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9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郑州航空港区中原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次大赛吸引了全国约800名媒体记者入驻报道,在大赛新闻中心——大赛期间媒体记者"临时的家",记者看到一幕幕温情画面上演,新闻中心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服务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为
9月19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郑州航空港区中原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次大赛吸引了全国约800名媒体记者入驻报道,在大赛新闻中心——大赛期间媒体记者"临时的家",记者看到一幕幕温情画面上演,新闻中心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服务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工作者提供了全面、细致、温暖的赛事服务与后勤保障。
据了解,本次大赛新闻中心设置了新闻发布厅、媒体工作间、央媒直播间、公共直播间、公共访谈间和综合服务中心等多个功能区,整体面积3600平方米,共16个房间,可容纳800位媒体工作者同时在线办公。
"您好,请出示一下证件。"新闻中心南门岗,陈友发一边微笑示意,一边熟练地核验身份。他此前有20多年的物业服务经验,这次被抽调支援大赛安保。
9月21日,一位专家因未带证件无法入场,但离会议时间已经很近了,他急得满头是汗。
对于这种紧急状况,陈友发一边上报情况,联系会议组织方相关人员,一边用对讲机协调,最终将专家护送到采访间。
活动结束后,专家特地返回门口,紧紧握住他的手说:"真的太感谢了!您不但认真,也特别有人情味。为你们的保障服务点赞!"
开幕式当天,志愿者宋世奎冒着小雨引导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工作者入场。他是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大三学生,经过层层选拔成为本届大赛志愿者。
大赛开幕当天,也刚好是宋世奎的生日。当天天气不作美,他一直在忙碌,直到中午12点40分还没有顾得上吃饭,这时候一位媒体老师特地拿来食物,让他先垫一垫,说"你们辛苦了!"他心里一暖,"我们在服务他人,同时也在被他人关心着"。
媒体茶歇区成为这次赛事中"最暖心的角落"。
摆台上还放有不同口味的甜点、种类丰富的水果、冷热交替的饮品。
"点心太甜,能不能多放点干脆面?""立刻安排!"
次日,新闻中心的媒体工作间的茶歇摆台处,"河南特产"大豫竹方便面成了抢手货。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执委会新闻宣传部工作人员李利锋向记者介绍,赛事新闻中心里,3600平方米的空间每天涌入大量媒体工作人员。最让团队费心的不是设备也不是场地,而是一杯看似普通的奶茶和咖啡。
"我们每天供应200杯蜜雪冰城和400杯幸运咖,每一杯都要精准调配。"李老师透露,团队甚至精细到以10杯为单位动态调整。
这一切都源于对媒体工作特性的观察。记者们工作时间不固定,经常错过饭点,后勤团队破例将送餐分为三个批次;发现常温饮品更受欢迎后,立即调整冷热饮比例;奶茶放置久会影响口感,我们将配送时间安排在媒体工作最集中的上午10点和下午4点……
这些听起来简单的工作,背后却是大量琐碎而细致的协调。
还有很多默默付出、守护的通宵之夜。
赛事前夕,一央媒直播间网络突然中断。面对突发情况,多个单位的保障人员连夜集。"当时已经深夜,所有人员随叫随到。"李老师回忆,凌晨3点,新的网线终于拉通;早晨7点,调试完成;9点整,直播如期进行。工作结束后,这位记者给一旁服务的工作人员说:"你们的保障,真稳!"
这场国家级赛事现场,选手们驰骋比拼、大展技艺,而赛场外,考验着组织、运营、保障能力,均由一个个细节构成。
从一杯奶茶的温热,到一个门岗的微笑,再到一夜无眠的抢修……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背后,是运营保障团队精细到点滴的付出。
来自宁夏的一位记者老师说:"大赛新闻中心很多小细节都很暖,河南用专业和热情,让我们踏实采稿、安心发稿——这里真的是'媒体之家'。"
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万忠澳说:"大赛有'志愿者之家',新闻中心就是'记者之家',不管是工作环境还是后勤服务保障都很细致,光是茶歇就有咖啡、奶茶、方便面、各种水果点心,且不限时不限量供应,很暖心。"
技能大赛的赛场内,是技艺的巅峰对决;赛场外,是温暖的双向奔赴。一杯咖啡、一次雨中坚守的引导、一夜紧急抢修的守护,这些藏在细节里的温度,让"媒体之家"不止是办公场所,更成了心与心靠近的港湾。当幕后服务保障人员的付出被看见、被回应,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也终将与精湛的技艺一同,成为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最动人的注脚。
来源:爱忽悠的电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