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到唐朝,往往津津乐道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和“贞观之治”、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帝后故事、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然后到“安史之乱”,历史似乎就戛然而止了,给人一种唐朝到此结束的错觉。
说到唐朝,往往津津乐道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和“贞观之治”、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帝后故事、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然后到“安史之乱”,历史似乎就戛然而止了,给人一种唐朝到此结束的错觉。
事实上,安史之乱后,唐朝依然存在了144年,直到公元907年才彻底覆灭。
01
公元755年,大唐分界线
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以“诛杀杨国忠,清君侧”为名,挥师南下。叛军势如破竹,很快攻陷了东都洛阳。
唐玄宗仓皇西逃,太子李亨即位,是为唐肃宗。
平叛不得不提的人是名将郭子仪,后世评价他“再造大唐”!另一个人则是李光弼,期间唐朝还借助了回纥的军事力量。
公元763年,叛乱最终平定,唐王朝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盛世不再!以此为界,安史之乱前是初唐和盛唐,之后是中唐和晚唐。
02
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
整个唐朝共延续289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还有144年,几乎占据了唐朝历史近一半的时间。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面临三大严峻问题: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公元805年-820年,唐朝有一个短暂的复兴,史称“元和中兴”。
这期间,唐宪宗励精图治,武力与怀柔并用削弱藩镇割据势力;整顿吏治,重视选贤任能,打击贪污腐败,朝政有所好转;减轻赋税,鼓励农业生产,经济也有所恢复。
但“元和中兴”只是昙花一现,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唐朝的危机。唐宪宗后期宠信宦官,导致宦官势力进一步坐大,唐敬宗李湛更是被宦官刘克明等杀害,宦官专权可见一斑。
而朋党之争,则以牛李党争最为著名。牛党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李党以李德裕为首。两党在政治上互相倾轧,争权夺利,朝廷官员之间矛盾重重,政治决策难以有效实施。对待藩镇问题上,两党主张不一,对藩镇的政策摇摆不定,无法形成有效的策略,这更加导致了后期藩镇割据愈演愈烈,朝廷控制力越来越弱。
03
一大半诗人生活在安史之乱后
尽管唐朝由盛转衰,但诗歌依然繁荣。白居易、刘禹锡、元稹、韩愈、李商隐、杜牧等大诗人,都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中晚期。
同为唐朝诗人,这些诗人作品气息与盛唐之不同,最核心的原因就在于时代变了。
04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晚唐农民生活困苦不堪,最终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其中“黄巢起义”带给了唐朝毁灭性的打击。
黄巢本是盐商子弟,因科举落榜而心怀不满。
公元875年,他响应王仙芝起义,后来成为起义军领袖。黄巢起义军转战大半个中国,于公元880年攻占长安,正如黄巢自己的诗所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尽管巢起义最终失败,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唐王朝名存实亡。此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唐朝陷入了更加混乱的局面。
公元907年,朱温废唐哀帝李柷,自立为帝,建立后梁,唐朝灭,五代十国年代开启。
来源: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