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乡们会认为“机动车驾驶员总归多少要负点责任的啊?!”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17:53 1

摘要:看央视新闻,上海那几起交通案件的报道,本是宣传教育,但是有的人就是听不进,哪怕已经考虑到人的观念转变很难,还特意请来了专家花费了很多时间来详细解释,还是没有用,某些人就是这么固执。

原创 上海云河 我是云河

2025年09月22日 14:51 上海

看央视新闻,上海那几起交通案件的报道,本是宣传教育,但是有的人就是听不进,哪怕已经考虑到人的观念转变很难,还特意请来了专家花费了很多时间来详细解释,还是没有用,某些人就是这么固执。

一个骑车人窜进机动车道,被正常行驶的汽车撞了,全责;一个外卖小哥闯红灯,被正常行驶的车撞了,全责。交警判得明明白白:谁违规,谁负责。可当事人不服,也觉得委屈:“开车的怎么就一点责任都没有?”

我写了一篇文章为上海交警点赞,结果好几个老乡跑来争论:“开车过路口不该让一让吗?”“直接撞上去还有没有天良?”“不是每起事故机动车都无责,但你真就一点问题都没有?”

我能理解这种“不服”。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一种观念:“他是弱者,你总得让一点”“出了事,开车的多少要赔点”。这种思维不是一天形成的,它背后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和稀泥”式公平——不讲规则讲人情,不分对错看强弱。

但上海这次清清楚楚告诉我们:交通规则不是情感游戏,而是底线。谁错就是谁错,不偏不倚。这不是冷血,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你说机动车该礼让,没错!但礼让是道德要求,不是法律背锅的理由。如果一个闯红灯的人知道“反正车会让我,撞了还能赔”,那规则还有什么用?如果一个司机明明守法行驶,却仅仅因为“对方是弱者”就要担责,那法律还有什么公信力?

我们不能总指望用“别人的负责”来为自己的错误兜底。规则的底线一旦被突破,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这几个判例的意义远不止。它是在告诉我们:社会正在走向真正的法治——不是谁弱谁有理,而是谁对谁有理。这不是冷漠,是进步;不是无情,是清醒。

我支持上海交警的判决。不是因为不同情受伤的人,而是我更相信——只有每个人都守好自己的规矩,这条路才能真的安全。

可是,看看几个老乡的跟帖是怎么说的呢?一个老乡的跟帖说“错了,路口礼让行人,本就是法,若是非机动车或者行人违规闯红灯或者占用机动车道出事开车无责,以后开车的人将不会踩刹车!”

另一个老乡的跟帖说“别让主播带偏了 不是每起事故都是机动车无责 是因为机动车防御驾驶没有违规违章 如 机动车经过路口没有减速慢行 观察周边环境 反而加速 或超速 或疲劳驾驶 酒驾等不同情况而承担不同的责任 真的不是你撞了闯红灯就肯定无责”。

还有一个老乡的跟帖说“首先驾驶车辆高速通过十字路口时应该特别注意安全,遇到有行人或其他车辆违规穿行经过,驾车人首先应该有起码的反应,比如刹刹车、适当规避等等动作,减少可避免的死伤。若是因别人违规了,你就直接开车把他碰死吗? 做人该有点天良的!”

他们怎么会有这样的思维和观念的呢?难道在他们老家他们就是这样藐视交通法,就是这样无法无天的么?非机动车或者行人违规闯红灯的成了天皇老子了么?正常开车的居然要对他们礼让?正常开车的撞了也要负责任?这不正是新闻里竭力要纠正的传统观念么?

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新闻里驾驶员正常行驶的完全无责,被撞人的家属和被撞外卖小哥说的话了,一直在飘荡“机动车驾驶员总归多少要负点责任的啊?!”

我是云河

日常的生活,随意的心情

来源:上海云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