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国产模拟芯片公司选它,一款“看不见”的工具,成了行业标配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16:33 1

摘要:模拟芯片设计和数字芯片设计不一样,数字设计靠 “代码” 就能搞定,用 Git、SVN 这些常见的版本管理工具就够了。

在中国模拟芯片行业,有款工具几乎垄断了市场。

一款名叫 SOS 的 IC 设计数据管理工具,由 Keysight 旗下子公司 Cliosoft 开发。

它不直接参与电路设计,也不管仿真调试,却默默管着整个芯片项目的数据、版本和团队协作流程。

据了解,目前中国超过 95% 的模拟芯片公司都在用 Cliosoft SOS。

模拟芯片设计和数字芯片设计不一样,数字设计靠 “代码” 就能搞定,用 Git、SVN 这些常见的版本管理工具就够了。

但模拟设计要处理的东西更复杂,电路图、版图、仿真结果、模型库、测试脚本,这些数据又大、格式又多,还得和 EDA 设计软件紧紧绑在一起

这几年,随着 5nm、3nm 先进制程、3D 封装、Chiplet 架构的出现,一个芯片项目常常要几百人跨着时区一起干。

数据管理越来越难,版本乱了、数据丢了、协作乱套的问题经常发生,严重拖慢项目进度、影响质量。

这时候,单靠以前的老工具,根本撑不起整个研发流程。

Cliosoft SOS就是在这个情况下,成了支撑研发的 “隐形基础设施”。

以前,有些模拟芯片公司的设计数据,要么存在工程师个人电脑里,要么存在部门服务器上,甚至发在邮件附件里。

工程师各自保存、备份,版本乱掉是常有的事。

但SOS 建了个统一的数据中心,不管是电路图还是仿真结果,全放在一起管,版本和谁能看、谁能改都有明确规定。

而且,工程师不用换工具,在平时用的 EDA 软件(比如 Cadence Virtuoso、Keysight ADS)里,就能完成数据的上传、下载,也不用手动备份,人为出错的概率大大降低。

当然,SOS 不是唯一的这类数据管理工具。

市面上还有 ICManage 的 GDP、Perforce 旗下的 VersIC(以前是 Methodics 的产品)、达索的 DesignSync 等。

但这些工具要么和 EDA 软件适配不好,要么卖得太贵,更新慢,跟不上需求。

SOS 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和主流 EDA 软件兼容,像 Cadence Virtuoso、Keysight ADS、Synopsys Custom Compiler、Siemens Tanner 这些都能用,还能针对 16nm 以下的先进工艺不断优化。

比如 GDP,虽然和 Virtuoso 结合得紧,但数据内核跟不上新版本的 Perforce,用起来很卡;DesignSync 更新慢,对先进工艺支持不够,慢慢就没人用了。

这种和 EDA 软件深度适配的能力,让工程师平时用的时候几乎没感觉,就像研发流程里本来就该有这一步,不会觉得是额外的负担。

在芯片设计里,重复用已经做好的 IP 模块,能大大加快项目进度。

Cliosoft 的 SOS 不光管设计数据,还能全流程管 IP 模块,从 IP 发布、查找、对比,到调用和升级,都有统一的流程。

对想快速推进项目的芯片公司来说,这个功能太重要了。

同时,SOS 还能让项目进度 “看得见”。

项目负责人在平台上就能定好模块架构、分配任务,工程师传了什么内容,都会自动记录,版本也能查得到。

这种靠数据管理项目的方式,让进度有迹可循,研发质量也能随时盯着。

大型芯片设计项目动不动就要 6 个多月,这个功能的价值可不小。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芯片公司开始 “多地协同” 搞开发。

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甚至美国硅谷的工程师一起干活,成了常态。

但跨地区同步数据,一直是拖慢效率的难题。

Cliosoft 的 SOS 专门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智能缓存功能

远程工程师调用过一个设计文件后,系统会把这个版本存在当地的站点里,后面再有人用,直接从本地局域网调就行,不用反复跨境传数据,也不会因为网络慢耽误事。

这个功能不光让跨地区团队协作更快,还能保证数据一致、访问稳定,在多个团队一起推进项目时,根本少不了它。

从 2000 年到 2024 年,全球做这类数据管理工具的公司不少,但在中国模拟芯片市场,Cliosoft 几乎做到了垄断。

不是没有其他选择,是一旦一个工具成了 “行业标配”,换工具的成本太高了。

因为 EDA 软件的接口、IP 数据的格式、工程师的使用习惯、公司的管理规则,都是围绕这套工具建的。

换工具不光要迁移平台,还得重建整个协作体系,甚至可能让项目停下来。

也正因为这样,这类数据管理工具的市场,往往是 “谁先站稳,谁就主导” 。

来源:晓婷医生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