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奔流不息的两条长河,像一双有力的臂膀,把九万平方公里赤峰大地揽入宽广的怀抱。一条是老哈河,自南向北,连接南部六个旗县区;另一条是西拉沐沦河,自西向东,贯穿北部六个旗县。正是这两条河,见证了赤峰大地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养育着独特的动物王国和植物宝库,塑造出生机无限
奔流不息的两条长河,像一双有力的臂膀,把九万平方公里赤峰大地揽入宽广的怀抱。一条是老哈河,自南向北,连接南部六个旗县区;另一条是西拉沐沦河,自西向东,贯穿北部六个旗县。正是这两条河,见证了赤峰大地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养育着独特的动物王国和植物宝库,塑造出生机无限的人类家园。
由赤峰市融媒体中心和中央新影集团北京科影发现纪实传媒联合制作的大型生态纪录片《西拉沐沦》,以山河相见、自然秘境、绿色生命、长河家园四个单元,系统而生动地描绘了西拉沐沦河400余公里的蜿蜒流淌。打开《西拉沐沦》,就像打开一部图文并茂的塞外山川百科全书,在赤峰乐见自然,与生命神奇相遇,每一页都让人目不暇接,爱不释手,情不自禁一声惊叹:原来赤峰这么美!
《西拉沐沦》清晰地勾画天然的地理分界线。西拉沐沦河发源于内蒙古高原西缘的浑善达克沙地,横跨400毫米等降雨量线,连接着浑善达克沙地与科尔沁沙地,也连接着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她穿沙越岭,一路前行,完成一次阻隔,三次交汇。西拉沐沦大峡谷隔开大兴安岭与燕山山脉的握手,绵延而下,先与老哈河交汇,汇成西辽河;再与东辽河交汇,汇入辽河;最后是河海交汇,汇入渤海。一条河使赤峰地分南北,形胜东西,串联着2万多平方公里的沙地和4 万多平方公里的草原,缔造出赤峰地理意义上的生命版图。西拉沐沦河也是历史上赤峰经济区农区畜牧业和草原畜牧业的分界线,深刻反映出经济类型与生态类型的依存关系。
《西拉沐沦》艺术地再现鲜活的立体生命线。西拉沐沦河携手萨岭河、少郎河、查干沐沦河等支流一路奔波,流域内大面积的沙漠、湖泊、湿地、草原、森林、山地等,构建起中国北方庞大而多样的生态空间,孕育出丰富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是自由者的天地,也是勇敢者的家园。一条河巧妙地维系着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平衡,万物得以和谐共存,生生不息。湖边养育子女的蓑羽鹤,春来秋去,用翅膀丈量天空的高度、地球的长度,每年有四分之一的生命终止在喜玛拉雅山脉;破壳而出的小鸳鸯,在妈妈的引导下,艰难爬出树洞,完成生命中令人揪心的第一次纵身一跃;春汛时的华子鱼,在拥挤的河道里逆流而上,繁育后代,能游回达里湖的只有千分之六;园蛛在半空中埋下觅食的陷阱,静候猎物自投罗网;兔狲们一代代守候着这片高原林海,活到一周岁的概率不超过五成;三百年的落叶松,静静地守望着这片神奇的原始次生林;大花杓兰从种子到开花历时八年之久,自然授粉率不足百分之十,被称为“检测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晴雨表”,在西拉沐沦河北岸找到了理想的栖身之地……这里的每一棵青草、每一朵花叶、每一粒蝌蚪、每一个蜜蜂、每一只蚂蚁甚至每一粒沙子都不可或缺,生命的组合精妙绝伦,搭建起立体的生命空间。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都在为自己的生存竭尽全力。纪录片里动物、植物是主角,处处不见人,处处都有人。丰富多彩的镜头语言,陈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印证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洋溢着悲天悯人、物我同命的情怀,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主题。
总出品人:乔雪峰
出品人:葛广玉 刘云国
节目总监制:池建新
总导演:曹彦锋
总撰稿:宋文书
导演/摄影:通拉嘎 于海涛 樊志琦
本期内容
策划:曹彦锋
视频来源:赤峰融媒纪录片制作中心
来源:国学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