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入警,他们是这样完成“职业嫁接”的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8 21:49 1

摘要:他们有的曾凝视显微镜下的细胞裂变、有的曾手握万众瞩目的金话筒、有的曾丈量城市钢筋的精密尺度、有的曾用足尖丈量舞台的方寸,却在人生剧本的下一页,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份“藏蓝人生”。

他们有的曾凝视显微镜下的细胞裂变、有的曾手握万众瞩目的金话筒、有的曾丈量城市钢筋的精密尺度、有的曾用足尖丈量舞台的方寸,却在人生剧本的下一页,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份“藏蓝人生”。

四位监狱人民警察将如何完成“职业嫁接”,写下鲜活的新故事?一起来看看——

移植到高墙内的“土”“木”精神

“没错,我就是又土又木。”

这个自嘲的玩笑背后,藏着他曾经的职业密码——混凝土般严丝合缝的“土”,脚手架般层层递进的“木”

土木工程专业出身的李航,毕业去到的第一个项目,是一个正在进行场地平整的工地,坑坑洼洼,尘土飞扬,柴油发电机与抽水机的轰鸣震耳欲聋。

他在五十米深基坑里绑扎完最后一根钢筋,抬头看见师兄佝偻着背调试全站仪的身影那一刻,突然读懂了土木人的坚韧和严谨。

正是这份在钢筋混凝土中淬炼的韧性,让李航在成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后迅速找到支点。

报到的第一天,当他站在AB门安检通道,看着纵横交错的监控网格与罪犯的队列,竟有种熟悉感——这与当年在施工平面图前放线定位何其相似。

在监管区里,李航慢慢从一个监狱工作菜鸟变成了熟手,又在磨砺中迅速成长,现在已经是万金油级别的监区工作骨干。

带班、谈话、安全生产,他的工作细碎繁杂。

每日例行安全巡查,从消防栓压力表到储物柜铰链,每个细节都需要确保万无一失。当比他年轻的警察抱怨重复劳动时,李航总是不厌其烦:“当年在工地,全站仪三脚架永远要摆正三角形。”

【Ta说】

有人说工地和监狱都是困住人的笼子,我却觉得它们都是重塑生命的模具。混凝土要经历振捣养护才能坚固,人性何尝不需要约束与唤醒?当年在基坑里放的是结构定位线,现在划的是法律红线;那时盯着的是钢筋机械连接,现在防的是善恶一念之间。

一样的话筒,不一样的匡扶正义

从聚光灯下的电视台主持人、记者,到高墙内的监狱宣传警察,李洁镜头前的对象不再是热闹的市井,而是一张张各异的面孔——他们穿着统一的囚服,眼神透出的后悔。

采访的话筒递出去,听到的也不再是精心准备的官方回答,而是掺杂着悔恨、迷茫或是戒备的只言片语。

以前李洁总想追求时效、爆点,而现在更想要的却是严谨、稳妥;以前想着怎么把镜头语言玩出花样,现在她更多考虑如何用最朴实的画面传递改造的意义。

【Ta说】

现在的我,依然会怀念电视台的绚烂舞台,但更珍惜高墙内的这份沉甸甸的真实。

在这里,我见到了最赤裸的人性,也见证了最坚韧的重生。

镜头还是那个镜头,只不过从前它追逐的是光鲜,现在它记录的是光——那些在至暗时刻依然不肯熄灭的人性微光。

这份工作教会我的,不是如何说漂亮话,而是学会在沉默中倾听,在厚重处思考。

如果说从前的主持生涯是在河流表面激荡的浪花,那么现在的我,更像是一颗沉入水底的石头,安静地见证着、参与着那些不为人知却无比重要的改变。

文艺,打通了教育改造的“任督二脉”

深耕在监狱工作一线,日常的工作就是与罪犯打交道,原本舞蹈编导专业出身的魏成林,“改行”至今已是第十个年头。

十年间,他辗转多个岗位,从带班警察到副分监区长,从教育干事到狱政干事,他的专业没有偏废,积极参加各类文艺比赛并屡次获奖。

随后,他产生了大胆的想法:文艺的力量是否能够作用于罪犯的教育改造——

负责新犯管理的魏成林在巡查时,发现罪犯梁某竟利用书写改造心得的信纸自制娱乐棋子。

魏成林并未简单斥责,而是耐心与其交谈近两小时。

在严肃批评教育的同时,他敏锐捕捉到梁某写字工整这一闪光点,此后多次鼓励其参与监区字画投稿与文艺活动表演。

梁某深受鼓舞,不仅在改造之余刻苦学习普通话、钻研表演技巧、勤练队列,更从曾经的违规违纪人员,蜕变为改造积极分子。

见识到文艺对教育改造工作的力量之后,魏成林加紧了步伐。

三届监区级汇报演出,两届监狱级汇报演出,他都担任晚会总导演。他统筹的节目,让罪犯悄然落泪、悔悟自省。

文艺春风化雨感化人的力量,在这一刻具象化。

【Ta说】

教一个人就像浇一棵树,用对办法,施对肥料,才能茁壮成长。

种树与树人,都需要极致的耐心来贯穿

拉巴次仁站在监狱大门前,藏蓝色制服袖口的银色纽扣在阳光下微微发亮。

大学时代的他整日与植物标本为伴,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植物分类学的进化树形图填满了他的生活。一年前,他还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的叶脉走向,如今已成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这段职业转变,记录着一名青年突破自我的轨迹。

初入监管区时,扑面而来的压力几乎将他淹没。面对罪犯管理、刑罚执行等全新工作内容,他茫然无措,甚至质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但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被激发出来,他利用业余时间恶补法律、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积极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

从熟悉监狱规章制度,到掌握与罪犯沟通的技巧,每一步都走得艰辛,却也无比踏实。

在工作中,他逐渐意识到,植物学专业背景并非毫无用处——植物学培养的观察力,让他能敏锐捕捉到罪犯情绪和行为的细微变化;科研时养成的严谨态度,在处理狱政事务时发挥了关键作用,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准确无误。

更重要的是,培育植物时的那份耐心与期待,被他融入到罪犯改造工作中。

【Ta说】

我相信,就像悉心呵护能让植物茁壮成长一样,用真心和关爱对待罪犯,也能唤醒他们内心的希望与良知,帮助他们在改造的道路上重新“发芽开花” 。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