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正值赤松茸、平菇等秋冬食用菌品种栽培关键节点,为进一步提升赤松茸栽培标准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近日,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在鲁山县召开赤松茸现场观摩与培训会。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站7位专家,来自虞城、范县、潢川、通许、西峡、信阳、开封、濮阳、山东青岛等
当前正值赤松茸、平菇等秋冬食用菌品种栽培关键节点,为进一步提升赤松茸栽培标准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近日,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在鲁山县召开赤松茸现场观摩与培训会。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站7位专家,来自虞城、范县、潢川、通许、西峡、信阳、开封、濮阳、山东青岛等省内外多个市县的种植大户、合作社代表,以及市县农业科研系统的技术人员近1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邀请了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平顶山市农科院、濮阳市农科院等相关领导参会。
20日上午,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鲁山县起草食用菌种植农场。该基地今年林下赤松茸种植面积达60亩。基地人负责介绍,主要采用玉米芯和木屑原料,也可以采用香菇烧菌烂棒的袋子料,每亩投料5吨,按当前长势,预计春节前可采赤松茸3000斤,销售收入即可覆盖全部成本;春节后出的每一朵菇,都是纯利润,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在培训环节,8个赤松茸栽培基地负责人交流了2024-2025年度生产过程问题,分别是赤松茸大棚、林下、大田栽培的经验教训以及存在的难点。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首席团队闻亚美、李涛、张珂珂分别就赤松茸的播期、播量、垄向、规格、间距、覆盖材料类型等,培养料种类及养分、发酵关键技术等进行了系统讲解。首席专家孔维丽研究员就2025-2026年度栽培进行总结,她强调,赤松茸种植需做到“三分种、七分管”。首先要科学搭配原料,其次要严格把控培养料发酵质量,并高度重视后期管理环节。只有全面落实标准化栽培技术,不断提升种植质量,才能为赤松茸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会议通过现场观摩与理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升了从业人员对赤松茸标准化种植与关键防控要点的认识,为推动我省赤松茸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