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8日,美国国防部官宣了个事,BAE系统公司拿到一份6240万美元的合同,专门给美国海军的E-2D“先进鹰眼”机队搞测试系统和支持服务。
2025年9月18日,美国国防部官宣了个事,BAE系统公司拿到一份6240万美元的合同,专门给美国海军的E-2D“先进鹰眼”机队搞测试系统和支持服务。
这事儿看着是普通军购合同,其实藏着美军不少小心思,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
这份合同不是简单买几台设备,内容分得挺细。
BAE要负责设计、开发和制造“敌我识别系统”测试设备,还得做专用维修工具,连完整的后勤文档都得搞定。
从硬件制造到系统集成,再到全生命周期的支持,都包含在内。
合同结构也有点讲究,一部分是固定价格,专门管硬件制造;另一部分是“成本加固定费用”,用来支持迭代设计和测试。
这种拆分方式挺聪明,固定价格能避免硬件采购超支,保证财政纪律;成本加固定费用那部分,万一测试时发现问题,还能调整技术要求,不至于定死了改都没法改。
按照计划,会造出五套测试设备,这些设备能模拟实战环境。
美军测试中队能用它们验证E-2D的新配置,还能解决之前报上来的技术缺陷。
而且有了专用测试设备和维修方案,海军维护单位在战术级、基地级都能快速诊断问题、修好设备,舰队战备水平自然能提上来。
本来想觉得这只是BAE一次常规业务,后来发现不是。
查了下资料,BAE近几年给美军做过不少类似的事,比如2023年就给F-35搞过敌我识别技术升级,在这个领域确实有积累,也难怪能拿下这份合同。
讲完合同内容,就得说说美军为啥非得花这笔钱升级E-2D,毕竟要是设备没问题,也没必要专门搞测试系统,这就得提E-2D本身存在的问题了。
E-2D“先进鹰眼”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造的,算是美国海军的旗舰级舰载空中预警平台,航母打击群离了它可不行。
它装着AN/APY-9雷达和AN/APX-122A敌我识别询问机,防空反导、远程监视、指挥控制这些核心活儿都靠它。
在战场上,尤其是联合部队和盟军一起行动的时候,敌我识别太关键了,要是分不清友军和未知目标,很容易出乱子。
但之前美国国防部监察长办公室审查时,发现E-2D的电子系统有问题,互操作性和系统集成方面都有缺陷。
这缺陷在平时可能不明显,到了拥挤或对抗性强的战场,比如印太地区那种复杂空域,麻烦就大了,说不定会影响态势感知精度。
E-2D这设备本身定位挺高,是航母打击群的“千里眼”,可核心的电子系统有短板,相当于“眼睛”有点模糊。
美军这次找BAE合作,明显是针对这些问题来的,就是想赶紧补上性能差距,确保升级后的E-2D在全面部署前,技术能成熟。
解决这些老问题,表面是修设备,其实跟美军的大战略挂钩,尤其是在印太地区的布局,这才是最核心的点。
背后的印太算盘现在美军一直在为印太地区及其他前沿战区的高端冲突做准备,E-2D作为航母打击群的“千里眼”,识别技术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任务能不能成功。
这次升级,就是为了让E-2D在印太复杂空域里,能更好地识别、追踪目标,强化航母打击群的区域拒止能力。
而且这次交付的作战测试单元,不只是影响E-2D。
搞不好会给美军其他航空资产定个基准,比如E-3预警机、P-8反潜机这些,未来它们的敌我识别系统升级,说不定会参考这次的方案。
更重要的是,这还可能影响美军“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JADC2)环境下的技术整合方向,让不同装备之间能更好地协同。
BAE也借着这次合同,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它手里有数字波束成形、先进问询系统这些技术,在美军空中传感器架构升级里,一直发挥着基础作用。
这次之后,作为国防部敌我识别技术核心供应商的身份,只会更稳。
之前看美军2024年印太司令部年度报告,里面提到了“分布式海上作战”(DMO)概念,E-2D的升级其实和这个概念很契合,都是为了在印太地区提升作战能力。
如此看来,美军花6240万美元,不只是补E-2D的短板,更是在为印太战略铺路。
来源:喵喵大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