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 襄风新韵丨樊城张湖村:以文铸魂 绘就乡风文明新图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2 18:07 1

摘要:近年来,樊城区牛首镇张湖村紧扣“产业兴村、旅游活村、文化立村”目标,以张继文化为底色,以民生工程为切入点,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契合民意、富有成效的乡风文明建设好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让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攀升。

近年来,樊城区牛首镇张湖村紧扣“产业兴村、旅游活村、文化立村”目标,以张继文化为底色,以民生工程为切入点,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契合民意、富有成效的乡风文明建设好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让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攀升。

今年5月,张湖村被评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

文化铸魂促振兴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走进张湖村,张继诗词的韵味扑面而来。

作为张继故里,张湖村深挖独特文化底蕴,将诗词文化作为乡村发展的“精神内核”,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在硬件建设上,张湖村精心打造文化载体,修建张继诗词长廊、百米唐诗长廊,精选50首经典唐诗进行展示,还建成张继文化广场、多功能体育场,绘制诗词墙画,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村民漫步村中,可随时随地与诗词“相遇”。同时,村里积极推进“中华诗词之村”创建,成立月泊诗社、农村诗词协会,将廉洁文化、乡风文明与诗词文化深度融合,为文化传承搭建起坚实平台。

张湖村常年举办形式多样的诗词活动,让文化“活”起来。在“乡村诗词大赛”上,村民们各展所长,通过参与诗词创作和诗朗诵,抒发对家乡的热爱,在文化熏陶中提升精神境界。在“诗词歌赋・咏清明”活动中,孩子们声情并茂地朗诵《枫桥夜泊》《阊门即事》等诗词,村民们以书写春联、绘制诗意图案的方式替代传统祭祀,在文明祭祀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不仅涵养精神,更凝聚发展合力。张湖村通过开展村史宣讲活动,让村民们深入了解家乡历史;组织同乡联谊会、发展恳谈会、乡村茶话会等,吸引多名在外能人返乡创业,成立家庭农场、养殖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带动20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实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文明实践暖民心

在张湖村张继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或聊天畅谈,或打球健身。夜幕降临,广场上响起欢快的音乐,村民们跟着节拍跳舞健身。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以来,张湖村以“七有”标准(有活动阵地、有统一标识、有工作人员、有志愿队伍、有活动项目、有工作制度、有经费保障)打造1530平方米实践阵地,创新服务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的“最后一米”。

在宣讲教育中,张湖村组建了一支由老师、大学生、老党员等组成的百姓宣讲队伍,通过“田埂会”“板凳会”“庭院会”等接地气的形式,每月开展党的理论知识、模范典型、文明乡风等宣讲活动,用身边榜样教育感染身边人。

在阵地服务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资源,设有未成年人活动室、妇女儿童之家、家长学校、农家书屋、理论宣讲室等多个功能室,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联合樊城区相关部门开展“四季春晚・荷塘盛宴”“美丽相约 活力樊城”“庆元旦 共筑梦”等大型文化活动。

村里还成立村务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通过民事民议推动乡村治理、乡风文明,改善村容村貌;搭建乡村夜话、幸福夜话平台,宣讲涉农政策、展示治理成果、收集意见建议,让村民成为乡村建设的“主人翁”。

在志愿服务中,张湖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队现有注册人员400余名,根据实际需求成立治安联防队、扶贫帮扶队、敬老爱幼队等6支小分队,开展多样化便民服务。理发师小郭自2022年加入服务队后,多次为村民免费理发,获得村民一致好评。服务队还围绕便民惠民、助老爱幼、文化娱乐等开展活动,让文明实践活动真正走进群众生活,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移风易俗树新风

“以前村里婚丧嫁娶攀比严重,办一场事要花不少钱,大家苦不堪言。现在有了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省钱又省心!”村民刘女士的感慨,道出了张湖村移风易俗带来的显著变化。

近年来,张湖村以制度约束、活动引导、典型带动为抓手,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新风,让村风民风愈发淳朴。

在制度建设上,张湖村成立由老党员、退休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明确“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标准:婚礼酒席费用控制在每桌500元以内,丧事总费用不超过1万元。村里还通过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修订《张湖村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与环境整治、孝老爱亲、生态文明保护等内容纳入其中,形成刚性约束。村里通过逐户走访、微信群、村广播等方式广泛宣传,让文明新风家喻户晓,村民婚丧嫁娶观念逐渐转变。

在活动引导中,张湖村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传家风立家训”“我们的节日”等活动,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村民陈晨曦主讲的《两代人的读书路》入选湖北省家风家训故事,村内逐渐形成了“以家风带村风,以村风带民风,以民风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村里还积极推行“文明乡风积分制”,以积分激励村民养成良好习惯。在改善人居环境中,开展卫生大评比、“最美庭院”评选等活动,引导村民主动打扫房前屋后卫生,让村庄“颜值”“气质”双提升。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