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党总裁选战打响,候选人对华政策大盘点,中日关系面临下行压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16:54 3

摘要:自民党总裁选举管理委员会当天发布公告说,共有五人报名参加本届总裁选举,分别是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小林鹰之以及自民党前干事长茂木敏充。投票将于10月4日举行。

文/关珺冉

编辑/漆菲

当地时间9月22日,自民党新任总裁选战正式打响。

自民党总裁选举相关宣传海报。

自民党总裁选举管理委员会当天发布公告说,共有五人报名参加本届总裁选举,分别是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小林鹰之以及自民党前干事长茂木敏充。投票将于10月4日举行。

这五人是日本政坛的熟面孔,也都参加了去年9月举行的总裁选举。其中,高市早苗与小泉进次郎在各大民调中排名领先。但外界认为,选举将陷入胶着,不到最后一刻难分胜负。日本政坛“走马灯式”更换领导人,势必会影响到其外交政策,也对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造成影响。

9月22日,自民党总裁选举管理委员会委员长相泽一郎正在发表总裁选举告示。

“石破茂比原自民党安倍派主导的历届政府都更重视与中国的对话。石破内阁中没有任何原安倍派的阁僚,这使得局势更为复杂且难以掌控。”东京大学教授川岛真日前在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发文称,如果下届政府由自民党保守派主导,日本对华政策或将转向更强硬的立场,尤其在历史认知问题上,“这一转向将威胁到当前具有建设性且相对稳定的日中关系”。

日本富士新闻网为此建议,为了尽可能维持稳定的日中关系,新政权必须在日美同盟与对华经济合作之间实现平衡。“以日美关系为基轴毋庸置疑,但过度反华或将损害日本的经济利益。”

石破茂担任首相的这一年间,自民党高层和国会议员与中方的交流次数明显增多。

9月7日,石破茂在首相官邸召开记者会,宣布将辞去自民党总裁一职。

2024年10月10日,石破茂在老挝出席东盟系列领导人会议期间,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举行会谈,双方确认将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构建“建设性、稳定的关系”,并同意加强各层级沟通与合作。

之后的11月15日,在秘鲁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与石破茂举行了约35分钟的会谈。石破茂当时表示:“日中两国对于地区和平繁荣负有责任,双方共同努力全面推进日中战略互惠关系和构建建设性、稳定的日中关系,对于地区和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紧随其后,日本外务大臣岩屋毅于12月25日抵达北京。他高调访华并带来“圣诞礼物”,宣布了针对中国公民签证的放宽措施。

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于2025年1月和4月两度访华。1月,他接任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一职,和公明党干事长西田实仁带队的代表团一道抵达北京,开启新年首访。4月,他率超党派的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代表团来华。

2025年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会见由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公明党干事长西田实仁率领的日本代表团。

在此期间,恰逢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上台。相比于多边交流,特朗普更喜欢双边博弈,以确保美国的利益不受损失。日本需要利用其他双边和多边关系制衡特朗普。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为石破执政时期的中日关系带来机遇。

2025年2月8日,石破茂到访白宫,与特朗普会面。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王广涛向《凤凰周刊》分析说,岸田文雄执政时期(2021年10月-2024年10月)恰逢美国民主党拜登政府上台。“岸田文雄更侧重于强化日美同盟,因而其对华政策受到一定制约。他推出的经济安全保障法和安保措施等大多针对中国,让中日关系在长达三年间乏善可陈。”

“石破茂上台后,中日关系总体呈积极、向前一步的态势。”王广涛总结道,两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最高领导人的会晤,并在中日韩外长会、农业部长会议等多边及务实领域保持互动,显示出改善关系的势头。“但由于石破政权在国内的基础薄弱、执政时间有限,其推进对华政策受到制约。石破茂始终未能实现访华,领导人交流也多局限于多边场合。虽有正向推动,改善幅度依然有限。”

“石破茂上台后,中日关系出现了阶段性缓和,台海议题上,他不再像安倍、岸田时期那样高频挑衅中国底线,区域紧张度有所下降。经济层面,日本重启并积极推进中日韩合作机制,三国自贸协定谈判再度升温,有望为东北亚安全与供应链稳定提供缓冲。”辽宁大学美国与东亚研究院院长吕超评价说,未来中日关系走向取决于新首相的施政取向。

他亦坦言,在美国亚太战略的施压下,中日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将使双边关系面临缓和与摩擦交织的复杂局面。“对于日本下个阶段的对华政策走向,仍需保持高度关注。”

2024年8月,已经85岁高龄的二阶俊博在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的搀扶下,走进清华大学的会议室。那次行程中,二阶俊博回想起多年来的访华经历,强调自己“始终致力于日中两国的世代友好”。此行也成为二阶俊博作为众议院议员的最后一次访华。

2024年8月,二阶俊博来到清华校园,种下友谊之树。

五个月前,二阶俊博正式宣布不再参加同年10月的众议院选举。当时,自民党受“黑金”丑闻影响,多个派阀宣告解散,其中也包括“二阶派”。作为会长的二阶俊博因受到打击而退出政坛。

二阶俊博在中国颇有人脉,他曾多次访华,与中国政要举行会谈,还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要活动。2015年,二阶俊博率领3000名日本各界友好人士访华。中国领导人曾评价说,“二阶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另一位日本政界“知华派”元老——前首相福田康夫同样退出政坛一线。2012年由于日本政府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使中日关系跌入冰点。2014年APEC峰会在京召开,中日首脑会谈一度难产。福田康夫作为幕后推手,促成了时任首相安倍晋三与中国领导人的会晤。

日本政界“知华派”元老、前首相福田康夫。

眼下,中日国民感情未见改善,敢于“火中取栗”的日本政客迟迟未能出现。一位长期参与对华交往的在野党资深议员坦言:“现在在日本政坛被看作‘亲中派’没有任何好处。在需要大多数支持的小选区制下,是没法打赢选战的。”不少外交人士因此谏言,日本必须回到“什么才是国家利益”这一原点,战略性地重建对华外交。

在今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与去年10月的众议院选举中,石破茂所在执政联盟议席均未能过半,这是自1955年自民党成立以来的首次。外界猜测,无论谁成为新任自民党总裁,都可能面临与新政党联合执政的前景,这将让执政联盟中公明党的存在感得到削弱。

致力于发展对华关系的公明党,近年来在日本饱受“媚中”的指责。今年1月随森山裕访华的公明党议员伊佐进一回应称,“面对中国,公明党的强项在于,善用自身独特的管道,灵活交织、刚柔并济地开展外交”。

王广涛对此批评道,把公明党说成“媚中”带有价值判断的色彩。他解释说,公明党自建党以来便以“中道”政治自居,始终有自己的对华理念。“该党从成立之初就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历来坚持中日友好。如今被贴上‘媚中’标签,更多是因为当前日本的政治环境有了变化,而非该党的政策发生本质变化。”

9月21日晚,高市早苗在东京举办造势大会,并开放网络直播,当天是已故前首相安倍晋三的生日。

被誉为“安倍继承人”的高市早苗,可谓此次总裁选举的热门人选。日本《读卖新闻》9月14日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高市早苗的支持率(29%)位居榜首。

被誉为“安倍继承人”的高市早苗,是此次总裁选举的热门人选。

64岁的高市早苗是日本右翼政客代表人物之一。她曾在被誉为“政客摇篮”的松下政经塾学习,学生时代就立志成为“日本的撒切尔夫人”。去年是她第二次挑战自民党总裁之位,首轮投票时她名列第一,但在第二轮投票中被石破茂反超。

高市早苗多次搬出安倍晋三提出的“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观点,宣称“台湾的突发事件对日本而言是一种威胁”,强调日美合作,包括行使集体自卫权。她亦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宣称“这是发自内心的事情”,还称“即使成为首相,也将继续参拜”。

高市早苗对华立场一向强硬,主张日本在经济上尽快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她在今年4月窜访中国台湾地区时一度叫嚣:“不能给中国大陆借口”。她声称要在“国防领域”与台湾展开合作,并特意提到“军民两用产品及人工智能(AI)等关键技术领域的交流”。

窜访台湾期间,高市早苗提出,日本应与台湾、欧洲、澳大利亚和印度联手合作,形成“准军事同盟”,从而实现共同防卫,捍卫彼此的安全。该提议一经提出便遭到质疑。美国《外交学者》评论道,高市早苗提到的这些国家和地区均未与台湾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这给防务合作增添了极大复杂性。“欧洲人会在多大程度上支持印度和日本等国家,同样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日媒消极预测,高市早苗一旦上台,或将让日中经济合作陷入停滞状态。“她可能会为了防止技术泄露,加强对高科技领域的出口管制,从而限制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此外不可排除的是,东海和台湾海峡的军事紧张局势或将加剧。”

“如果高市早苗当选,日本对华关系或将面临下行压力,但也未必是全然消极的局面。”王广涛分析道,即使鹰派首相上台,也可能会在外交和安全领域任命相对稳健的政治家,这将为中日关系提供缓冲。“这种做法在日本历史上已有先例。当年的鹰派首相岸信介正是通过在关键岗位安插温和派,从而在激进政策与实际合作之间寻求平衡。”

外界将此次自民党总裁候选人分为两派:高市早苗代表的是极端保守派;小泉进次郎、小林鹰之、茂木敏充、林芳正等其他候选人自我定位为稳健保守派,试图孤立前者以扩大支持。

后四人中,林芳正和茂木敏充有着丰富的对华外交经验。

林芳正有着丰富的对华外交经验。

林芳正曾隶属于自民党宏池会,该派系历来主张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和外交关系。他在担任外务大臣期间,多次强调对华交往的重要性,提出“构筑建设性且稳定的日中关系”。2023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之际,林芳正出访中国,积极表态称,日中在广泛领域拥有巨大合作潜力,日方致力于推进对华合作,不会采取“去中国化”的做法。

去年总裁选举期间,林芳正在电视政论节目中强调,自己是“知中派”,而非“媚中”。他还引用成语“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解释说,在进行任何谈判前都要先了解对手。

作为自民党干事长的茂木敏充曾在不同场合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会面,多次强调“将推动两国关系积极向前发展”。去年,他呼吁重启两国之间的政党交流机制,并称“自民党愿同中国共产党重启执政党交流机制,加强交流对话,推动两国关系改善发展”。但与此同时,他也会在安全、历史等议题上对中国持批评立场。

相比之下,小泉进次郎和小林鹰之几乎是“外交白纸”。

面对“是否认为高市比自己更右一些”的追问,小林鹰之近来苦笑回应:“这个是大家来判断的问题。”他坦言,“面对来自中国的威胁,现实中当然要做好准备,但在推动日中关系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对话是绝对必要的。”

日本《产经新闻》称,在夺回保守群体的选票方面,高市早苗和小林鹰之被寄予厚望。“但如果二人同时参选,党内的保守票可能会被分散,因此他们或将寻求合并路线。”

44岁的小泉进次郎是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次子,人气极高。去年的总裁选举中,他获得的国会议员票排名第一,但由于党员票不够,最终位列第三,未能进入第二轮投票。今年5月担任农林水产大臣后,他主导释放储备米应对高涨的米价,获得好评。因他在本届内阁中担任要职,被视为或将延续石破茂的政策路线。

小泉进次郎是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次子,人气极高。

小泉进次郎曾说,自己从没去过中国大陆,但去过中国台湾地区很多次。“我父亲2001年当首相时因为参拜靖国神社引发了争论,这让我感到自己去的话会有风险。因此,我只去过台湾。”他如此解释。

去年总裁选举期间,小泉进次郎主张“日美两国不应在钢铁行业问题上针锋相对,而要一同应对来自中国钢铁行业的挑战”。当被问及如何看待中美摩擦时,他强调说“应避免冲突升级”。

“如果小泉进次郎上台,他的执政重点可能首先受到国内经济议题的制约。”路透社分析说,这意味着他在对华政策上不大可能像极端保守派那样采取高调的对抗姿态,而更倾向于在稳定与合作的框架下维持双边关系;同时,他会在产业与贸易政策层面上强调“公平性”,并进一步强化所谓“经济安全”框架。

王广涛则认为,这些人未来的对华路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任命的外务大臣、防卫大臣及首相辅佐官等幕僚团队。“决定性力量或许不在候选人本人,而在其背后的班底。”

“如果小泉进次郎或林芳正出任首相,中日关系不太可能出现剧烈波动。”东京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佐桥亮预测说,“他们倾向于在日本的经济利益与安全关切之间寻求平衡,同时在特朗普政府干扰下的国际秩序中进行谨慎调整。中美一直保持谈判,日本也有充分理由重视对华关系,但这一考量往往容易被更右翼、保守的领导人忽视。”

近一段时间,中日关系再现龃龉。今年8月,日本政府通过外交渠道呼吁欧洲及亚洲各国不要参加中国举行的九三阅兵活动。中国对此提出严肃交涉,要求日方澄清。而在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日这天,小泉进次郎、小林鹰之等政客公然参拜靖国神社,进一步引发中方不满。

日本内阁府今年2月公布的民调显示,日本人“对中国有亲近感”或“较有亲近感”的比例仅为14.7%。在“是否认为日中关系良好”的问题上,回答“良好”或“比较良好”的比例合计为8.8%。另据非营利活动法人“言论NPO”2024年12月公布的舆论调查, 对日本“持良好印象”或“持比较良好印象”的中国受访者的比例从去年的37.0%骤减至12.3%。

以“日本人优先”为口号、煽动排外情绪的参政党在今年参议院选举中迅速崛起,同样值得警惕,参议院选举结束后,日本陆续发生多起针对外国人的暴力事件,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也表达了对日本国内排外情绪的严重关切。

“日本政治呈现高度‘碎片化’的状态,使政府在对华、对美政策上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共识。加上自民党在国会中处于少数地位,不得不在政策制定中频繁妥协。”王广涛分析道,“涉华问题上,这种妥协往往表现为迎合舆论甚至民粹风向——尤其在当前对华舆论氛围不佳的情况下,执政者可能以牺牲中日关系为代价来换取社会认同。”

王广涛提醒说,右翼势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宣传攻势,借机煽动民粹主义与排外情绪,逼迫执政党在历史认知与对华政策上进一步右倾,“这将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增添更多不确定性”。

“脆弱的执政基础与对民意的过度妥协,将成为未来中日关系的重要不稳定因素,这或将影响到日本整体外交走向与对华战略的延续性。”王广涛总结说。

来源:凤凰WEEKLY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