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骨性关节炎最常累及手远端指间关节,造成指间关节肥大结节,此结节名为赫伯登(Heberden)结节,同样此疾病可累及手关节的近端指间,常被称做布夏尔(Bouchard)结节。
手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ftheHands)是一种以手部关节疼痛不适、常有压痛及肿胀感觉、伴手部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关节晨起僵硬、关节畸形等临床相关症状的关节退行性疾病。
手骨性关节炎最常累及手远端指间关节,造成指间关节肥大结节,此结节名为赫伯登(Heberden)结节,同样此疾病可累及手关节的近端指间,常被称做布夏尔(Bouchard)结节。
现代医学对手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探究清楚,多认为其与遗传、环境、性别年龄相关,同时由多种细胞作用而导致。
祖国医学认为导致该疾病主要由于肝肾亏虚,素体虚弱,加之外受风寒湿邪气,病程发展中夹杂瘀血所致。
据目前流调显示,现全球已有超3亿患有OA的人群,我国的原发性OA患者在40岁以上的人数高占46.3%,由于我国老龄化人群增加,OA患病人群势必将快速上升。
OA好发关节多为膝关节、手关节、髋关节等,但目前临床多局限于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
随着手骨性关节炎患者就医需求逐渐增加,为进一步改善该疾病带来的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问题,故选择电针结合蜡疗治疗阳虚寒凝型手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现代医学对手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目前尚无完全治愈的方法,主要通过量体裁衣式治疗,以达到减轻症状、改善功能、延缓病程的目的。
具体治疗方法为阶梯化治疗:首先选择基础治疗、其次为药物治疗、最后再据患者病情行修复性治疗及重建治疗。
现临床上多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前两者均无效,再行修复及重建治疗。
基础治疗涵括以医务相关从业者对手骨关节炎患者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以个体化制定的手部运动疗法、以物理外治促血液循环的物理治疗及以外部器械支持的行动辅助四大方面。
在基础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配合药物治疗。管理手骨性关节炎的药物主要为止痛、关节腔注射、缓解症状及抗焦虑药物四大类。
现临床药物治疗首选止痛药物改善患者疼痛症状,而止痛药物行疼痛管理主要选择NSAIDs,对轻、中度疼痛的手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口服药物前,可行外用洛索洛芬凝胶贴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外用NSAIDs类药物。
对疼痛程度较重的手骨性关节炎患者,可选择口服类如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双氯芬酸钠、阿司匹林等)或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艾瑞昔布等)NSAIDs类药物。
在以上止痛药物治疗同时,可配合缓解骨关节炎症状的慢作用药物(如:口服双醋瑞因、氨基葡萄糖等)促软骨修复。
上述治疗均无效,则可选择局部关节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或口服阿片类药物进行治疗,对长期患病且情绪焦虑的患者可配合口服度洛西汀等抗焦虑药物改善症状。
西药治疗手骨关节炎可减轻疼痛、改善症状,但是同时存在一定的风险,口服NSAIDs类药物常会导致胃肠道损伤、肝肾功损害、皮肤异常、心脏受损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由于其相关不良反应及副作用较多等因素,导致患者依从性差,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
传统医学认为手骨关节炎归属于“骨痹”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为肝肾亏虚,难以濡骨及柔筋。
加之关节长期劳作活动,正体虚弱,外受风寒湿瘀侵袭,滞于筋骨、关节,故致手骨关节疼痛、僵硬、屈伸不可或是关节肿大等。
传统医学治疗骨痹方法诸多,内有中药汤剂,外有针刺法、灸法、外敷及熏洗等方法。
内服中药汤剂治疗通过补益肝肾、祛风除寒湿及活血祛瘀来实现骨痹关节疼痛及功能的改善;外治艾灸可通过温和灸、直接灸及隔物灸等不同操作方式作用于病变局部改善循环、促进炎性吸收。
此外,中医外敷及熏洗方法通过药物或其他介质渗透于局部病变部位,同样可促进循环,缓解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在中医外治骨痹方法中针刺及蜡疗临床疗效反馈效佳,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推广面广。
电针治疗手骨性关节炎,通过持续刺激局部穴位,不仅可以调节疼痛物质表达,还可以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同时对关节局部结构及修复软骨也有一定作用。
同时配合蜡疗治疗,通过蜡疗温热、物理及药理的作用,达到促炎症吸收、缓解疼痛及改善功能的目的。
综上,结合我国国情,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手骨性关节炎患病人群中中老年群体占比大,而手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西药药物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多,因此,相对安全、效果突出的中医治法需求较大。
选择口服西药的基础上进行电针配合蜡疗治疗患有手骨性关节炎的受试者同单纯口服西药治疗患有手骨性关节炎的受试者进行对比。
通过治疗前后受试者VAS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关节压痛个数、晨僵时间、临床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的比较,对电针结合蜡疗治疗手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探讨中医外治治疗手骨性关节炎的优势方案。
电针是在传统针刺得气的基础上,为维持针感,结合脉冲电流的一种常用外治治疗方式。由于其操作方便、作用持续、疗效明显等优势,常规使用于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
现代研究对电针治疗手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多从疼痛物质表达、细胞因子调节、局部结构调节三方面进行研究。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定义疼痛为一种不愉悦的感受及情绪体验,其与组织潜在损伤或损伤类比相关或相关。
电针调节疼痛的主要机制为,通过刺激机体穴位,直接作用于痛觉神经的传导,阻滞痛觉纤维的传递。
同时抑制脊髓背角细胞的反应,映射于中枢神经各单位,延髓内的相关分子作用促使μ阿片受体表达,同时抑制BDNF/TrkB信号通路,提高痛阈,以达镇痛作用。
此外,有相关研究得电针治疗骨关节炎后,其血浆β-内啡肽明显升高,血浆皮质醇显著降低,通过观察疼痛及应激的生物标记物指标变化,由此证明电针调节疼痛物质改变,达到止痛作用。
手骨关节炎的病理机制主要由于分解性及合成性细胞因子失衡所致。分解性细胞因子由TNF-α、IL-1、IL-6、IL-17、IL-18构成,而电针的刺激可使miR-223-3p表达增多,可遏抑TNF-α及IL-6的反应。
并且刺激抗炎因子IL-10活性的提高,阻止分解性因子联动反应,以达到缓解手骨关节疼痛等症状。
同时,对于合成性细胞因子中的TGF-β,疏密波电针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关节中TGF-β1含量,从而促进关节软骨修复,进一步改善骨关节炎关节症状。
手骨关节炎,其软骨的退变及破坏与软骨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密切相关。
目前相关的研究,多认为电针治疗能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反应,同时控制关节软骨ERK1/2及下级细胞的活动,以促使II型胶原软骨细胞的形成,从而减少软骨细胞的凋落及死亡,最后以达到改善局部关节结构,修复软骨的目的。
此外,有学者通过对比电针治疗兔膝骨关节炎模型,运用HE与甲苯胺蓝染色来观察治疗后的关节软骨细胞形态、蛋白多糖及关节细胞外基质含量的改变。
得出结果显示,电针治疗后的HE染色见软骨细胞饱满且增多,甲苯胺蓝染色的兔膝关节模型好转,同时蛋白多糖明显含量增加。
综上,均可得电针对于手骨关节炎得治疗有改善局部关节结构,修复软骨的作用。
蜡疗是通过介质将蜡溶成需要的形状,再将成型的腊制品外敷于患处,进行治疗的一种外治法。
其发源可追溯至明代嘉靖年间,由李时珍著作《本草纲目》云:“……用蜡二斤,于悉罗中熔……于破伤风湿……均有奇效。”由此可知,蜡疗外治法在我国发展历史悠长。
对现代医学的探究来说,蜡疗从属于传统物理疗法中热疗法,主要从温热疗效、物理疗效及药理疗效三方面进行探讨。
蜡疗操作过程中溶解的物质为石蜡,其性质为高分子碳氢化合物,主要是从石油中蒸馏提取所得,目前主要的运用优势为热容量大,同时导热率低,可阻挡热的相关传导;其次拥有散热慢,保温时间充裕的特点,保证其温热疗效。
石蜡外敷于局部患处,可使该处皮温大致升高8℃至12℃范围左右,从而促毛细血管通透,局部循环通畅,同时其温热性可至皮肤下0.2cm到1.0cm范围之间,加之其散热慢,保温时间可长达1小时左右。
可达到作用持续,疼痛缓解,关节肿胀消退的目的。石蜡由于其自身的可造性及粘滞性,所以由温热的溶解状态至后期冷却的固体状态,其体积逐渐变小,缩小范围最多可达原本的20%。
可对局部组织产生向下的机械压迫,从而可达到防局部血液及淋巴液渗出的目的。以达到局部患处炎症吸收、肌肉松解,疼痛改善作用。
石蜡为石油蒸馏所得,故含有一种矿物油,该物质外敷于局部患处,可有促皮肤破损恢复、防细菌繁衍、激上皮生长的作用。从而可达患处恢复,解痉止痛功效。
来源:Mr王医学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