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则天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嫁祸王皇后的传说在历史圈里传得太广了,这事儿到底是真的假的?很多人翻了电视剧,好几本书,也没翻出个水落石出来!不少人说武则天太狠了,为了争权真的什么都敢干,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恐怕没人不信吧?
武则天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嫁祸王皇后的传说在历史圈里传得太广了,这事儿到底是真的假的?很多人翻了电视剧,好几本书,也没翻出个水落石出来!不少人说武则天太狠了,为了争权真的什么都敢干,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恐怕没人不信吧?
其实,这场风暴的源头并不来自民间传说,更不是后人瞎编。反复追溯下来,这事儿最早就见于《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官方史料,还真不是在野史胡乱大写特写。史官留了话,大家才开始对武则天贴上残忍的标签。
不过,学界众说纷纭,这么多年了不是没有几位老师提出异议。孟宪实、赵文润、雷家骥等都仔细研究过这段历史,他们认为,事情没那么简单。其实考证起来,武则天亲手杀女的由来也不是铁板钉钉的事儿。
最早的记载来自于《唐会要》。不过这本书压根没说武则天自己杀女,只是写“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后之意”。翻来覆去一句话就这么点事,却没明讲真相。武则天说女儿突然死了,然后说王皇后干的,她只是顺水推舟。
到《旧唐书》这儿,情况变了点儿。《旧唐书》的正文不见这事,反倒是在“则天皇后本纪”的史臣评论里有了:“振喉绝襁褓之儿”,史官个人观点而已。这种表达方式挺耐人寻味,既是史官的看法,也像是没拿到什么确切证据才这样记录。
《新唐书》就开始绘声绘色了,过程也齐全了许多。武则天生了女儿,王皇后来看了,走出门后,武则天悄悄动手,然后唐高宗到来,剧情便顺势发展了。不仅如此,武则天还一边哭,一边“演戏”,宫女太监也配合话术,直接把脏水泼到王皇后身上。情节如此完整,无缝拼接让人差点真信了。
《资治通鉴》接着《新唐书》往下写,细节又补充,杀人方式也说得更直接了,掐死的。有时候越是细致,越让人觉得像目击者亲临现场。可是冷静下来,越想越觉得奇怪,这事儿到底从哪来的呢?
奇怪的是,早期记载很短,晚期越来越长,细节丰满到让人“信以为真”。你若认真找证据,会发现史书越写越像看推理小说,人物动作都安排得合情合理,但这合理得有点过头?细节太多反而不真实。
不是说做学问必须拆穿一切,但跟着时间线看,这件事好像就是不断添加润色,层层加工而来。顾颉刚的“古史层累说”用到这里,真有点道理。武则天杀女的说法,唐朝时几乎没提,到五代、北宋这才变得有鼻子有眼,不由得让人怀疑这中间是不是添油加醋?
再说旁证。如果武则天杀女这事在当时真是众人皆知,徐敬业造反那阵,骆宾王的《讨武瞾檄》早就拿这点大做文章了。而檄文里不仅说武则天鸩母弑君,却就是没说她杀女儿。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绝好的攻击点,反而未被采纳,细思极恐!
唐宪宗时代,《大唐新语》记了唐人轶事言行,也没收录武则天杀女一事。所以这事儿有没有发生,显然值得怀疑。史料与逻辑都推敲过,空有动机分析,证据链条却断断续续。
表面分析,武则天有充分动机去嫁祸王皇后。女儿死了,唐高宗难过,顺势产生废后念头,自己就成最大赢家。然而细细琢磨,这个玩笑开得有些大。操作流程必须无误:王皇后离开到高宗到来之间精准下手,旁边还不能有旁观者,否则就是“暴露”。这种高难度操作,几乎不给自己留退路,说真的,风险与收益不对等。她有那样狠吗?
赌性大,且押注于偶然因素。杀女能否让唐高宗一时冲动?能否保证舆论风向一边倒?未必。万一被发现,自己优势全盘皆输,得不偿失!武则天在高宗身边宠爱正浓,还生了儿女,王皇后无子,人气低迷,唐高宗本就不感冒她。史官把复杂的宫斗写得一步到位,实际上宫里谁都不会这么冒险。
再说唐高宗废王皇后的时候,他和大臣们争得头破血流,原因却不是公主之死,而是皇后无子。倘若公主夭亡真涉及王皇后,“铁证”在手,唐高宗何不拿来堵住文武群臣的嘴?偏偏只字未提,说明此事无关大局。
当时的权力平衡,武则天已经站在风口浪尖,优势明显。她要做的是继续守好这份稳定,不需要无谓冒险,毁掉自己的优势。杀女这招,痛彻心扉,却换不来绝对的好处,不如什么都不做。
婴儿猝死,尤其在古代,夭折率高得惊人。康熙皇帝的儿子有三分之一都夭折了。武则天女儿夭亡,更像是一场意外,与政治斗争关系不大。雷家骥老师推测,她可能就是突发婴儿猝死症。这种病至今连医学都很难解释,两千年前能问出个所以然?
看完那么多材料,咱们还是觉得武则天杀女一事,成书越迟就越像后世加工。史书记载武则天为夺权不择手段,是用来强调“权力的黑暗”。实际情况不一定如此,后人加进这些情节,有时候只是为了讲故事,或刻意妖魔化武则天,把女性皇帝塑造得极端化。没准,这就是古代男权社会下对她的偏见?
影视剧的演绎更是添油加醋,细节丰富到让人忍不住相信。刘嘉玲在电影里那段台词,倒像是现实的无奈。她说自己顺应天命,却只因是个女人被骂得臭不可闻。人们真的见不得女人做皇帝?
可也有一部分考证派学者觉得,“即使没有直接证据,但逻辑上并不能排除武则天动手的可能。”这两派观点其实互不相容,一边说风险太大不值得,一边又担心武则天阴险到不择手段。诡异的是,不论哪方占理,总有人觉得“她就敢杀”,理由或是沉迷宫斗,或是相信“常情不可信。”你说到底该信谁呢?
写到这里,多数人开始犹豫,连资料都读晕了。如果一定要给结局,仅凭现有证据,武则天杀女更像是后人虚构,史官加盐,民间煮醋。
但凡历史真相,只怕永远不是单一的。史书以权力斗争为主线,故事越精彩,真相越模糊。武则天的残忍,是后人给她贴上的标签还是史实?很难说。实际上,那个时代权力场里的阴影,本就不止一人心狠手辣。人们愿意相信极端,也不见得就真知灼见。
事情就这样了,史料、逻辑、医学,都能讲出一串道理,但各有各的盲点。不完美才是历史的新常态。你要问我信哪边,我宁愿怀疑,也不愿轻信。至于秦皇汉武、西施貂蝉,每个人的故事,真假混杂,未必就该被定论。
如果非要说一句,武则天的女儿之死到底是不是杀人案,或许只能说,她的命运被历史写成了传说。至于是不是史官加戏,那就都交给后世自己去琢磨吧。
来源:历史那杆老烟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