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经济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曾经辉煌一时、被无数人奉为投资圭臬的“一铺养三代”时代,大概率已经悄然落幕。这一转变,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让众多怀揣着财富梦想的投资者措手不及。
“一铺养三代”的时代彻底落幕了
在当今经济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曾经辉煌一时、被无数人奉为投资圭臬的“一铺养三代”时代,大概率已经悄然落幕。这一转变,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让众多怀揣着财富梦想的投资者措手不及。
我的一位朋友便是这场风暴中的受害者。他当初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豪掷200万购置了一间门面。然而,现实却如同一盆冷水,将他的梦想彻底浇灭。如今,贷款还有100万尚未还清,而那间承载着他希望的铺子,却如同被遗忘的角落,无人问津。每个月,他不仅要背负着两万多元的房贷压力,还要倒贴物业管理费。看着那空荡荡的铺子,他的脸上满是焦虑和无奈。
在网络的世界里,“商铺买家血亏”的故事更是俯拾皆是。有人花费100万买下商铺,本以为是稳赚不赔的投资,却没想到陷入了租不出、卖不掉的困境,每年还要缴纳近1万的物业费,就像一个无底洞,不断吞噬着他的财富;还有人斥资1000万购置的铺子,曾经被视为黄金资产,如今却在中介口中变得一文不值,甚至300万都无人愿意接手。这些故事,就像一面面镜子,映照出了当下商铺投资市场的残酷现实。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局面的出现呢?
回顾过去,商铺的经营模式与现在截然不同。在过去,大部分商铺都是由店主自己经营,无需缴纳高昂的门面租金。没有了租金的压力,商品的价格自然也就更加亲民,顾客也更愿意走进店铺,享受逛街购物的乐趣。这种模式下,商家能够获得稳定的利润,顾客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实现了各方的共赢。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投资客涌入商铺市场,他们购买铺面的目的并非自己经营,而是将其出租以赚取租金。这种纯粹的投资行为,使得商铺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一旦门面被租出去,各种费用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上涨。有些房东看到租户生意火爆,便心生嫉妒,随意提高租金。租户为了维持生计,只能提高商品价格,这导致物价水涨船高,顾客自然也就越来越少。最终,商铺陷入了租不出去的困境。
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商铺是需要“养”的。就像培育一棵树苗,需要精心呵护、耐心等待,才能茁壮成长。过去的人买铺后,会亲自参与经营,用心去了解市场需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整条街的人气带动起来,让商铺的价值不断提升。而现代人的投机心理过于严重,总想着买一个铺面放在那里,坐等租金收入,幻想能够“一铺养三代”,坐享其成。这种不劳而获的心态,注定了他们在商铺投资市场上的失败。
除了投资者的心态问题,时代的发展也给商铺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今,网购、外卖、直播等新兴购物方式盛行,人们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在家中购买到全国各地的商品。这种便捷的购物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愿意走进实体店。他们更倾向于坐在沙发上,通过手机屏幕挑选自己心仪的商品,然后等待快递送货上门。可以说,开商铺的时代已经逐渐远去。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商铺都会关门大吉。在某些情况下,实体店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当人们急需某样东西时,去附近的商店购买会更加方便快捷。但总体而言,商铺市场的萎缩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过去,“一铺养三代”是许多人追求的目标,而现在,却变成了“三代贷款养一铺”。大部分购买商铺的家庭,不仅没有实现财富的增值,反而背负了沉重的债务。房地产市场曾经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吞噬了70后、80后的积蓄。那些曾经攒钱的人、发横财的人、固定打工的人,都在房地产的浪潮中迷失了方向。当浪潮退去,地产商们早已全身而退,只留下一地负债的人群,在困境中苦苦挣扎。
不过,我们也不能将所有的商铺都一竿子打死。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只要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找到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商铺或许还有一线生机。比如,选择地段优越的商铺,将线上线下融合起来,把自己的商铺打造成顾客体验店。让顾客在享受线上购物便捷的同时,也能在实体店中感受到独特的购物体验。通过这种方式,吸引更多的顾客,提高商铺的竞争力。
但总体来说,买商铺的时代已经过去。可以预见,再过两年,买房子的时代或许也会成为历史。到那时,房子可能会像白菜一样随处可见,大街上到处都是无人居住的小区,形成一座座“空城”。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如果身边有人劝你买房子或者买商铺,一定要保持警惕。在没有充分了解市场情况之前,不要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因为在这个时代,有些人可能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故意误导你,让你陷入投资的陷阱。所以,一旦遇到这样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第一时间拉黑,不要再与他们交往。毕竟,我们不能让别人的错误建议毁了自己的生活。
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原则:在未来的两年内,不碰房地产,不碰商铺,不做任何实体店的生意。在这两年里,我会把精力放在努力赚钱和存钱上。我相信,只要熬过这两年,等到市场形势更加明朗的时候再出手,或许就能少奋斗20年。毕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谨慎和耐心才是我们应对风险的最佳武器。
来源:纪录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