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地绿、水清,深汕生态治理绘就多彩画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2 14:02 1

摘要:近年来,深汕特别合作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以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治理成果,绘就高质量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彩画卷。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依山面海,生态禀赋得天独厚,468.3平方公里的陆域上,森林覆盖率75.28%,353平方公里绿意绵延。

近年来,深汕特别合作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以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治理成果,绘就高质量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彩画卷。

天朗气清,绘就绿美生态画卷

“最让我惊喜的是经常能看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初来深汕工作的陈先生告诉记者,被百万亩原生森林环绕的水底山旅游度假区,负氧离子含量常年高达20000个/cm³,这个稀缺的户外森林氧吧在他心里宛如世外桃源。

“推窗见蓝、仰望星空”成为深汕的日常生活场景。通过全面落实工地扬尘管控“6个100%”措施,大力推进裸土复绿,近两年新增草皮铺设、草籽花籽喷播面积50813.3平方米,深汕PM2.5平均浓度降至14.1微克/立方米。

在减污降碳方面,深汕还率先发布农村减污降碳协同研究报告,推动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亚洲首个污泥耦合掺烧项目在此落地,日处理污泥量达6000吨。CCUS技术年捕集二氧化碳相当于3万亩森林的吸收量,微藻养殖固碳模式实现经济效益新突破……

以水为脉,守护岸清水绿水环境

城市因水而立,因水而兴。36.8公里的赤石河穿城而过,犹如一条翠绿的丝带。

作为深汕的母亲河,赤石河已连续10年保持地表水Ⅱ类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红海湾海域水质稳定保持一类标准。

2023年,深汕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100%,187个自然村全部完成治理,累计建成污水管网327.6公里。深汕荣获“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称号。

宜居宜游田园都市新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红罗村、百安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大安村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

近年来,深汕立足资源禀赋,坚持深圳标准、突出深汕特色,充分挖掘“汽车+”和农文旅的综合带动功能,以精品赛事集聚人气,成功承办中国桨板总决赛、亚洲风筝板锦标赛等高水平赛事,成为包括桨板赛、风筝板等各类山海运动举办的优选地。

从赤石河到红海湾,从山涧溪流到海岛周边,69.8公里海岸线和13公里白沙滩共同绘就了“岸清水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

万物共生,绘就生物多样性画卷

深汕,是一个最能感受野趣的地方,山林中、小溪边、郊野径旁,时常会与珍稀野生动植物不期而遇。

全区新建郊野径85.8公里,修复古驿道20.8公里,碧道与绿道总长42公里,8条旅游精品线路串联山水人文,“生态艺术文化休闲游”线路入选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深汕的生态,不仅在于绿,更在于蓬勃的生机。近三年在重点区域共记录野生动植物1627种。全球极危物种黄胸鹀首现九龙湾自然保护区,白眉山鹧鸪为深圳首次记录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黑脸琵鹭、紫纹兜兰等频频现身。今年三月,100多头海豚在小漠海域“集体出游”,场面十分壮观。

在开发建设中,深汕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为一棵古榕树预留5000平方米建设用地,为保护赤石河生态优化桥梁选线,道路扩建主动为树木让路……这些细节背后,是深汕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当前,以比亚迪为龙头,京西重工、佛吉亚、壁虎科技等近30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相继落户深汕,一条涵盖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拆解回收的新能源汽车绿色产业链加速成型。

当前,深汕正加快建设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宜业宜居宜游新深汕初见雏形。天蓝、地绿、水清,是深汕生态建设的成果,也是这座新城发展的鲜明底色。在这里,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发展愿景就在眼前。

来源:读创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