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0日,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新闻出版局指导,天津出版传媒集团、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主办,百花文艺出版社承办的第五届百花文艺周“隐秘的接力——代际作家对话会”在天津中新生态城举办。作家们就文学永恒的价值内核和文学表达形式、叙事疆域、题材视角的突破
津滨海讯(记者 张倩 摄影报道)9月20日,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新闻出版局指导,天津出版传媒集团、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主办,百花文艺出版社承办的第五届百花文艺周“隐秘的接力——代际作家对话会”在天津中新生态城举办。作家们就文学永恒的价值内核和文学表达形式、叙事疆域、题材视角的突破与拓新,以及如何在新技术、新媒介、新语境下,让文学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抵达更广阔的心灵等话题展开讨论。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老藤提出,“60后”作家不可能像年轻作家那样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充满对未来和梦想的憧憬,因为“60后”作家的血液里沉淀了生活太多的积累,这些积累中有营养,也有杂质,需要用文学来反刍、透析。他认为,大部分这个年代的作家已经进入厚积薄发阶段,把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感悟,融入到文学创作之中,让自己的作品有了代际辨识度。老藤还提及他最近的写作从宏大叙事转向了对植物、生态、昆虫等微观世界的关注。通过观察蜻蜓、兰花螳螂、牵牛花等生物获得人生启悟,无论写草木还是昆虫,最终都是透视人性和社会。
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李修文为“70后”作家代表。他以自己十年创作空白期的“废墟”经历为例,指出每一代作家都会面临各自的困境与断裂。李修文说,代际接力的本质是“自我”的寻找与重建,文学的代际传承,并非简单的技艺或风格模仿,而是每一代作家都必须在自己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寻找并确立“写作的自我”。李修文认为,后辈作家既要从先辈那里汲取精神养分,更要勇敢地踏入自己时代的“废墟”。通过直面复杂现实来完成自我重建,并用新的表达方式将文学的星火传承下去。
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黄咏梅也是一位“70后”作家。她认为,“70后”作家现在逐渐开始离开这个集体概念而成为独立的个体呈现,无论创作技巧、风格的形成,还是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他们大多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句子,获得了自己的声音。她认为,对“历史”的界定应该是动态的,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历史。对于“70后”这一代,他们的历史就是自有记忆开始的生活,具体来说,铆定在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这近五十年的时代变迁,无论物质还是精神生活都是翻天覆地的,并不亚于过往的任何一个时代。
“80后”、中山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教研室主任王威廉说,“80后”这个概念,实际上是所有代际概念的一个源头。因为这一代最早出头的作家,当时是以市场宠儿的身份登上舞台的。但现在时过境迁之后,你会发现,“80后”这个作家群体,他们的经验是横跨了20世纪和21世纪的,他们是一个过渡的群体。作为在大学教创意写作的老师,王威廉还提及了写作对人的自我疗愈、自我成长和自我认知这个过程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创意写作不是要培养作家,而是要把写作的梦想这个种子给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有写作的权利。
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汪惠仁则认为,文学史因其强烈的精神性质,呈现出隐秘接力的状态,这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过程。每个作家,都有着个体性、代际性的生活资源与思想资源。“这次对话,围绕文学价值核心命题进行,探寻文学创作的深层动力与时代使命。这次对话也从一个侧面映照出了当代中国文学的精神谱系,是对‘我们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以文学之名的深刻回应。”汪惠仁说。
来源:津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