊朗,提供导弹技术、无人机和资金。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定期向加沙走私武器部件,经埃及西奈半岛或地中海船运入境。
二是黎巴嫩真主党:共享战术经验,并通过叙利亚转运武器。真主党还为卡萨姆旅提供通信加密设备。三是海外资助:哈马斯通过土耳其、卡塔尔等国的慈善机构募集资金,部分用于卡萨姆旅的武器采购与人员培训。卡萨姆旅在不对称战争中展现出较强韧性:2023年12月,使用反坦克导弹摧毁以军推土机和梅卡瓦坦克;2024年5月,用杀伤性装置突袭以军据点,宣称击毙15名士兵。但是,弱点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缺乏制空权,重型装备不足,弹药依赖外部补给。以军电子战系统可干扰其通信,2024年3月以军轰炸加沙中部时,卡萨姆旅一度陷入指挥混乱。
整体而言,卡萨姆旅是哈马斯的核心武装力量,其装备水平远超一般非国家武装,战术上结合游击战与城市防御,但在体系化战争中仍处劣势。
尽管以色列在技术、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卡萨姆旅通过本土化作战和外部支援,持续对以军构成威胁。其存在既是巴以冲突难以化解的缩影,也折射出中东地区代理人战争的复杂性。
来源:局部生肖研究所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