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净利润增速未能与营收同步,主要受制于期间费用的大幅攀升。财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销售及营销费用、研发费用、一般及行政费用分别达30亿元、35亿元、10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30%、13%、11%,成为侵蚀利润的核心因素。
然而,净利润增速未能与营收同步,主要受制于期间费用的大幅攀升。财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销售及营销费用、研发费用、一般及行政费用分别达30亿元、35亿元、10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30%、13%、11%,成为侵蚀利润的核心因素。
5月20日,携程集团(09961.HK)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数据显示,携程当季实现营收138.5亿元,同比增长16%;净利润43亿元,与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然而,资本市场对这份业绩表现态度谨慎,截至5月20日收盘,携程股价单日下跌2.22%。
图片来源于:wind
入境游强劲复苏,出境游显韧性
从业务结构看,携程核心板块延续“住宿+交通”双引擎驱动模式。2025年第一季度,住宿预订业务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23%,交通票务业务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8%,二者合计贡献总营收的78.7%,仍是集团收入的核心支柱。
实际上,携程一季度营收双位数增长与入境游市场的强劲复苏密不可分。受益于全球超40个国家对华实施免签政策,入境旅游手续大幅简化,过境签证停留时间更从3天延长至10天,为国际旅客尤其是商务出行提供显著便利。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入境人次同比激增40.2%,其中75%的客源来自免签地区。携程平台入境预订量同比增长约100%,亚太地区主要免签国家的酒店预订量更是飙升超240%,直接拉动携程集团核心业务增长。
相比之下,出境游市场受泰国安全形势等因素影响,跨境航班运力仅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的83%,短期承压明显。据泰国旅游与体育部数据,2025年前四个月中国赴泰游客同比减少30%。
不过,携程通过优化供应链及服务能力,在出境游板块仍实现逆势突破。平台交易总额(GTV)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20%,凸显其抗风险能力与市场韧性。
费用攀升或影响净利增长
盈利能力层面,携程集团延续其高毛利的商业本质。根据Wind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80.44%,虽较2024年末的81.25%略有回落,但近两年持续稳定在80%以上水平,展现出其旅游服务生态的盈利能力。
然而,净利润增速未能与营收同步,主要受制于期间费用的大幅攀升。财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销售及营销费用、研发费用、一般及行政费用分别达30亿元、35亿元、10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30%、13%、11%,成为侵蚀利润的核心因素。
具体来看,销售费用激增30%源于携程在亚太地区深化市场渗透。管理层回应称,尽管营销费率短期承压,但投资回报率(ROI)仍符合预期。研发与行政费用增长则主要源于人力成本上升,反映出携程在技术创新与组织规模扩张中的资源投入。
携程的盈利模式本质是“高毛利+规模效应”,但其费用端增长需警惕边际效益递减风险。销售费用集中投入亚太市场,或为争夺国际客源抢占先机;研发费用持续加码,则指向AI技术应用与供应链数字化升级。携程需在费用管控与业务扩张间寻求平衡,以释放高毛利优势下的利润弹性。
AI赋能降本增效,用户体验或成隐忧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季度业绩发布会上,携程管理层将人工智能作为公司长期战略的核心。随着生成式AI大模型技术的突破, AI辅助旅行规划已从概念走向现实,尤其受到年轻客群追捧。用户仅需输入基础需求(如出行人数、预算、偏好主题等),即可通过AI一键生成涵盖目的地推荐、个性化行程定制、动态预算分配及机酒预订的全链路方案。
技术赋能的成效已体现在业务数据中。在规划阶段,携程的AI助手“Trip Genie”使平均用户会话时长增加了约50%;在售后阶段,携程的AI聊天机器人和自助服务工具处理了超过80%的咨询,提供7×24小时支持。
为加速AI战略落地,携程2月17日启动组织架构调整。任命公告显示,陈刚出任集团首席产品官,将牵头集团AI相关产品的战略制订;谭煜东出任集团首席科学家,负责集团及相关子公司的技术和并购战略。
携程管理层在一季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AI的广泛应用会缩短响应时间并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携程CEO孙洁也曾表示,“通过AI的辅助,可为携程客服日均节约超10000小时工作时间,相当于日均解放超1000名客服人力。”
然而,根据第三方机构Gartner调查显示,64%用户不适应AI客服。当然,有用户反馈不同平台的AI机器人也会因语义理解偏差或流程僵化,导致无法及时满足需求。此外,还有用户反映,在AI客服无法解决问题时,平台人工客服入口被层层隐藏。
携程的AI客服战略本质是效率优先与体验平衡的博弈。尽管技术投入可显著降低人力成本,但旅游服务的高情绪价值属性决定了用户对人性化服务的刚性需求。当前矛盾的根源在于,AI系统尚未突破规则驱动的局限,难以应对非标准化场景;而平台的人工客服资源或被过度压缩,导致服务兜底能力弱化。
在消费者满意度方面,根据黑猫投诉平台统计,截至目前,携程累计投诉量达98077件,位列OTA三巨头之首,与其行业龙头地位基本匹配;投诉处理完成率达86.72%,优于同程(82.18%)与飞猪(60.05%),反映出携程在售后体系上的相对优势。
数据来源于:黑猫投诉,新刊财经整理
当前,携程的竞争环境已从同行厮杀升级为跨界围剿。除传统OTA平台外,美团凭借本地生活生态渗透高星酒店市场,小红书以“种草+预订”模式抢占年轻客群,抖音则通过直播电商重构旅游消费链路。未来,携程能否将机票-酒店生态壁垒、移动端运营经验与AI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有待时间的检验。
作者 | 王昊宇
编辑 | 吴雪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