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正在接受淋巴瘤治疗或康复期的朋友,都会遇到四肢像灌了铅,沉得抬不起来;走几步路就要停下歇口气;明明睡了一整夜,却还是困;不想说话,不想动弹,只想安静地躺着……。它挥之不去、缠绕心头,远比普通劳累更难应对。
很多正在接受淋巴瘤治疗或康复期的朋友,都会遇到四肢像灌了铅,沉得抬不起来;走几步路就要停下歇口气;明明睡了一整夜,却还是困;不想说话,不想动弹,只想安静地躺着……。它挥之不去、缠绕心头,远比普通劳累更难应对。
今天,我们来聊聊这种“疲惫”。
淋巴瘤患者治疗后出现疲劳、乏力是极为常见的现象,医学上称之为 “癌症相关疲劳”。这种疲劳与普通的劳累不同,可能与治疗(如化疗、放疗)对身体的损伤、贫血、营养失衡、睡眠障碍、心理压力等多种因素相关。除了运动,可从以下几个核心维度进行康复调整:
精准营养补充是基础。治疗后身体处于修复关键期,需针对性补充能量与营养素。优先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低脂牛奶、鱼虾、豆腐等,它们是修复细胞、重建免疫的核心原料,同时搭配复合碳水化合物,如燕麦、糙米、红薯等,能缓慢释放能量,避免血糖波动加剧乏力。若食欲差,可采用 “少食多餐” 模式,在两餐间加坚果、酸奶等加餐,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补充剂,避免因营养不良拖慢康复。
调整睡眠节律是关键。治疗常打乱睡眠周期,而睡眠不足会进一步加重乏力。可建立固定作息,每天同一时间入睡、起床,即使周末也不打乱节律。睡前 1 小时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避免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通过泡脚、听轻音乐、读纸质书等温和方式放松身心。若存在入睡困难或多梦等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排除贫血、药物副作用等诱因,必要时配合专业睡眠干预,筑牢 “精力储备” 的根基。
心理与社交干预不可缺。长期乏力易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而负面情绪又会形成 “乏力 - 情绪差” 的恶性循环。可通过写日记梳理感受,或参与淋巴瘤患者互助社群,与有相似经历的人交流经验,缓解孤独感。家人也应多给予情感支持,共同参与康复计划,比如一起准备营养餐、散步谈心。若情绪问题明显,及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改善心态,为身体康复注入心理动力。
康复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乏力改善不会一蹴而就。若乏力持续加重、伴随头晕心慌,或影响日常进食睡眠,需及时就医排查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潜在问题,让康复之路更有方向。
来源:血液科陈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