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史中,东北流亡师生跨越山河、辗转千里,于烽火硝烟中守护教育火种、延续文化命脉,书写了深沉而悲壮的一页。他们中年幼者仅八九岁,年长者不过二十出头,却在国难之际以无畏的担当肩负起救亡图存的时代使命。
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史中,东北流亡师生跨越山河、辗转千里,于烽火硝烟中守护教育火种、延续文化命脉,书写了深沉而悲壮的一页。他们中年幼者仅八九岁,年长者不过二十出头,却在国难之际以无畏的担当肩负起救亡图存的时代使命。
沈阳博物馆“百万收藏计划”现面向全社会,专项征集与抗战时期东北流亡师生相关的各类实物资料。若您的家族中有前辈曾亲历这段艰苦而光辉的岁月,并仍保存着当年的物品与记忆,恳请您与我们联系,共同守护这段不应被遗忘的民族记忆。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
身份与旅行证明类:学生证、借读证、毕业证书、同学录、难民证、通行证、路条、流亡路线图等;
学习与宣传用品类:教材、笔记、标语、传单、校刊、壁报刊稿、抗战剧本、歌谱(如《流亡三部曲》《松花江上》等);
信函与影像类:家书、师生信件、流亡途中及抗战活动的照片、纪实影像等;
生活物品类:流亡师生衣物(如校服、围巾)、炊具、干粮袋、随身的家乡泥土或纪念物等;
组织与军事相关类:委任状、聘书、徽章、臂章、抗日团体捐款收据、义卖活动凭证等;
文艺创作类:流亡期间创作的诗歌、散文、漫画、木刻版画手稿等。
二、捐赠与展示您所捐赠的每件物品,都是历史的重要见证。所有征集到的实物经甄选鉴定后,将有机会入选我馆重点策划的“唤醒者——东北青少年流亡抗战叙事展”,并纳入沈阳博物馆永久收藏体系。您所提供的物件不仅将得到专业保护与研究,更将用于公共展览与教育传播,传承民族精神,唤醒城市记忆。
优秀捐赠故事还将入选沈阳日报与沈阳博物馆联办栏目《百万收藏 市民共“鉴”》,由记者深入采访,让您的家事成为值得铭记的“城事”。您家的旧物,不仅是沈阳的城市往事,更是国家的共同记忆。
来源:沈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