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国癌症发病率升高,会不会跟速成鸡鸭有一定关系呢?告诉你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16:33 1

摘要:刘大妈今年58岁,最近逢人就唠叨:“如今的鸡鸭啊,怎么都长得这么快?三十几天就能上桌了,该不会加了什么激素,是不是就是因为吃这些‘速成鸡鸭’,大家患癌的越来越多?”听旁边的王大爷附和:“我儿子也不让我买速成鸡,说对身体不好,还能致癌,这到底真的假的?”

刘大妈今年58岁,最近逢人就唠叨:“如今的鸡鸭啊,怎么都长得这么快?三十几天就能上桌了,该不会加了什么激素,是不是就是因为吃这些‘速成鸡鸭’,大家患癌的越来越多?”听旁边的王大爷附和:“我儿子也不让我买速成鸡,说对身体不好,还能致癌,这到底真的假的?”

这个场景,大概每个家庭都有过类似的担忧。近几年,我国癌症发病率显著攀升,许多人不禁将矛头指向餐桌常客速成鸡鸭。网络上传言也层出不穷,称“速成鸡鸭靠激素催大,人吃了就等于把癌症吃进肚子”,甚至有的老人因为害怕,索性完全戒掉了鸡鸭肉。但真相真的如此吗?我国癌症高发与速成鸡鸭的关系到底有多大?或许,答案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今天,带你一探健康饮食背后的“黑匣子”,破解速成鸡鸭的传言,用权威研究和科学数据为你揭开真相。最后,还会为你送上一份科学避癌的饮食建议,别错过结尾第3条细节,很多人都忽视了!

近几年,中国癌症发病率持续攀升。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高达1929万例,其中我国新发癌症457万例,占全球比例为23.7%,位列世界第一。与此同时,随着养殖业技术进步,土鸡、土鸭养殖周期长达半年的情形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32到42天即可上市的“速成鸡鸭”。大众不免担忧:是不是这些长得快的家禽,背后藏着不明添加剂或激素,导致癌症频发?

事实上,权威医学机构和监管部门多次澄清:“速成鸡鸭”和癌症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我国明文禁止在禽肉中非法添加生长激素,相关抽检数据显示,近年来市场流通的鸡、鸭肉产品激素残留均未超标。2010年底畜牧业协会调查,北上广三地的鸡肉产品均未检测出异常激素水平。如此短的养殖周期,主要得益于品种改良、营养更均衡的饲料、环境自动调控等现代养殖技术。说白了,“速成鸡鸭”其实就是“高效率养殖”之下的产物,不是靠激素、药物硬砸出来的。

专家也指出,激素类药物若违规大剂量应用,反而易引发家禽生长障碍,而非促进其速生。多数速成鸡鸭之所以上市快,靠的是优化品种(如白羽肉鸡)、合理饲料、恒温等科学管控,并不涉及滥用激素。

总的来看,目前没有任何可靠研究证明速成鸡鸭与我国癌症高发直接相关。与其过度担忧,不如理性看待“速成”两个字,更应警惕那些无法溯源和检疫的三无禽类产品。

全球范围关于“禽肉与癌症”之间的关系,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牛津大学一项纳入超47.5万人、长达9年的跟踪研究。有人称:“吃鸡多了患癌风险上升”具体数据给出:每天多摄入30克禽肉者,黑色素瘤风险升高20%,前列腺癌升高11%,黑霍奇金淋巴瘤升高26%。这些数字看着吓人,但医学专家提醒:这种队列研究只能说明“有关联性”,而不能认定为“直接导致”。更何况,后续进一步的大型多国分析发现,适量食用鸡鸭等白肉,不但不会提升整体癌症风险,反而较红肉、加工肉更有益身体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对50多万美国人随访显示,吃白肉人群患癌率低于吃红肉人群。

更重要的是,致癌风险的主因并非禽肉本身,而在于食用部位与烹调方式。医生建议,鸡屁股、未去除腺体的部位(如淋巴、尾脂腺)应尽量少食,这些区域聚集细菌与代谢垃圾;鸡鸭脖子则易残留淋巴组织,也不建议过多摄入。只要选择正规渠道,吃鸡鸭依然安全可行。

再从膳食结构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日禽肉摄入量为40到75克,但我国平均摄入量已高达164克,超标一倍还多。一味重肉、少蔬果、不控制量,才是健康隐患的核心。

专家指出,真正需要警惕的,其实是我们“看不见”的致癌陷阱:

发霉食物:霉变食材常携带黄曲霉素,仅微量即可能诱发肝癌。医生提醒,发现发霉无论多浪费都要坚决丢弃,因为黄曲霉素毒性是砒霜的68倍,极难完全去除。

过量饮酒2020年仅酒精致癌病例就达74万,位居所有癌症危险因素第二,仅次于吸烟。“少量安全论”是误区,饮酒最佳剂量就是0。

加工肉类与腌制食物:香肠、咸鱼、培根等制作过程中富含亚硝酸盐,体内转化为亚硝胺(已证实致癌),增加胃癌、食管癌等风险。家庭腌菜、火腿亦不可多食。

高温油炸与烧烤类:烤串、锅巴、炸鸡等在高温下形成杂环胺、多环芳烃、苯并芘等致癌物,一旦长期摄入,癌变风险显著提升。

所以,关于速成鸡鸭,你真正需要警惕的,不是速成这件小事,而是后厨的卫生、肉品溯源和科学烹调!

采购正规来源新鲜鸡鸭,“三无产品”坚决拒绝。

每周禽肉适量(不超每人每日75克),多吃蔬菜粗粮。鸡屁股(含尾脂腺)、脖等部位要少吃或去除干净。

尽量蒸煮炖为主,油炸烧烤等高温烹调能免则免。

每年体检不马虎,发现异常部位及早就医。

健康,在于平衡膳食与良好生活习惯,而不是盲目忌口或恐惧所谓“速成”名号。关注饮食多样、安全加工和正规渠道采购,才是守护身体的基本功夫。

癌症发病率之所以升高,涉及年龄老龄化、生活环境、长期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多重因素。速成鸡鸭顶多是大众心理的“替罪羊”,实际风险远逊于“烤串”“酒精”“腌制肉”等。

医者忠告:日常健康防癌,从理性饮食、科学搭配做起。建议关注身体变化,适量运动,坚持健康体检,才能真正远离癌症的威胁。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全球癌症流行报告2022》世界卫生组织

3.《禽类产品激素残留及风险分析》中国食品安全杂志

4.《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鸡鸭肉激素残留调研报告》中国畜牧业协会

5.《牛津大学白肉摄入与癌症风险队列研究》Th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Public Health

来源:月浩健康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