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有一个做汽配的朋友,三年前,他还是他们汽配城“异车型联盟”的盟主,当时他还向我咨询过,说做一个给保险公司的报价程序得多少钱?他们的联盟成员,是做各种车型配件的,当时以联盟的名义,对接了十几家保险公司,基本上每天都要给保险公司报价,原来报价的方式是在微信群里,
我有一个做汽配的朋友,三年前,他还是他们汽配城“异车型联盟”的盟主,当时他还向我咨询过,说做一个给保险公司的报价程序得多少钱?他们的联盟成员,是做各种车型配件的,当时以联盟的名义,对接了十几家保险公司,基本上每天都要给保险公司报价,原来报价的方式是在微信群里,但这样一来,只要有询价单,联盟内的每个成员,都要看一下询价信息,看是否有自己负责的车型。他想要开发一款, 能够根据不同车型,通知不同成员的报价系统。
由于对他们的联盟体,到底能够持续多长时间,有怀疑态度,所以当时我就建议他们不要定制开发,找一个SaaS软件先将就用用得了。
我对他们的联盟体,为什么会持怀疑态度呢?主要是基于两点:
一是联盟成员的构成:他们的联盟成员,相互之间的联系,其实并不紧密,大家只是出于对保险公司的报价方便,组成的异车型联盟体。除此之外,平常还是各做各的生意。
虽然他们也想利用联盟体,抬高自己的议价能力,但其实很多买家、卖家,并不会因为你人多就买账。买家要看的是,具体的汽配产品,你的价格有没有优势?你的配送是否及时?而卖家要看的是,你们的联盟体,能不能帮我提高销量。
他们不像有些联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不管是联盟的自主品牌、代理品牌,都会要求每个成员,承担一定的销售任务,完不成是要有惩罚的。而他们的联盟,没有这样的强制性,所以也就意味着,战斗力没别人强。
二是联盟做生意的方式:与朋友的聊天得知,他们联盟的生意模式,主要是靠关系,与保险公司的人员搞好关系,他们那个时候三天两头要应酬,不是今天陪这个保险公司的人,就是明天陪那个保险公司的人。我这么说,倒不是讲搞关系有什么不对,而是觉得,能靠关系撬过来的生意。也迟早会被别人靠关系撬走,生意是不稳定的。
另外,凭关系做的生意,能力是没有长在公司身上的。
再者,因关系付出的成本,是要在产品利润上找补回来的,但这样一来,联盟的产品价格,就会变得没什么优势。
果不其然,前几天碰到这位朋友时,他说他们的联盟已经解散了,他自己也转型做新能源配件了。
我这么讲,倒不是要证明我有什么先见之明,而是觉得,汽配生意已经做了这么多年了,还是在用传统方法做事情,从长期来看,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另外,再加上,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不管是易损件、底盘件、全车件,里面都站有膀大腰圆的竞争者,作为个体的汽配店,如果还是把目光聚焦在存量市场,那生意做不大、做不久,也是必然的。
只有把目光放在增量市场,汽配企业才会有突围的可能性。
就像当年的苹果公司,身陷个人电脑市场竞争的泥潭,被赶走的乔布斯,重新回到了苹果公司之后,他选择的突围方向,并不是个人电脑这个存量市场,而是寻找新的增量。后来苹果公司选择进军音乐播放器市场,推出了iPod,结果大获成功,在这之后又推出了IPhone,在IPhone大获成功后,个人电脑的业务,也得到了提升。
当然,世界上只有一个乔布斯,他的成功无人可以模仿,但他寻找增量的思路,是可以借鉴的。像小米,从手机到家用电器,再到汽车;华为,从模拟通讯到手机市场,再到智能驾驶;拼多多,从国内业务,到外贸的TEMU等等,都在不断地寻找新的增量。
大家之所以热衷于找增量市场,是因为这个市场还处于上升阶段,市场的格局还没有固化,对于所有人来说,都还有机会。而存量市场则不一样,这个市场的格局已经形成,新入局者很难有机会。
就像智能手机市场,在10年前,作为刚入局不久的小米、华为、OPPO、VIVO,谁能想到,如今他们已成为智能手机的头部玩家?因为那时候的手机市场,还处于增量市场,还在上涨阶段,大家还没法判断,谁是最终的赢家?
现如今的电动汽车市场,也是一样,大家还无法判断,哪个品牌的汽车,能够笑到最后,成为最终的赢家?这也是因为电动汽车还处于增量市场,还有极大的增长空间。
汽车行业如此,那么汽配行业呢?对于汽配企业来说,哪些市场是存量市场,哪些市场是属于增量市场呢?
简单来说,国内的汽配市场就是存量市场,这个市场的格局已经形成,新的企业很难再有成为头部玩家的机会。像国内的易损件市场,已经被快准、三头六臂、康众、优配、智配库等企业给占据;全车件也是如此,各个车型,都有头部的玩家。
修理厂也是,这个市场被途虎、天猫、京东、小拇指、中鑫之宝、小李补胎、华胜等一些连锁企业给占据,新的玩家很难超越他们。
另外,修理厂的配件业务,也会逐渐减少,他们会与某些汽配厂家谈直供,留给其他汽配企业的机会越来越少。
那么汽配企业该怎么办呢?当然也是寻找增量市场。而外贸业务,就是汽配企业的增量市场。
这个市场,不仅是面向的群体人数增长:从14亿转向70亿;也是因为,这个市场在高速增长:遥想10年前,中国的汽车出口只有72万辆,而现在已经达到了585万辆,后续还会不断创造新高。
在这个高速增长的外贸市场,对于很多汽配企业来说,都蕴含着大量的机会。像上海的天德勤、苏配等一些汽配企业,都是基于外贸的业务,公司实现了飞速的增长。而如果把精力只放在国内,是不太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的。
当然,说到外贸,想要做好,也需要一件趁手的工具,像汽配快车道CRM,它是专为汽配企业定制开发的外贸业务管理软件,可以实现快速报价、WhatsApp消息同步、邮件同步、客户管理、订单管理、产品管理等功能,想了解的朋友,。
来源:奥拉汽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