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冯巩站在只有62个观众的剧场里,郭德纲却在8000人的呐喊声中谢幕,这个春节前夜发生的故事让人五味杂陈
当冯巩站在只有62个观众的剧场里,郭德纲却在8000人的呐喊声中谢幕,这个春节前夜发生的故事让人五味杂陈
深圳那个晚上,空荡荡的。
冯巩大概没想到会是这样。走上台的时候,黑压压的座椅,零星坐着62个人。后来这个数字在网上疯传——同一时间,乌鲁木齐那边,郭德纲的专场有8000多人抢票。
票价其实还行,80到680,在深圳算便宜了。节目单印得挺好看,国家一级演员的头衔一溜儿排开。可观众就是不来。
朋友圈里有人转那张空荡荡的剧场照片,配文字:“老段子听腻了。”
德云社那边热闹得很。观众举着手机拍照,台上台下像聊天一样。有个90后女孩说:“听德云社像朋友聚会,听主流相声像开会。”
冯巩33次春晚,《小偷公司》那些段子现在还有人背。但时代变了。观众要的不是教育,是陪伴。
王彤的事儿挺有意思。冯巩的徒弟,后来跑去拜师郭德纲学评书。体制内出来的,最后选择了市场。这事儿当时闹得不小。
抖音上冯巩也发段子,教师节那条200万赞。但评论区有人说:“老师傅别玩了,不合适。”岳云鹏直播带货,一场下来比演出赚得多。
深圳观众那句话扎心:“80块钱我还不如买杯喜茶。”
福布斯匠人榜,郭德纲上了,冯巩没上。德云社悉尼歌剧院满座,主流团体的票送人都没人要。这对比有点残酷。
年轻人说老段子“像爷爷那辈儿听的”。这话听着不太好听,但可能是实情。
德云社一年换80%的段子,主流相声还是十年前那套。郭德纲经常说“没观众就饿死”,这种危机感推着他们往前走。体制内的演员,工资照发,好像没这个压力。
那天晚上冯巩站在台上,看着下面稀稀拉拉的人,心里想什么?郭德纲听着8000人的掌声,又想什么?
62和8000。两个数字而已,但故事太多了。
这不是成功失败的问题,是选择的问题。观众用脚投票,市场说了算。
有人说这是主流相声的危机,有人说这就是正常的市场选择。都有道理。
只是那个深圳的夜晚,那62个人和8000个人之间的差距,已经成了某种象征。具体象征什么,见仁见智。
时代在变,观众在变。有些东西留下,有些淘汰。
回头看这个春节前夜的故事,心情复杂。说不出是什么感觉。
也许就是这样。
来源:星星落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