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到“免死金牌”,你一定在各种电视剧里见过。什么忠臣被冤、刑场喊停、金牌一举、刀下留人……这种情节实在太经典。但你知道吗?历史上还真有这种“金牌”,叫丹书铁券。
说到“免死金牌”,你一定在各种电视剧里见过。什么忠臣被冤、刑场喊停、金牌一举、刀下留人……这种情节实在太经典。但你知道吗?历史上还真有这种“金牌”,叫丹书铁券。
按理说,这玩意儿是哪个朝代皇帝赏的,就只能在那个朝代管用。可偏偏在明朝,就出了个神奇的例子:一个叫钱用勤的知府,拿着一块唐朝时期的铁券,硬是从死罪边上给救了回来!
这块古董铁券,来自五代十国时期的大佬——钱镠,是唐昭宗亲手赏赐的,允许他“九死可免”,后代还能“免死三次”。钱家世代珍藏,到了明朝洪武年间,传到了第十三世孙钱用勤手中。
当时,钱用勤因为“田粮案”惹上了大麻烦,差点丢了命。他儿子钱怞急忙带着这块祖传铁券赶往京城,跪求朱元璋开恩。结果,朱元璋居然真的买账了,不仅赦免了钱用勤,还把之前抄家的财产也还了回去!
这事听起来像神话,但其实背后逻辑很清晰。首先,这块铁券在钱用勤出事前,就已经被明朝官方“认证”过了。朱元璋刚建国的时候,为了奖赏功臣,想恢复铁券制度,可又苦于没有参考模板。于是,有人建议他看看台州钱家保存的那块唐代铁券。朱元璋一看,觉得不错,就以它为蓝本制定了明朝的铁券标准。
换句话说,这块唐朝铁券,早就在明朝“刷过脸”了,明朝官方档案里都有记录。所以钱家拿它出来申冤,不是拿个古董瞎扯,而是有据可查、有身份认证的历史文物。
再者,钱用勤犯的罪也“刚好”不太严重。虽然“田粮案”在当时很敏感,朱元璋整顿吏治期间动不动就大清洗,但这类经济问题,按法律还是属于“常刑”范畴——不是谋反、不是叛国,不在“十恶不赦”之列。偏偏唐代铁券中就写明:犯“常刑”,可免责。
这就给朱元璋一个下台阶的机会:一方面不破坏法律权威,另一方面还能表明自己尊重祖制、信守承诺。
当然,朱元璋不只是看在一块铁牌子上就大发慈悲。钱家这块“免死金牌”之所以真能保命,本质上是“祖宗积德+政治需要”的结果。
钱镠不是一般人,他在唐朝末年力挽狂澜、平定叛乱,是忠臣代表。死前还给后人定下家训,核心思想就是“忠君爱民、不图乱世”。他的后代也确实做到了。比如到宋朝时,孙子钱俶主动归顺宋朝、交出地盘、拆城归附,被称为“五代十国最识时务的国王”。
这份家族“忠义”形象,历代统治者都很看重。朱元璋也不例外。钱家的铁券,不只是免死凭证,更是整个家族几百年忠诚的象征。朱元璋赦免钱用勤,不仅是给一个人开恩,更是向天下士绅传递信号:“我朱元璋不是不讲理的人,只要忠心耿耿,哪怕出了点差错,也还有转圜余地。”
而且,明初很多“开国功臣”拿着朱元璋亲发的铁券,照样被砍头。相比之下,赦免一个非功臣的钱用勤,政治成本低,但效果却很好,还顺便给铁券制度挽回了点面子。
所以,钱用勤能靠一块唐朝铁券在明朝保住性命,绝不是运气好,更不是铁券真的“法力无边”。它背后是:
家族几百年累积的忠义声誉;铁券早已被明朝官方认可;犯的罪不够“十恶不赦”,有操作空间;朱元璋巧妙利用这件事,彰显帝王仁德。今天,这块铁券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了一级文物,见证了一个家族、一个制度、一个时代的交汇。
有时候,祖宗真能保你一命——前提是你祖宗够硬,你自己也别太作。
来源:墨兰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