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之江,文兴浙里”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在西湖区调研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18:24 1

摘要:2005年,在浙江工作期间,擘画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的宏伟蓝图,20年春风化雨,浙江实现了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发展,文化种子在这里已绽放出绚烂花海。9月16日下午,“潮涌之江 文兴浙里”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的第二站来到了杭州西湖区。

2005年,在浙江工作期间,擘画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的宏伟蓝图,20年春风化雨,浙江实现了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发展,文化种子在这里已绽放出绚烂花海。9月16日下午,“潮涌之江 文兴浙里”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的第二站来到了杭州西湖区。

“云家汪汪队”机器狗打工天团,灵巧的人形机器人,会说话的“汤姆猫”;时空变换,穿越敦煌;在西湖区,每一个新场景都能让人感受到,数字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我们的文化生活与商业体验。

文三数字生活街区,沉浸式体验引领文旅新潮流

作为全国首个数字生活街区,文三数字文化生活街区曾是杭州著名的“电脑一条街”,如今已转型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潮流先锋地。作为西湖区“两镇六街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街区围绕“数字、生活、打卡、流量、年轻、全时”六大主题,以“数字内核+潮流IP+沉浸互动”理念构建了一个未来数字生活场景。

在文三未来科技体验中心,集中展现了文三街区从传统数码商圈到数字化标杆的蝶变历程,“沉浸式”体验感是这里的关键词。在文三未来科技体验中心的展厅中央,一个震撼的“人脸打卡互动装置”,对着麦克风发声,装置的降噪功能高效运作,精准过滤环境杂音,随后语音被快速精准识别为文本信息,经由专业API接口处理后迅速生成答案转化为语音文件,虚拟人生动自然地将答案娓娓道来。虚拟人在待机和聆听问题时,眨眼、面部微动的动画设计,为用户带来了真实、亲切的互动体验。“文三科技新特产”店内,没有传统的杭州特产,取而代之是各种不同类型的特色AI情感陪伴型机器人。在“黑神话悟空全球首家官方合作体验空间”,集黑神话悟空周边文创售卖、展示、游戏互动体验于一体特色销售场景。通过VR、AR、元宇宙等数字技术,街区营造了一批沉浸式的消费场景,过去一年中,街区共落地沉浸式主题活动近50场,活动时日均客流在1万人次以上。

西湖遇见敦煌,技术创新培育经济新动能

在文三路地铁A出口附近的书香艺术空间,这个1300平方米空间里巧妙融合了敦煌的美学魅力与杭州的文化雅韵。2024年12月,西湖区与敦煌两地达成战略合作,落地了“西湖遇见敦煌”文化综合体。这一项目通过VR技术让体验者穿越时空,直观感受不对外开放的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的神秘模样,实现了多种感官交互。空间内还展出了93岁的常沙娜先生少女时期在敦煌临摹的画作以及她设计的文创产品。常沙娜受父亲常书鸿(敦煌研究院前院长)的影响,自幼接触敦煌艺术,为敦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倾注了大量心血。

这一项目不仅是一个文化综合体,更是一个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的典范。它让两大世界遗产IP——西湖与敦煌在虚拟空间中对话,打破了地域限制,为文化出圈解锁了更多打开方式。近年来,西湖区坚持云创、科创、文创“三创融合”,在文化基因与科技手段的碰撞下,叠加科普研学、数字文旅等产业新生态,蹚出一条科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路径,并在智慧文旅领域培育出“深大智能”这个深耕文旅全产业生态链数字化的综合服务商。

一步一履总关情,场景创新助力区域新发展

“为场景找技术,为技术找场景”,今年6月,杭州市西湖区场景创新服务中心成立,这是杭州市第一家以“场景创新”为名的机构。采用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的模式,为新技术提供试验田。服务中心发布首批“应用场景机会”清单,涵盖人工智能、文化科技、银发经济等重点领域的10个场景,为新技术搭建的实战营,让技术在实战使用反馈中“打怪升级”,最终从高冷的实验室进入市场,走进千家万户。

截至今年8月,西湖区通过举办场景创新品牌活动“西湖链链看”,服务企业、单位400余家次;产业部门、镇街、平台组织举办相关活动160场,参与企业2000余家次,合计落地项目金额达3.56亿元。

西湖区的场景创新之举,正是融入国家、市域创新发展的整体布局中,以场景创新作为切入口,培育枝繁叶茂的产业雨林,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在场景机会、场景能力的双向奔赴中,西湖区正阔步走向更具新质、更富活力的未来。

西湖区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是城市与乡村两种形态并存的主城区,背靠杭州市强大的数字产业生态,西湖区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拥有坚实基础,集聚了阿里云、蚂蚁集团等一批行业“佼佼者”,为文化产品的创作与呈现提供了强大支撑。同时,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中国美院、浙江音乐学院等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培育了一大批“艺术+科技”复合型人才,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来源:尺度商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