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要凉!国家出手整顿车企“吹牛”,重则罚款坐牢?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8 14:44 1

摘要:“L2.9999”、“XX公里0接管”、“几乎和真人开一样”等宣传口径更是满天飞,颇有一种L3时代未来已来的感觉。

都说25年是新能源车“智驾元年”,各家车企纷纷在智驾上发力。

“L2.9999”、“XX公里0接管”、“几乎和真人开一样”等宣传口径更是满天飞,颇有一种L3时代未来已来的感觉。

然而各种使用智驾发生车祸,结果车企表示在出事前X秒汽车已退出“智驾”状态的新闻,咱们也是看得不要太多。

图片来源:小红书 @这个世界有点颠


好在,4月16日7点,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在工信部官网上发布了一条标题为《装备工业一司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的公告。

划重点,公告要求:

“汽车生产企业要深刻领会《通知》要求,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与此同时,网上流传出一份长聊天截图,透露了更详细的会议内容,经过多方验证消息还是比较可靠的。

咱们挑一些感知明显的来看看。

首先是不允许包括千人团、万人团等测试活动,必须走公告流程。

特意补充说明“不允许拿用户做测试”,这下看谁还敢拿用户来免费测试了。

不要宣传“自动、自主、智驾、高阶智驾”等词语,建议统一称为“组合辅助驾驶”。

“智驾”这个词可能真要凉了,就是不知道那些智驾版车型的名字,是不是也要改名成“XX组合辅助驾驶版”

图片来源:微博 @孙少军09


禁止使用“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等名词,且不再受理类似功能,要确保驾驶员对车辆的控制。

也不允许使用“脱手”、“脱眼”的描述。同时,尝试是否能从技术层面去禁止驾驶员脱离:比如利用组合驾驶辅助的人脸ID识别、禁止座椅调节和平躺。

特斯拉FSD分心警告画面 图片来源:小红书 @beng


还有在表述上,尽量用中文全称,使用英文应在第一次出现时有全称说明。

这个鸭实在是太有感触了,每次看车企写什么“XNGP”、“FSD”、“NOA”、“NZP”、“NAD”……

不知道的,还以为鸭在备考四六级

综合看下来,这次在宣传口径、功能审核、辅助驾驶使用规范、OTA测试这些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与要求。

车企在智驾上越吹越狠的趋势,终于是有人来按下暂停键了。

结合此前@交通言究社 发布的推文《智慧领航,安全护航——智能网联汽车辅助驾驶功能使用须谨慎》。

不得不说,确实有很多人误以为 “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后就开始玩手机、聊天、吃东西甚至睡觉……

还有部分电商平台销售“辅助驾驶作弊装置”(俗称“智驾神器”),通过物理配重、强磁吸附等手段欺骗车辆的驾驶员监控系统(DMS)。

不仅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也对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当前国内主流量产车型的辅助驾驶系统仍处于0-2级,属于“人机共驾”范畴。

驾驶人若在行驶过程中“脱手脱眼”,不仅违反交通法规,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及刑事追责等法律风险。

图片来源:公众号 @交通言究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若车企通过广告或宣传材料虚构、夸大辅助驾驶功能(如将2级辅助驾驶描述为 “自动驾驶”),误导消费者购买,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虚假宣传行为处以广告费用5-10倍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若虚假宣传造成严重后果(如引发交通事故致人伤亡),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可对责任人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总之,当前辅助驾驶系统仍需驾驶人全程监控,确保安全驾驶。车企也应规范宣传,避免误导消费者。

毕竟现在L2阶段,用辅助驾驶出了事车企是不会来给你兜底的。

牢记“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来源:躺倒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