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Li Y, Lin Y, Gou G, Cui D, Gao X, Xu G, et al.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enofovir Amibufenamid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
本文由论文原创团队投稿
引用本文
Li Y, Lin Y, Gou G, Cui D, Gao X, Xu G, et al.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enofovir Amibufenamid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 Real-world, Multicenter Study. J Clin Transl Hepatol. 2025;13(3):207-215. doi: 10.14218/JCTH.2024.00364.
研究背景及目的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尽管疫苗接种的普及显著降低了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率,但全球仍有超过3亿CHB患者面临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细胞癌(HCC)的长期风险。核苷(酸)类似物(NA)和干扰素是临床一线抗病毒治疗的主要手段。然而,传统治疗方案如恩替卡韦(ETV)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但长期使用存在肾脏和骨骼安全性问题。
艾米替诺福韦(TMF)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抗病毒药物,通过分子结构的优化提升了药物的细胞膜透过性和血浆稳定性,在降低药物剂量的同时提高了抗病毒效能。本研究以多中心、前瞻性、真实世界的数据为基础,评估TMF在CHB患者中的抗病毒效果及安全性,并探索其在不同治疗背景下的潜在优势。
研究方法和结果
本研究纳入了194例CHB患者,分别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汉中市三二〇一医院、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四家医院。研究对象分为初治(TN,n=123)和经治(TE,n=71)两组,分别比较TMF和TDF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01 初治组(TN):分为TMF组(n=63)和TDF组(n=60)。评估患者48周的病毒学应答(VR)、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以及其他肾功能和血脂指标。分为TMF组(n=63)和TDF组(n=60)。评估患者48周的病毒学应答(VR)、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以及其他肾功能和血脂指标。
02 经治组(TE): 包括从ETV或TDF转用TMF的患者,主要因早期肾功能损害或疗效不佳而转换治疗。 包括从ETV或TDF转用TMF的患者,主要因早期肾功能损害或疗效不佳而转换治疗。
研究结果
01 病毒学应答: 在初治患者中,TMF组48周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达到90.48%,与TDF组(83.33%)相当。在经治患者中,91.55%在48周内实现病毒完全抑制,LLV患者的病毒阴转率达到84%。 在初治患者中,TMF组48周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达到90.48%,与TDF组(83.33%)相当。在经治患者中,91.55%在48周内实现病毒完全抑制,LLV患者的病毒阴转率达到84%。
02 ALT复常: 按照AASLD标准,48周后TMF组初治患者的ALT复常率为70.45%,与TDF组无显著差异。在经治患者中,ALT复常率从66.67%提高至76.67%。 按照AASLD标准,48周后TMF组初治患者的ALT复常率为70.45%,与TDF组无显著差异。在经治患者中,ALT复常率从66.67%提高至76.67%。
03 肾功能改善:转用TMF治疗的患者中,尿α1-微球蛋白和尿NAG活性显著下降,提示TMF对肾小管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转用TMF治疗的患者中,尿α1-微球蛋白和尿NAG活性显著下降,提示TMF对肾小管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04 血脂安全性: TMF在初治和经治患者中对血脂影响较小,未见显著的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异常。 TMF在初治和经治患者中对血脂影响较小,未见显著的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异常。
图1文章图片摘要
亮点解读
01
TMF抗病毒治疗效果稳定且不逊于传统方案:
TMF在初治和经治患者中均表现出色的抗病毒效果。在初治患者中,48周病毒学应答率达到90.48%,与TDF方案(83.33%)相当。在LLV患者中,TMF的病毒阴转率高达84%,为此类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选择。02
肾脏安全性显著提升:
TMF通过降低药物暴露剂量,减少对肾小管的损伤,从而在长期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肾功能保护作用,特别适用于肾功能异常或高风险患者。03
血脂影响小,心血管风险低:
长期抗病毒治疗中血脂代谢异常是一大风险,而TMF对血脂代谢的影响较小。在初治和经治患者中,TMF的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保持稳定。04
LLV患者疗效突出,减少耐药风险:
LLV患者的长期病毒学突破和耐药风险较高,而TMF在LLV患者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在48周内实现了84%的病毒阴转率,有效降低了耐药和肝纤维化风险,为此类高危患者提供了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选择。05
HBeAg血清学转换率显著:
TMF在HBeAg血清学转换方面效果良好。初治患者中14.29%的HBeAg阳性患者实现了HBeAg清除,8.57%实现血清学转换;经治患者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达到15.15%。TMF不仅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还在促进早期血清学转换方面具有潜力,有助于降低患者未来发生肝癌的风险。结论及展望
本研究基于真实世界的多中心数据,验证了TMF在CHB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别是在肾功能保护和病毒抑制方面具有优势。TMF为CHB患者提供了一个高效、安全的新选择,尤其适用于经治患者、低病毒血症患者和存在肾脏损害风险的特殊人群。
本文“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enofovir Amibufenamid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 Real-world, Multicenter Study”在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上发表。
投稿:2024年10月2日;修回:2024年12月2日;接受:2024年12月16日;上线:2025年1月2日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党双锁
医学博士、二级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病原与感染病学教研室主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肝病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感染与防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肝学组及遗传代谢性肝病协作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内科学《感染科分册》副主编,系《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共同主编、《中国肝病杂志》副主编,《中华实验与临床感染病杂志》、《肝脏》、《临床肝胆病杂志》、《实用肝脏病杂志》等中文期刊编委;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执行副主编,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Infection International 等刊编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承担和参与国家、卫生部及省级科学研究基金21项。发表学术论文20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6部。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祖红梅
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导;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青海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领军人才,青海医学会消化系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青海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青海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菌防治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终末期肝病、肝硬化门脉高压学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全国委员。
第一作者
李亚萍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合作导师,陕西省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防控分会青年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儿童感染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肝脏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病毒感染与免疫。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省级、校级及院级研究课题5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篇。
蔺咏梅
主任医师,三二〇一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陕西省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学科带头人;汉中市优秀医生、三二〇一医院首届名医;
兼任陕西省感染病质控专家组委员,陕西省艾防协会病毒性肝炎诊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感染病学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陕西省防痨协会临床专业分会委员,汉中市医学会肝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汉中市科技成果奖3项,承担省卫健委科技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省级肝病感染病多中心临床项目研究项目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SCI论文2篇。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肝脏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