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装剧成为很多人了解历史的一个来源,都知道朝代更新换代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上一个皇帝留下的东西,对于下一个新皇帝来说,可能就意味着不祥。
文 /编辑:红墨
古装剧成为很多人了解历史的一个来源,都知道朝代更新换代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上一个皇帝留下的东西,对于下一个新皇帝来说,可能就意味着不祥。
但是“丹书铁券”就是一个很特殊的东西,这个词对于爱看影视剧的人来说,应该并不陌生。它还有一个更大众,更耳熟能详的名字——免死金牌。
在电视剧里,免死金牌总像“救命符”,往往能在刽子手举刀时,被人喊着“刀下留人”捧出来,让受冤的好人死里逃生。
可真放到历史里,这东西好不好使,全看皇帝愿不愿意给面子,按规矩,当朝皇帝赏的铁券,换了朝代就成了摆设,毕竟“前朝的剑斩不了本朝的官”,过期铁券大多只能当老古董看。
但明朝有个叫钱用勤的官员,却凭着一块唐朝的“老古董”铁券,真的捡回了一条命。
钱用勤是江西建昌知府,洪武二十四年的时候,因为管不好当地的田赋粮食,出了“田粮案”,被朝廷革职查办,眼看就要掉脑袋。
他儿子钱怞急得团团转,千里迢迢跑到南京,捧着家里传了几百年的铁券,在朱元璋面前哭着讲自家祖宗的故事。
这铁券可不是普通物件,来头大得很,它的主人是钱用勤的老祖宗钱镠,五代十国时吴越国的开国国王。
唐朝末年,钱镠本是将领董昌的手下,董昌在越州(现在的绍兴)自立为王,还想封钱镠当官,钱镠没答应,反而带兵把董昌给灭了,帮快倒台的唐朝解了围。
唐昭宗特别高兴,在公元897年封他当两个地方的节度使,还赏了这块铁券。
铁券是铁做的,形状像房檐上的瓦,上面刻着字,字缝里还填了真金,所以也叫“金书铁券”,最关键的是刻着“钱镠本人能免九次死罪,子孙能免三次,犯了普通罪,官府不能随便追责”。
钱家把这铁券当传家宝,中间丢过一次,后来又找回来了,一代代传到钱用勤手里,已经有五百年了。
朱元璋听完钱怞的话,不光免了钱用勤的死罪,还把抄走的家产都还了回去,这块唐朝铁券能在明朝管用,不是运气好那么简单。
明朝刚建立的时候,朱元璋想给功臣发铁券赏功,可元朝不兴这一套,没人知道该做成啥样,有个叫危素的大臣说,台州钱家有块唐朝传下来的铁券,能当样板。
朱元璋就叫钱镠的十五世孙钱尚德把铁券带来,和大臣们一起研究,最后照着样子定下了明朝铁券的规格。
这么一来,钱家的铁券早就被明朝官方认过,成了有“身份”的信物,不是随便哪个朝代的破烂玩意儿,而且钱家几百年都背着“忠义”的名声,钱镠当年留下的家训,头三条全是教子孙要忠心对皇帝、爱护百姓,遇到真命天子就归顺。
他的孙子钱俶当吴越国王时,为了归顺宋朝,主动拆了城墙,后来还把整个吴越国的土地、百姓都献给宋朝,没让老百姓遭战乱。
这种听话又识时务的家族,历朝皇帝都喜欢,朱元璋自然也得给几分面子,更重要的是,钱用勤犯的是“田粮案”,顶多是管账不力、贪点小便宜,没犯谋反那样的滔天大罪。
铁券上本就写着“犯普通罪官府不能追责”,朱元璋赦免他,既不算坏了规矩,还能让天下人觉得他讲信用、重情义,不像传说中那么冷酷,这对稳定人心很有好处。
这枚跨越五百年的铁券,不只是块能免死的牌子,更藏着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智慧。
它告诉我们,真正能“传家”的,从来不是冰冷的铁券,而是刻在骨子里的本分和担当。
如今这枚铁券安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静静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也让我们看清,不管在哪个时代,靠谱的人品和坚守的底线,永远比任何“特权”都管用。
来源:淩轩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