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R锐评 | 西贝应该感谢始祖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2 16:25 1

摘要:两件事一前一后密集发生,把消费市场和资本圈都搅得天翻地覆。也让人清晰地看到:内地品牌操盘团队要做到真正与国际接轨的PR素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年9月真的很「绝」。

有朋友发朋友圈调侃:「这是企业自杀月吗?先有西贝,后有始祖鸟。」

两件事一前一后密集发生,把消费市场和资本圈都搅得天翻地覆。也让人清晰地看到:内地品牌操盘团队要做到真正与国际接轨的PR素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舆情这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要我说,西贝当然要感谢始祖鸟——要不是后者在喜马拉雅「炸山」燃放烟花抢了热搜,西贝的预制菜争议恐怕还要在热搜榜上多挂几天。

说回始祖鸟这单。先PO几个观点,如果你觉得不对那就是你对:

第一,如果可以抛开环保与敬畏心不谈,老蔡和老鸟之间的这波合作,从创意策划到执行落地,算得上是顶流零售品牌和顶流艺术家之间「刷新高度」的一次超级事件。但最大的BUG在于——这个「如果」根本不存在。

第二,这件事的参与方都「飘了」。蔡国强和始祖鸟的起势太高,彼此惺惺相惜,觉得在世界屋脊放烟花才配得上他们的格局。于是,他们忽略了普通公众的观感,错判了舆情环境。

第三,盲猜执行层里一定有人提出过质疑,但决策层的「老登味儿」决定了一切:发心宏大,愿景高远,格局之大、眼界之高,只有喜马拉雅山脉才能承载。于是,执行层被迫背锅。

第四,这次事件冲上热搜,倒也说明了一件事:大众对于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对可持续的认知,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准。

只有喜马拉雅才配得上安踏的骄傲?

安踏这几年在国内同行里,几乎是「一骑绝尘」的存在:从FILA到迪桑特,从可隆到始祖鸟,资本动作连环出击,版图扩张堪称教科书。

尤其是始祖鸟——这只被誉为「户外的爱马仕」的鸟——在中国市场营收连年飙升。2024年,它贡献了亚玛芬体育总营收的40%,中国市场单年增幅超过50%,客单价突破4500元;旗舰店开到北京三里屯、上海南京西路,成都SKP更是大手笔打围筹备始祖鸟大店,准备把它作为地标级IP。

*始祖鸟于2024年初在上海南京西路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生态体验旗舰店——「始祖鸟博物馆」

这样的成绩,足以让任何团队产生一种「独孤求败」的气质:同行望尘莫及,资本一路追捧,媒体只剩下吹捧。

福兮祸所倚,这样的安踏、这样的始祖鸟,必须飞到世界之巅,让人类仰望,才能证明自己的格局。

换成别的户外品牌,几乎不可能有人敢在海拔4600-55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脊线上策划一场「升龙」烟花秀。但安踏敢,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刷新户外艺术天花板」的动作,是把「探索高山文化」推向极致的必然选择。

*始祖鸟×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上燃放烟花现场图 | 图据网络

问题在于,户外品牌的精神内核是「敬畏自然」。当你把自然当舞台,哪怕用尽「可降解」、「合规」这些公关词汇,也掩盖不了逻辑上的大冒犯。

从「户外爱马仕」到「老登专属」,从专业用户到社交货币,始祖鸟的路径越飞越高,也就离地面越来越远,飞得越高,摔得越痛。

读懂公众情绪是PR必修课

要理解这次的全民声讨,必须回到专业层面。

第一,生态脆弱性。

青藏高原的高山草甸,表层只有10厘米左右厚的草毡层,一旦破坏,下面就是贫瘠的母质土壤,既保不住水,也留不住养分,自然恢复可能需要几十年。所谓的「翻土复绿」,在专家顾垒看来,是二次破坏而不是修复。

第二,动物受扰动。

鼠兔、旱獭、藏狐,正值秋季积攒过冬能量。一场烟花爆响,可能让它们的栖息地瞬间失效。所谓「盐砖引导」的方法更是荒诞:鼠兔靠嗅觉活动,不会乖乖去舔盐砖;就算去了,也会吃完就回巢,难道等你放完烟花它才回来?生态链讲究平衡,鼠兔一乱,猛禽和食肉动物也会跟着乱。

第三,文化冲突。

汉文化里,龙是吉祥的象征;但在部分藏地文化里,龙影意味着疾病与灾厄。一个符号,换个语境,就可能成为亵渎。更别提高原的神山圣地,本就承载着宗教与精神意义。

第四,数据与合规的错位。

主办方引用国际奥委会的实验数据,证明材料「可降解」、「无害」。但科学实验的指标≠现场的生态现实。在低温、少雨、低生物活性的高原,香蕉皮都能放一年不腐,「彩色粉末可降解」听上去更像文字游戏。

公众的不满,不是情绪化的发泄,而是对专业常识被无视的愤怒。数据不能替代常识,指标不能替代现实。

被国内团队「玩坏」的外牌已不是第一个

始祖鸟并不是第一个被国内团队「玩坏」的外牌。

复星收购Lanvin,没几年就把「巴黎老牌」做成了「快闪网红」;安踏拿下迪桑特,靠明星代言和联名短期爆红,很快陷入口碑争议;如今的始祖鸟,从「户外爱马仕」到「中年老登」,也只用了五年。

症结在于操盘逻辑。

国内团队太擅长「快」,太迷恋「爆款」,把外牌当作「社交货币」而非长期文化。Patagonia在中国扩张很慢,常被嘲笑「不懂市场」,但今天回头看,它的谨慎反而顺应了「慢就是快」的底层规律。

*Patagonia门店

始祖鸟的问题是:用户买的不再是功能,而是身份。而身份消费最怕反噬,你越高调,跌得越快。

这次「炸山」争议,精准踩中中产用户最敏感的两根神经:环保意识和公平意识

他们可以接受你卖7000元的冲锋衣,但不能接受你一边喊环保一边炸山;他们可以接受城市禁放烟花,但不能接受品牌却能在生态红线区「特权式点火」。

这不是简单的公关危机,而是身份叙事的坍塌。当外牌被操盘成「快消网红」,就注定要被玩坏。

市场下行与品牌塌房

出租率指标该降一降了

如果说品牌塌房只是个别事件,那商场还能「熬过去」,但问题在于,当下的零售市场本身就在下行通道:2024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至3.5%。

上海、北京不少核心Mall的坪效都在走低,很多头部项目只能靠「首店经济」、「快闪店」来硬撑KPI。

但当首店遇到塌房,商场怎么办?成都SKP的始祖鸟大店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大手笔招商,把始祖鸟当成旗舰IP,结果店还没开,品牌就先塌了。这种损失,商场只能被动消化。

*图源unsplash

西贝也是一样。作为餐饮龙头,它几乎在全国所有一二线Mall里都有布局。预制菜风波一出,舆论反噬立刻传导到线下,消费者只会用脚投票。

对商场方而言,这就是赤裸裸的提醒:在市场下行周期里,品牌的不确定性正在加大。「首店」、「特型店」这些招商指标可能需要降权,转而更多考虑品牌的长期稳定性与风险控制。

否则,一个爆雷的品牌,足以拖累整个项目的口碑。

换句话说,招商逻辑要从「追风口」转向「守底线」。

结语

蔡国强登儿了,始祖鸟飘了。事件背后,折射的是品牌傲慢监管空洞舆论觉醒的三重矛盾。

真正的高人,从来懂得向下兼容。

喜马拉雅不是舞台,而是底线;自然不是布景,而是命脉。在今天的中国市场,讲环保不是姿态,而是硬通货;讲敬畏不是公关,而是生死线。

始祖鸟这场「升龙」,最终成了一次半空折翅。

我们认真地希望,全行业的从业者都能从中汲取教训,不要忘记载舟覆舟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朴素真理。

-有态度、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

能同时做到,的确很有难度

但如你所见,我们一直都在努力

欢迎同类自媒体主理人随时加入

来源:商业地产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