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6年10月14日,兰州军区第47集团军139师416团2营5连在云南老山前线发起"兰剑B行动",对越军604号阵地和968高地实施拔点作战。此次战斗历时两小时55分钟,共消耗炮弹1万余发,枪弹2万余发,创下老山轮战中单兵火力密度记录。
老山前线炮弹敞开打,3个小时的战斗,我军消耗的炮弹高达上万发。
1986年10月14日,兰州军区第47集团军139师416团2营5连在云南老山前线发起"兰剑B行动",对越军604号阵地和968高地实施拔点作战。此次战斗历时两小时55分钟,共消耗炮弹1万余发,枪弹2万余发,创下老山轮战中单兵火力密度记录。
越军依托粘网型阵地体系构建防御,以高地顶部为核心,通过1到2条主堑壕串联3至4层副堑壕,形成四通八达的阵地网。604高地前沿设置5道混合障碍物,包括防步兵壕、铁丝网、雷场等,纵深达300米。其工事采用坑道混凝土工事与堑壕结合,可承受152加榴炮直接命中,且坑道内多转弯,限制我军喷火器作用。
堑壕交通壕纵横交错,即便丢失表面阵地仍有依托,负隅顽抗。越军火力配系严密,以迫击炮、高射机枪、重机枪为骨干,真火力点隐蔽伪装,反斜面设倒打火力封锁交通壕,小口径迫击炮分散游动射击,步兵呼唤火力时1至3分钟内即可获得支援。
我军首次采用微波传输系统进行战场直播,指挥所通过实时画面动态调整部署,炮兵群实施炮火覆盖加精确打击战术。122榴弹炮、152加榴炮对目标区域饱和轰击,摧毁越军屯兵工事39个,永备工事两个。工兵使用74式火箭爆破器一次开辟通路成功。
突击队在120迫击炮轻重机枪掩护下冲锋,喷火器与爆破筒协同清除坑道残敌,炮兵压制反斜面倒打火力。此战共击毙越军59人,缴获武器装备10余件,摧毁火力点15处,我军伤亡39人,战损火炮8门,电台6部。越军真假火力点战术给我军造成一定伤亡,真暗堡在我军冲击时突然开火,导致突击队29人负伤。
"兰剑B行动"标志着我军现代化作战转型,首次实现战场实时影像传输,为后续信息化作战积累经验。以万发炮弹为步兵开辟通路,开创"以火力换伤亡"的新型山地作战模式。针对越军防御特点,采用"炮火犁地+突击清剿"立体攻击,为后续拔点作战提供范本。
此次战斗,印证了现代化战争中火力投送的决定性作用,也暴露出我军在复杂地形下的步炮协同仍需改进,其经验直接推动了80年代后期炮兵信息化建设和山地作战理论发展。
这次战斗是我军一个加强连对越军阵地实施的出击作战,规模很小,但是炮弹消耗量却高达1万发以上。一方面说明越军设防较强,工事构筑坚固,火力配系严密;一方面说明我军为了提高歼敌效率,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舍得用炮弹砸,打的是名副其实的"富裕仗"。
来源:小靖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