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时评 丨造谣者关心的根本不是“于朦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18:36 1

摘要:9月21日,北京朝阳警方发公告澄清,“于某某被他人组局侵害后跳楼”“于某某被丢下楼”“于某某母亲被控制”等谣言,均为个别人员为博眼球、蹭流量所编造,公安机关已依法立案查处。

青年演员于朦胧坠楼后,阴谋论的声音就没有停下来过。

9月21日,北京朝阳警方发公告澄清,“于某某被他人组局侵害后跳楼”“于某某被丢下楼”“于某某母亲被控制”等谣言,均为个别人员为博眼球、蹭流量所编造,公安机关已依法立案查处。

通报还特别提到,“希望大家尊重家属意愿,保护个人隐私,避免家属遭受二次精神伤害。”

实际上,五天前于朦胧的母亲已经通过他的工作室微博账号,发表了一篇情真意切的声明,明确表达了“希望大家理性看待这一意外事件,不再进行猜测。我也希望早日回归平静的生活,怀着对朦胧的思念,努力过好每一天”的意愿。可惜的是,舆论并未如她所预想的那样逐渐平息,反而愈演愈烈。不少社交平台的无关话题下,都有人留言称,希望大家团结起来“为于朦胧发声”,还有不少人揣测于朦胧母亲表达的非其本意,其本人已经“被控制”,更有甚者,直接开始从照片里捕风捉影,去网暴压根无关的其他人,只因推测他们才是“幕后黑手”。

这么一通以“为了于朦胧”之名的闹剧,压根没有真正尊重逝者,更是造成了诸多二次伤害。导演方励就在诸多离谱谣言下,被迫发声明表明根本不认识于朦胧,后又被迫报警。于朦胧本人的家属,也要在处理亲人离世的哀伤之余,不断被逼着一遍遍撕开伤疤,不得安宁。

但实际上,这些一直闹着要有个说法、传播阴谋论的人,未必是多么关心逝者本人,而是沉浸在某种对“刺激”“猎奇”的想象里。谈到娱乐圈,就要想到资本、黑幕;谈到坠楼,就要联想做局、潜规则,以此产生一种了解秘辛的满足感。这些揣测,看似举着维护正义的大旗,实际上要满足的是恐怕自己猎奇的心理,压根接受不了事情的真相可能真的就是一次令人遗憾的意外,没有那么多让人浮想联翩的刺激元素。

更可怕的是,这种阴谋论是无穷无尽的。无论是家属本人的发声,还是警方严肃的调查公告,都能被归为“被控制了”“被压下去了”“背后有更大的势力”。这仿佛立于一个不败之地,建立起这种“立体防御”后,反驳链条是无穷无尽的,而逝者本人,也慢慢被异化成了一个代指的符号,变成了一种“细思恐极”的猎奇谈资。演员乔任梁去世多年,亲友仍不断遭受谣言攻击,即便父母不断澄清“网传照片为P图”“乔任梁生前确有抑郁症”,还是有捕风捉影的推测层出不穷,想把事实往更刺激、更猎奇、更厚黑学的方向去解读。

不是不能理解公众有朴素的正义感,有要揭发社会丑恶现象的责任和冲动。但问题是,沉浸在这样的情绪里,不愿冷静下来理性看待事实,最终反而可能“屠龙者成恶龙”,原本是出于善意关注、惋惜年轻的生命的逝去,到头来却给更多的人造成了二次伤害,岂不是本末倒置?

而恶意利用公众的正义感、挑逗公众情绪、为自己换取流量和名声的人,则更应该被严厉打击。这些炮制谣言的人,恐怕才是最想吃到“人血馒头”的人。为了那点流量收益,狠狠抓住人性的本能,不惜把网络环境搅得乌烟瘴气,这对逝者家属,对逝者抱有朴素同情心的公众乃至被牵连进谣言中的诸多无关人员,都是有害的。放任这种谣言流量,不仅会造成公众的注意力资源浪费,也会严重损害社会普遍信任。“阴谋论”下生长出的不是正义感和责任感,而是猎奇的恶意和信任被撕裂的恐慌。

实际上,近日中央网信办已经印发通知,将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无疑,这种打着正义旗号、实则恶意猎奇的谣言,也应该多被关注了。

栏目主编:简工博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