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强“升龙”烟花秀争议升级:投资方受牵连,调查组已进驻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2 14:22 1

摘要:2025年9月19日,蔡国强与户外品牌始祖鸟合作,在西藏日喀则海拔约5500米处上演“升龙”烟花秀,以火焰勾勒“龙形”景观。

2025年9月19日,蔡国强与户外品牌始祖鸟合作,在西藏日喀则海拔约5500米处上演“升龙”烟花秀,以火焰勾勒“龙形”景观。

这场号称“全球海拔最高”的行为艺术,迅速引爆生态争议,不仅让蔡国强团队陷入舆论,投资方也受牵连,目前日喀则市已成立调查组介入。

该项目筹备三十年,曾计划在日本、法国落地,因环保问题遭拒后转至中国高原。主办方称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还采取了转移牲畜、引导鼠兔等保护措施,但公众质疑未减:

➡️青藏高原生态脆弱,低温少雨或导致“可降解材料”降解放缓,残留可能污染土壤水源;

➡️爆破冲击波或破坏草毡层,这种地表受损后恢复需数十年,还可能引发滑坡;

➡️鼠兔是雪豹重要食物来源,其栖息地遭破坏或打乱当地食物链;

➡️项目“国外受阻、国内落地”的经历,让“生态成本转嫁”的声音成为焦点。

争议直接冲击投资方始祖鸟。作为户外品牌,其“生态友好”形象受损,不得不紧急下架相关宣传、发布致歉声明,承诺配合生态评估与补救,但消费者信任度已下滑。

蔡国强工作室也致歉,称“未充分考量高原生态特殊性”,并表示配合调查。目前调查组正核查项目审批、环保措施落实及实际生态影响,公众关注若确认生态破坏,蔡国强团队、投资方及审批环节需承担何种责任。

此次争议也让“艺术与生态的边界”成公共话题。蔡国强常以“致敬自然”为创作主题,但此次将“世界屋脊”作“画布”,被批为“生态浪漫主义”——借艺术之名忽视生态现实,用自然“原始性”制造震撼,却低估生态承载能力。

有评论对比罗伯特·史密森的《螺旋形防波堤》,指出这类“大地艺术”若只重效果、轻生态代价,本质是“消费自然”。真正的生态艺术,应遵循“低影响、可修复、社区参与”原则,而非让自然为艺术“买单”。

事件中偶有提及蔡国强家人外籍身份的声音,虽偏离核心,却也反映公众期待:涉及重要生态区域的创作,创作者与投资方不能以“艺术自由”规避生态责任。

这场争议为各方敲响警钟:

➡️ 生态敏感区项目,评估需纳入地域特殊性,不能仅靠通用标准,需兼顾脆弱生态恢复力;

➡️依托自然的艺术项目,应建立“可逆性”机制,将生态修复纳入全流程,而非事后补救;

➡️ 资本介入艺术时,别把“生态”异化为营销符号,否则争议会反噬品牌价值。

目前调查组工作仍在推进,事件走向待明确。但“艺术不该成为生态风险豁免区”的共识已更清晰——未来,艺术家与投资方触碰自然与艺术边界时,需多一份对生态的敬畏、对公共责任的考量,这正是此次争议留下的重要思考。

来源:四叶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