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蛲虫病是以引起肛门、会阴部瘙痒为特征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蛲虫又称“线头虫”或“屁股虫”,学名是蠕形住肠线虫,是最常见线虫感染一。蛲虫成虫长大约1至2厘米,如同白色细线头,“线头虫”的别名由此得来,因蛲虫常出现在肛门周围皮肤褶皱处,可导致肛门周围瘙痒,儿童经常因
一
什么是蛲虫病?
蛲虫病是以引起肛门、会阴部瘙痒为特征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蛲虫又称“线头虫”或“屁股虫”,学名是蠕形住肠线虫,是最常见线虫感染一。蛲虫成虫长大约1至2厘米,如同白色细线头,“线头虫”的别名由此得来,因蛲虫常出现在肛门周围皮肤褶皱处,可导致肛门周围瘙痒,儿童经常因此挠屁股,因而又称“屁股虫”
二
人体感染方式有哪些?
蛲虫的传染源是蛲虫病患者,有三种感染方式。
1、自身感染:患者直接从肛门通过污染的手指经口感染,是自身再感染的最重要途径。
2、 接触感染:患者通过被虫卵污染的手,再污染玩具和日常用品,或者通过散落在衣裤、被褥、室内家具和地面上的蛲虫卵,他人因接触虫卵而感染,是集体机构和家庭传播本病的重要方式。
3、吸入感染:散布在外界的蛲虫卵因比重小,可被动飞散到空气中,或附着在飞扬的尘土中,随着人的呼吸将虫卵吸进体内,使人感染。
此外,蛲虫卵在肛门周围,因温度、湿度适宜而孵化,逸出的幼虫可能再钻入肛门到达肠内发育为成虫,引起逆行感染。
三
为什么幼儿及儿童易感染蛲虫?
蛲虫在幼儿及儿童间传染较广泛,主要是被感染的幼儿或儿童症状为肛门及会阴部瘙痒,由于瘙痒而抓挠瘙痒部位,同时沾染上虫卵,再通过接触玩具、座椅或门把手等将虫卵扩散到孩子容易碰到的生活范围内,其他孩子很容易再碰触已沾染虫卵的玩具、桌椅等物品,通过口进入新的个体。在幼儿园只要有一名儿童感染者,就可能在短时间内,传染给同范围的幼儿及儿童。
四
如何预防?
避免重复感染是预防蛲虫病的关键,治疗与预防须同时进行,个人防治与集体防治同时进行,才能根治。
1、驱虫治疗:口服药物甲苯达唑或阿苯达唑片剂对蛲虫病均有效。
2、防止重复感染: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清洗玩具、勤剪指甲、纠正吸吮手指的习惯;勤换洗内衣裤、被褥,蛲虫感染者换下的内衣裤应蒸煮或开水浸泡后日晒杀虫,连续10天;肛门瘙痒者可用10%氧化锌软膏、10%鹤风油膏涂抹肛门周围,有止痒和杀虫作用,直到治愈。
供稿/骆彦君
编辑/钟奋华
编审/莫尚鹏
来源:科学小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