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人不知何时进了屋,枯瘦的手指悬在竹雕上方颤抖,"当年我刻了龙头,你爹刻龙尾......"
林晓雅在整理父亲遗物时,那个雕着缠枝莲的檀木匣是从五斗橱最深处跌出来的。
铜锁已经锈成墨绿色,匣子角上的包浆却被磨得发亮,像是有人常年摩挲。
她对着台灯研究锁孔形状时,一片薄如蝉翼的竹篾突然从缝隙里飘出来。
泛黄的邀请函上印着"1979年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烫金字体斑驳脱落。
请柬背面用毛笔写着"文山兄台鉴",落款处是半枚竹叶形状的印章。
林晓雅的指尖抚过夹层里半片竹雕,断裂的龙鳞在灯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
"这是双龙戏珠。"李守根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老人不知何时进了屋,枯瘦的手指悬在竹雕上方颤抖,"当年我刻了龙头,你爹刻龙尾......"
竹溪村1978年的秋雨来得又急又猛。21岁的李守根蹲在公社仓库屋檐下,看着雨水在青石板上砸出铜钱大的水花。
怀里用油布裹着的,是他和林文山花了三年雕成的双龙戏珠竹屏风——八百片竹簧雕刻拼接而成,龙须细得能穿过绣花针眼。
"守根!快撤到后山!"林文山踹开仓库木门,泥浆顺着蓝布裤腿往下淌。
闪电劈开夜幕的瞬间,李守根看见后山竹林正在成片倾倒,混黄的泥浆裹着石块轰隆作响。
两人抬着竹屏风往高处跑时,林文山的回力鞋突然打滑。
李守根只觉得手上一轻,回头看见同伴半个身子悬在崖边,右手还死死抓着屏风支架。"松手!"李守根吼得嗓子出血,"屏风不要了!"
山洪扑下来的瞬间,林文山突然松开左手,从怀里掏出刻刀插进岩缝。
断臂的剧痛让他眼前发黑,却借着这股力将屏风推上高台。
等李守根用竹篾编成绳索把人拉上来时,林文山的右臂已经软绵绵地垂着,白森森的骨茬刺破衣袖。
卫生所昏黄的煤油灯下,两个血人对着毛主席像起誓。
林文山用左手蘸着碘酒,在纱布上画了幅简笔竹图:"等进了京城的展览馆,咱们就把这手艺传遍......"
林晓雅按下放映机开关时,胶卷霉斑在幕布上绽成雪花。
这是她在文化馆档案室找到的残片,父亲临终前攥着的底片盒上贴着"竹溪村78.8.18"的标签。
黑白影像开始跳动:年轻的李守根在洪水中像只倔强的山魈,十指被竹篾割得血肉模糊仍不停编织。
突然一个浪头打来,镜头剧烈摇晃,画面外传来林文山的嘶吼:"拍个屁!快搭把手!"接着是重物落水的闷响,胶片在此处戛然而止。
老式放映机发出卡带的吱呀声,林晓雅转头看见李守根佝偻在藤椅里,浑浊的泪水在皱纹里蜿蜒。
老人脚边的竹篓中,那只修补过的六角灯突然被穿堂风吹得转动起来,灯影在墙上投出万花筒般的光斑。
"你爹走前......"李守根从怀里摸出个油纸包,层层揭开是半块霉变的绿豆糕,"托人捎来这个,说是当年在县城买的。"老人缺了门牙的嘴嚅动着,"我等到立冬也没见人,以为他嫌我成分不好......"
林晓雅打开父亲的工作日记。1979年3月15日那页洇着可疑的褐色痕迹:"组织突然调我去新疆,来不及与守根道别。
昨夜冒雨送去绿豆糕,见他窗上贴着喜字,想必是要成家了。愿那半片竹雕能代我赴京参展......"
窗外的竹涛声忽然大起来。李守根颤巍巍起身,从梁上取下个积满灰尘的竹筒。
倒出来的除了一朵干枯的红绸花,还有张边角焦卷的结婚证——配偶栏赫然写着"林明兰",照片上的姑娘戴着眼镜,嘴角有颗小小的痣。
"你姑姑。"老人用袖口擦拭玻璃相框,"那年她替兄赴约,抱着屏风在展览馆守了七天。"相片里的女子站在竹雕作品前,空荡荡的右袖管别着枚竹节扣。
人民医院消毒水的气味里混进了竹香。林晓雅推着轮椅走进病房时,李守根正往床头挂新编的竹风铃。
枯瘦的手腕上缠着住院手环,却不妨碍他利落地将六十四根篾条编成如意结。
病床上的林文山突然睁开眼。插满管子的左手艰难地比划着,在氧气面罩上呵出白雾。
林晓雅连忙递上刻刀,看着父亲用嶙峋的手指握住刀柄,在早已备好的竹板上刻下第一道弧线。
李守根从怀里掏出保存了四十年的半片竹雕。
当两个断裂的龙尾在阳光下严丝合缝地拼接时,病房里的心电监护仪突然响起急促的警报。
老人却像没听见似的,将染着血渍的篾刀塞进林晓雅掌心:"丫头,接着刻。"
竹屑纷纷扬扬落在白色被单上。渐渐成型的龙珠内部,细如发丝的竹簧竟镂空刻着《兰亭序》全文。
最后一笔落下时,林文山的手重重垂在竹板上,嘴角却带着笑。
窗外的竹风铃叮咚作响,恍惚间像是回到了那个暴雨夜,两个青年在竹涛声中击掌为誓。
林晓雅摸到竹板背面的凹凸。
就着夕阳细看,竟是父亲用盲文刻的遗言:"告诉守根,那年绿豆糕我尝到了,甜。"泪水模糊视线时,她感觉有双生满老茧的手在轻抚自己发顶。
转头看见李守根对着窗外竹林喃喃自语:"老伙计,咱们的龙,总算凑成对了......"
护士进来换药时,发现两个老人头挨着头睡着了。他们交握的手掌间,双龙戏珠竹雕正在余晖中流转着琥珀色的光。
林晓雅轻轻退出病房,背包里装着父亲们传承了半个世纪的篾刀。
电梯间的电视正在播放《手艺中国》特别节目,镜头里穿破洞牛仔裤的美院生举着新编的竹丝宫灯,灯影投在"篾匠李"的匾额上,恍若游龙。
来源:怪谈百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