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检报告上出现“幽门螺杆菌阳性”几个字,是不是瞬间心里一紧?别慌!作为消化科医生,我每天都会遇到拿着报告单忧心忡忡的患者:“医生,这个菌严重吗?会不会得胃癌?到底该做胃镜还是吹气检查?”
体检报告上出现“幽门螺杆菌阳性”几个字,是不是瞬间心里一紧?别慌!作为消化科医生,我每天都会遇到拿着报告单忧心忡忡的患者:“医生,这个菌严重吗?会不会得胃癌?到底该做胃镜还是吹气检查?”
今天就来给大家彻底讲清楚,关于幽门螺杆菌检查和治疗的那些事儿。
一、认识幽门螺杆菌:胃里的“不速之客”
幽门螺杆菌可不是什么善茬,它是唯一能在我们胃里强酸环境下“安家落户”的细菌。这家伙主要通过嘴巴传播,一旦进入胃部就赖着不走,持续在胃黏膜上“搞破坏”。它能给我们带来哪些麻烦呢?
胃肠道的头号敌人:
慢性胃炎有70%都是它惹的祸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90%以上都跟它脱不了干系
更要命的是,它还是胃癌的一级致癌物
胃部淋巴瘤也常常与它有关
全身性的影响:
除了胃部问题,这个“坏家伙”还可能导致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有些人还会出现口臭、消化不良等症状。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个菌确实不能小看?但也别太紧张,接下来我们就说说怎么对付它。
二、到底要不要查?检查方法怎么选?
不是所有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都需要治疗,但如果你有以下情况,那就强烈建议去查一查:
1.以前得过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淋巴瘤
2.有慢性胃炎,还经常胃胀、消化不良
3.长期吃阿司匹林、布洛芬这类止痛药
4.家里有人得过胃癌
5.自己特别担心,强烈要求检查治疗
四种检查方法,各有千秋:
呼气试验(吹气检查):这是目前的首选方法,就像酒驾测试一样简单。喝下一杯特殊的试剂,半小时后对着袋子吹气就行。准确率超过95%,无痛无创,特别适合初次筛查和治疗后复查。
大便检查:检测粪便中的幽门螺杆菌抗原,准确性跟呼气试验差不多,特别适合小孩和老人。
抽血化验:这个方法有个大缺点——只能说明你曾经感染过,但分不清现在还有没有。就像看旧照片,只能证明你去过某个地方,但不知道你现在在哪儿。所以一般不用来指导治疗。
胃镜检查:这是“金标准”,虽然有点不舒服,但能一石二鸟——既能查菌,又能看清楚胃里的具体情况。特别适合40岁以上、有报警症状(比如消瘦、贫血、呕血、黑便)的患者。
简单来说:没啥症状想筛查,选呼气试验;想全面了解胃部情况,选胃镜。
三、呼气试验VS胃镜:详细对比让你不纠结
准确率高达95%以上,国际公认
无创无痛,就像吹个气球
快速方便,半小时搞定
价格便宜,可以反复做
最适合初次检测和治疗后复查
呼气试验的局限:
只能知道有没有菌,看不到胃里的真实情况
胃镜检查的优势:
准确性最高,是诊断的“金标准”
一举两得:既能查菌,又能全面评估胃部健康
能发现早期病变,及时处理
可以同时做药敏试验,为治疗提供精准指导
胃镜检查的不足:
有一定不适感(现在有无痛胃镜)
费用相对较高
需要预约,可能要等待
检查前的准备工作都差不多:
必须停用抗生素和清热解毒中药4周
停用铋剂和拉唑类药物2周
呼气试验前空腹4小时,胃镜前禁食6-8小时
四、治疗方案:四联疗法是王道
现在单纯的三联疗法效果已经不理想了,因为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目前推荐的是“四联疗法”,就是四种药物联合作战。
标准四联方案包括:
质子泵抑制剂(拉唑类药物):降低胃酸,为其他药物创造良好环境
铋剂:直接杀菌,还能保护胃黏膜
两种抗生素:根据当地耐药情况和个人用药史选择
常用的抗生素组合:
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
阿莫西林+四环素
四环素+甲硝唑
疗程一般是10-14天,必须严格按医嘱服药,不能随意停药或减量。
如果第一次治疗失败了怎么办?
千万别着急,也别自己随便换药再来一遍。应该先停药3-6个月,让细菌恢复活性,然后最好做个胃镜取活检,看看细菌对哪些药物敏感,再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嘴里有金属味
恶心、腹泻
大便变黑(铋剂引起的,正常现象)
这些副作用一般都能耐受,不用太担心。
特别提醒:
治疗期间建议分餐,使用公筷公勺
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一定要告诉医生
严格按时按量服药,坚持到底
治疗结束后,要等至少4周才能复查,期间不能吃抗生素、铋剂和拉唑类药物,否则会影响检查结果。复查首选呼气试验,简单准确。
预防再感染的关键:
幽门螺杆菌治愈后,每年再感染的几率其实不高,只有3%左右。预防的关键就是切断“口对口”的传播途径:1.坚持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
2.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3.不要共用牙刷、水杯
4.家长不要口对口给孩子喂食
5.餐具要定期消毒
面对幽门螺杆菌,我们要重视但不必过度恐慌。科学检查、规范治疗、有效预防,就能很好地应对这个“胃部杀手”。如果你有相关症状或疑虑,建议及时到消化科就诊,让专业医生为你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作者 | 北京老年医院 张艳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