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松桃:阡陌焕新颜 路畅产业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2 12:44 4

摘要: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收已至,松桃苗族自治县乌罗镇水稻高效种植示范基地里穗浪飘香,一辆辆收割机滚刀飞旋,将金黄的稻谷收割、脱粒,机器储藏仓内颗颗谷粒饱满喜人,乘着金秋晨风被运输车拉往晒谷场。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收已至,松桃苗族自治县乌罗镇水稻高效种植示范基地里穗浪飘香,一辆辆收割机滚刀飞旋,将金黄的稻谷收割、脱粒,机器储藏仓内颗颗谷粒饱满喜人,乘着金秋晨风被运输车拉往晒谷场。

农机手操作农机收割水稻。谢慧芳摄

入秋以来,松桃的葡萄、桃子、水稻等农产品相继成熟,公路上运输车辆穿梭如织,满载着金秋的丰产来来往往,田间地头,院坝粮仓,一派秋收的繁荣景象。

抢出来的丰收果实:从“人工肩挑”到“机械收割”

“以前坑多路窄,收割机下田不易,运粮车也疲于颠簸,一些农户在自家散田种的稻谷只能靠扁担、箩筐挑出来,有时候一场秋雨下来,收谷不及时,就只能眼睁睁看着粮食烂在地里。”乌罗镇副镇长向万成说。

为解决水稻种植地分散、收割难、抢收慢三大难题,乌罗镇立足万亩大坝优势,打造水稻高效种植示范基地,为全面推进水稻高产示范奠定坚强基础,赋能乡村振兴。据统计,乌罗镇岑司大坝今年示范种植1800亩,以科研助推水稻优种优育,科技赋能松桃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国道352线边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现场。杨子依摄

2025年,松桃公路管理段加大公路路面提质升级力度,对国道352线、国道242线先后实施了共23.2公里的公路路面改造工程,为松桃经济发展提供有力路网支撑。

“国道352线不仅连着乌罗大粮仓,还连着梵净山旅游旺地,国道242线是松桃茶叶、桃子、辣椒等产业园区交通要道。这两条路每天过往省内外运输车、客运车数量众多,部分路段坡高弯急,交通压力大,安全责任重。今年工程项目,我们在安全提升上重点着墨,有力保障群众出行安全。”项目业主办主任孙国祥介绍。

据悉,此次安全提升,松桃公路管理段治理边坡地质灾害隐患点5个,在弯道处增设了雨雾警示灯558盏;吸能防撞端头54个;三级波形防撞护栏6816米;灾害预警叫应系统4台。通过项目实施,大幅提高了公路的安全保障能力。

依托国道352线出行便利,“农机路”通到田埂边,运粮车开到场院旁,这条田间产业路允许大型联合收割机自由进出,重卡、农用车开到地头,收割稻谷即刻装车,大大降低运输损耗和时间成本,实现水稻高效收割、及时抢收,大幅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国道352线贯穿水稻高效种植示范基地。谢慧芳摄

“我家就住在乌罗,听说这里在招人,就来了。每天忙完还有时间给家里小孩做饭,干活顾家两不误。”国道352线乌罗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现场,一位手持钢筋的建筑工人田新军向笔者说道。

据介绍,2025年,松桃公路管理段先后对国道352线、国道242线实施的路面改造工程采用“培训+上岗”方式,通过以工代赈吸纳周边群众50人,发放劳务报酬24万元。

现在,沿着国道352线和国道242线出发,急弯路段随处可见并列回旋的雾灯警示驾驶,边坡上新挂的防护网闪闪生辉,标志标线醒目亮眼,波形护栏宽大厚实,边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现场机械轰鸣,完工在望,坡下的灾害预警叫应系统如同公路守卫,伫立一角护航过往司乘。丰收的粮车在国道352线公路上穿行不息,载着香甜的乌罗稻米驰往粮仓。

时令蔬果增财富:从“线下叫卖”到“线上直售”

“做水果生意,货物配送是盈利的大前提,甜桃保鲜时间短,外皮又娇嫩,运输时间如果过长会导致水果品质受损,价格跳水。”春雨甜桃基地负责人余永红说。

春雨甜桃缀满枝头。杨子依摄

近日,松桃县内的秋雪甜桃、巨峰葡萄等秋季水果开始陆续上市,公路沿线的商店里各色水果鲜甜透亮,顾客往来不绝,产业园内,印着专属商标的快递盒里装满了精选优果,正在进行排队装车。

国道242线旁继梅葡萄园,国道352线旁春雨甜桃基地是松桃县内两个大型水果产业园区。春雨甜桃基地占地600亩,亩产值约2.2万元,今年以来,累计给附近村民发放劳务费60余万元。继梅葡萄园占地200亩,常年吸纳村民稳定就业,季节性用工高峰时达50余人,务工村民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

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松桃公路管理段在国省干线建设上积极谋划,构建“路产融合、产业强县、兴产富民”融合发展新模式,管养公路与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等交通网络共同建立成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交通毛细血管遍布十里八乡,黔货出山速度越来越快。

余永红说:“路好了,我们的桃子身价也高了。”物流配套完善后,春雨甜桃基地除在线下联系收购、设置摊点外,还在抖音、微信等平台开通账号,通过朋友圈、短视频、广播电视等线上销售方式吸引了众多顾客,热销时期每天可装车发货3000余箱甜桃。

猕猴桃产业园区内果实累累。杨子依摄

晴空万里,树影婆娑,自驾游爱好者杨俊驾车沿着旅游公路行驶,车行不远,路旁葡萄园采摘招牌吸引了他。

“近些年,县内游客数量明显增多,骑行旅客、外地观光游客每天在我们园区门外的路上来来往往,我们提供采摘体验项目,打造生态农庄,让游客逃离城市喧嚣,享受田园生活。”继梅葡萄园负责人唐继梅说。据悉,通过线上渠道宣传推广,继梅生态农庄名声渐起,八月以来,园区日均接待游客50余名,继梅葡萄成为松桃秋季热销的金牌水果。

国道352线旁,与一处猕猴桃种植基地隔路相对的孟溪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站内,一群工人正在进行拣果装车,一筐筐新鲜猕猴桃整齐地码放在车厢里。

“我们每年都在这里装车,已经和服务区的工作人员形成默契,猕猴桃摘下来后,都是从孟溪直接发货,这里工作人员会提醒我们安全过路,下班还会来称几斤回去尝尝。”负责猕猴桃运输的司机吴杰说道。

“公路基础建设完成后,我们着力做优做细,通过安全提升、植树补绿、驿站服务等举措来提升群众出行安全感和幸福感,助力地方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高速发展,为松桃经济建设添砖加瓦。”松桃公路管理段党支部副书记杨路胜说。

与孟溪服务区隔路对望的猕猴桃产业园。杨子依摄

伴随着公路路网不断完善,松桃各类产业正乘着互联网东风迅速发展,茶叶、油茶、蛋鸡、肉牛、苗绣、苗银等产业逐渐形成清晰成熟的产业链,为农村创业青年、电商从业者、返乡农民工等群体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全县农产品、乡村旅游、民俗产品等总体网销额逐年增长。

面对笔者,唐继梅笑着说:“我为家乡这些年变化感到自豪,秋天一到,路上车来车往,装的都是这片土地产出来的东西,看着松桃越来越好,我心里比吃了葡萄还甜。”(胡伟、杨子依)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