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葡萄酒爱好者踏入专业学习时,常会被两大国际认证体系困扰——WSET和ISG,它们究竟是通往行业顶峰的阶梯,还是提升品鉴能力的工具?
当葡萄酒爱好者踏入专业学习时,常会被两大国际认证体系困扰——WSET和ISG,它们究竟是通往行业顶峰的阶梯,还是提升品鉴能力的工具?
本文将从课程体系、职业适配到争议焦点,为你拨开迷雾。
一、两大认证的江湖地位
WSET(葡萄酒与烈酒教育基金会)和ISG(国际侍酒师公会)两大金刚,在葡萄酒教育领域可谓是旗鼓相当:
WSET深耕理论体系,覆盖超70国的学员,被誉为行业“黄金标准”;
ISG则专注侍酒师技能,在米其林餐厅和高端酒店中备受推崇。
两者的差异背后,是学术派与实践派的分野。如何选择?首先要破除三点迷思:
“证书等级越高=专业度越强?”——认证价值需结合职业目标判断;
“学完就能成为侍酒师?”——ISG重视实操,但真正职业化需多年积累;
“考完就能年薪百万?”——证书是敲门砖,而非财富密码。
WSET:理论派大师的“葡萄酒百科全书”
1. 出身与基因
1969年诞生于英国,WSET带着严谨的学术血统,最初是为解决酒商专业知识匮乏问题而设立。
其核心方法论“系统性品鉴法”(SAT体系)犹如葡萄酒界的“编程语言”——将主观感受转化为标准化的颜色代码(如宝石红、柠檬黄)、香气家族(果香、矿物香)、酸度/单宁/酒体打分(1-5级),让品鉴脱离玄学成为可复制的技术分析。
2. 课程设计的“金字塔法则”
WSET的课程进阶如同葡萄酒知识的垂直爬升:
[亮点]
※ 独创的SAT品鉴体系(外观-香气-口感-总结),让“玄学”品酒变为结构化分析工具。
※ 课程分级明确:从零基础的Level 1到专家级的Level 4文凭,覆盖知识广度与深度。
※ 国际化视野:涵盖全球70+个产区的风土与酿造技术,适用于生产、贸易、教育等多元场景。
3.适用人群:
※ 葡萄酒爱好者、进口商、品牌大使、酒类媒体人。
※ 职业目标:进入酒类贸易、教育领域或追求硕士级认证(如葡萄酒大师MW)。
4. 行业认可度与争议
优势:国际酒商招聘时,WSET3级证书是基础门槛;
2021年恢复中国业务后,已与张裕、ASC等本土企业建立合作。
短板:课程对新兴产区(如中国宁夏)仅做简略介绍,学员反馈“学完更懂法国酒,却卖不好国产酒”。
ISG:实战派侍酒师的“米其林生存指南”
1.出身与基因
1982年创立于美国,ISG的血液里流淌着服务业的基因。其课程设计的底层逻辑在于解决餐厅场景的真实痛点:如何让顾客心甘情愿为溢价酒款买单?如何化解“牛排配雷司令”的灾难现场?
不同于WSET的理论导向,ISG课程更似《侍酒师职业生存手册》:
[场景还原]
在ISG高级考核中,学员需在侍酒时同步回答:“为什么这款德国雷司令能搭配川菜火锅?”(答案需涵盖酸度解辣、残糖平衡咸鲜等知识点)。
【亮点】
※ 强调实操:课程设计围绕侍酒流程、酒单设计、餐酒搭配及客户服务技巧。
※ 服务场景融入:包含模拟餐厅压力测试(如3分钟内完成盲品并推荐配餐)。
※ 高端餐饮导向:适合米其林餐厅、五星酒店等对服务细节要求严苛的场所。
2. 适用人群:
※ 侍酒师、酒店餐饮管理者、餐厅经营者。
※ 职业目标:提升高端服务能力或晋升为餐饮行业管理者
3. 职业红利与地域局限
北美主场优势:拉斯维加斯70%的五星酒店优先录用ISG持证者;
亚洲水土不服:2020年中国区因授权纠纷停摆2年,目前仅限北上广深开课;
技术代沟:至今未推出VR侍酒模拟系统,被新生代学员诟病“缺乏科技感”。
WSET与ISG间的对比
1.核心差异
2.典型应用场景对比
3.投入时间和费用对比
【核心区别一句话总结】
WSET回答“这是什么酒?为什么好?如何传播它的价值?”(知识型);
ISG解决“如何让客人觉得这杯酒好?怎样提升消费体验?”(服务型)。
选择策略:如何面对“最优解”
WSET适用人群:葡萄酒爱好者、进口商、品牌大使、酒类媒体人。
ISG职业目标:进入酒类贸易、教育领域或追求硕士级认证(如葡萄酒大师MW)。
看职业方向:
想进入贸易、媒体、教育领域 (需深度产区知识+市场分析能力)→ 优先WSET;
想在高端餐饮、酒店服务发展(需强化服务技能+危机处理能力)→ 首选ISG。
看学习目标:
为兴趣而学(如日常品鉴、提升社交谈资) → WSET 1-2级足矣;
为职业镀金(如进阶侍酒师或酒商骨干) → ISG高级 + WSET 3级组合。
[避坑]
警惕以“100%包过”为噱头的培训机构,正规机构通过率通常标注为60-85%。
陷阱1:盲目追求高级别证书(例:WSET4级对侍酒师可能是资源浪费)
陷阱2:忽略区域认可度(ISG在二三线城市餐厅可能“英雄无用武之地”)
陷阱3:误解考试语言政策(WSET4级中文考试存在翻译歧义风险)
行业趋势与争议反思
1.本土化博弈
² WSET将白酒纳入课程,却仍被诟病“用西方框架解读东方酒”
² ISG引入茶酒搭配课程,试图贴近亚洲市场
2. 技术冲击
AI品鉴软件已能识别酒款缺陷,但人类侍酒师的“体验设计能力”仍是机器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3. 教育的本质之争
资深教育家李燕指出:“WSET教会我们什么是好酒,ISG教会我们如何让客人觉得这杯酒好——二者的结合才是完整的行业教育。”
结语
选择WSET还是ISG,本质是选择“认知世界的角度”。前者带你深入葡萄园的土壤,后者让你站在餐桌旁看见人间烟火。
或许最好的答案,是像盲品一杯混酿——在知识与实践的碰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
莹博士欢迎大家垂询各种有关葡萄酒的问题,我们的团队都会很乐意为您答疑解惑。
视觉设计:@miki
订正:@师乔磊@沈大秦
来源:莹博士有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