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也要搞大阅兵,中国会派什么阵容参加?李在明比金正恩还焦心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16:59 2

摘要:今年10月10日是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的纪念日。在平壤城外的美林飞行场,数以万计的朝鲜军民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着队列演练。西方的卫星照片已经捕捉到了移动式导弹发射车与重型装备的轨迹,种种迹象无不表明:一场盛大的阅兵庆典,即将于10月10日拉开帷幕。

金正恩也要搞大阅兵了,到时候中国会派出什么阵容去平壤?韩国的李在明政府,看起来似乎比朝鲜人还要焦心。

今年10月10日是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的纪念日。在平壤城外的美林飞行场,数以万计的朝鲜军民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着队列演练。西方的卫星照片已经捕捉到了移动式导弹发射车与重型装备的轨迹,种种迹象无不表明:一场盛大的阅兵庆典,即将于10月10日拉开帷幕。

据消息人士透露,此次阅兵的规模可能超越以往任何一次,成为朝鲜历史上最盛大的一次力量展示。

正当外界将目光聚焦于那些即将亮相的朝鲜新型导弹和“秘密武器”时,在平壤、首尔、北京、莫斯科乃至华盛顿的政治圈内,一个更为微妙且关键的问题正盘旋在所有人的心头:届时,在金日成广场的主席台上,站在金正恩身边的,将会是谁?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对朝鲜而言至关重要的邻邦,到时会派出何等规格的代表团前来观礼?

这个问题不仅牵动着半岛的未来走向,更让隔岸观火的韩国李在明政府,感到万分的焦灼和揪心。

对金正恩而言,这场劳动党建党80周年的阅兵式,绝非只是一场简单的纪念活动。而是朝鲜全新国家战略的一次集中亮相,是一个精心搭建的舞台,旨在向全世界宣告一个“新朝鲜”的诞生。

近年来,尤其是在川普与李在明相继上台执政后,平壤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微妙的外交窗口期 。金正恩适时地抛出了其最新的外交构想,核心要点有三:其一,将朝鲜塑造为“地区外交的中心国家”;其二,对威胁本国安全的对手采取“先发制人”的姿态;其三,主动引导和塑造地区乃至全球局势,使其朝向对自身有利的方向发展。

过去,外界常常将平壤的“外交大国”“军事强国”等口号视为宣传,但今时不同往日了。金正恩正试图通过一系列具体行动,将朝鲜从一个国际棋盘上被动防御的“棋子”,转变为一个能够主动布局的“棋手”。而这场即将到来的大阅兵,正是他向世界展示朝鲜“棋手”姿态、彰显其领导力与执政成就的关键一着。

因此,平壤自年初起便广发英雄帖,向多国领导人发出邀请,其中分量最重的,无疑是中俄两国。朝鲜方面急切地希望,能够争取到中俄最高领导人的出席,或是至少是两国最具影响力的核心官员。

因为对朝鲜来说,这场阅兵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展示了多少先进武器,更在于主席台上“朋友圈”的分量。这将直接关系到朝鲜全新“大国定位”能否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尤其是关键盟友的背书。

对于朝鲜方面的热情邀约,中俄两国将如何作出回应?这背后既有着外交礼节的人情,更有现实利益的算计。

俄罗斯方面的态度相对明朗。克里姆林宫早已放出风声,普京总统的亲信、现任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兼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主席的梅德韦杰夫,将于10月访问平壤 。

这一安排堪称巧妙。一方面,普京去年6月刚刚访问朝鲜,从外交对等的角度看,今年不太可能再次亲临。另一方面,梅德韦杰夫作为执政党主席,出席朝鲜劳动党的建党庆典,名正言顺,可以定义为一场高级别的“党际交流”,既给足了平壤面子,又避免了元首访问带来的过度解读与复杂安排。

相比之下,中国会派出怎样的阵容,则是一个更具悬念的问题,也更让外界关注。不久前,金正恩才刚刚高调访华,出席了我们的九三大阅兵,与中俄元首并肩亮相,中朝“背靠背”的战略协作姿态尽显无遗 。期间,中方也明确表示,“愿意加强对朝战略沟通” 。从礼尚往来的角度看,中方此次派出一个高规格代表团回访,也是合情合理的。

不过,现实的制约因素同样不容忽视。对我们而言,每年9到12月都是外交活动最为密集繁忙的时期。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尤其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和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等,早已排上日程。

在如此紧凑的行程中,要单独挤出一个时间窗口,并将其安排成一次正式的国事访问,或高规格礼节性访问,这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这不仅涉及外交礼宾的繁琐细节,也包括深入的政策沟通、安全评估以及应对外界反应的策略 。

就目前来看,距离10月10日的阅兵式只剩下半个多月,如果我方高层有出行计划,相关的准备工作,如外长先行访问协调等,理应早已启动,但外界至今还没有观察到相关迹象。因此,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中国将派出一名高级别官员代表出席,其级别足以体现对中朝关系的重视,但未必是元首本人。

中俄代表团的最终“级别”,将成为解读当前中俄朝三方关系温度计的关键刻度。在一个月前北京的阅兵式之后,如果三国高层能在平壤再次聚首,无疑将是对外释放“中俄朝团结”的又一强烈信号,尤其是在韩国即将主办庆州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前夕,其制衡与示威的意味之浓厚,可谓是不言而喻。

就在外界还在猜测平壤的宾客名单的时候,金正恩自己先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其冲击力远超任何新型导弹。9月21日,在朝鲜第十四届最高人民会议上,金正恩发表了一番颠覆性的讲话,彻底重塑了外界对朝鲜半岛未来的认知 。

他首次系统性地将朝韩关系定义为“隔疆相望、永不可能合一的两个国家”,是“彻底异质的两个国家”。金正恩的这一表态实际上就标志着,朝鲜将以宪法的形式,彻底删除“统一”“同族”等相关表述,从法理和意识形态的根源上,切断了与韩国统一的任何可能性。

而与放弃朝韩统一相对应的,是朝鲜对核武器的决绝坚持。金正恩用两个“绝无可能”的强硬措辞,宣告朝鲜的拥核之路“绝无逆转可能”。他明确指出,朝鲜的核武器拥有“第一使命”和“第二使命”。前者是“威慑”,但如果国家被逼至极限,后者——也就是“实际运用”——将被立即启动 。

这番彻底的摊牌,宣告了朝鲜半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美韩等国将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现实:统一无望,核武先行,对峙长期化。

即将到来的平壤阅兵式,很可能将成为这个新现实的首次盛大公演。届时,朝鲜的新型战略武器在万众瞩目下隆隆驶过主席台,金正恩与来自中俄的高级代表并肩挥手致意,这一幕所传递的政治信号,将响彻东北亚乃至全世界。

对于正在焦灼观望的韩国人而言,这无疑是他们最不愿看到的局面。金日成广场上响起震天的口号与轰鸣的履带声,新型导弹在万众瞩目下缓缓驶过,金正恩与中俄高级代表并肩而立、挥手致意,那一刻所传递的远不止是一场国力展示,更是一张清晰而冷酷的地缘政治版图宣告。

一个更加自信、更加强硬,并且拥有中俄“背靠背”支持的拥核朝鲜,正在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姿态,重新定义半岛的秩序与未来。对韩国来说,这不只是一场阅兵那么简单,如果李在明处理不好,有可能会变成一场漫长煎熬的开端。

统一无望、核威胁常驻,而且又处在大国角力的最前沿……对于韩国人来说,尹锡悦的黯淡退场并不是噩梦的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而是开始的结束。不管韩国人喜不喜欢,朝鲜拥核都已成为现实;也不管情愿与否,韩国都将被推向更为复杂而险峻的棋局之中。

来源:孤烟暮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