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一周演出预告(9月22日-28日):精选剧目(1)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11:12 1

摘要:国家大剧院的歌剧舞台上,一片象征着生命与抗争的高粱地正蓬勃生长。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推出原创民族歌剧《红高粱》,将于9月27日起迎来世界首演。

精选剧目

01

看点

高粱红了一年又一年

烫过战火,酿过荒烟

根扎进黄土的旧伤

穗举成不熄的火焰

抗战胜利的钟声响彻八十载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红高粱》重磅问世

聆听高粱地里的生命呐喊

谱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国家大剧院的歌剧舞台上,一片象征着生命与抗争的高粱地正蓬勃生长。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推出原创民族歌剧《红高粱》,将于9月27日起迎来世界首演

宋元明 饰 戴凤莲(九儿)

乌列热 饰 戴凤莲(九儿)

歌剧《红高粱》改编自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高密乡为背景,讲述了村民戴凤莲(九儿)、余占鳌等人的传奇故事,展现了旧社会的人性挣扎,以及普通民众在民族危亡时刻的觉醒与抗争。在这部文学作品中,莫言借红高粱“秉领天地精华、粗枝大叶、抗旱抗涝、生气勃勃、充满野性”的意象,书写了国人原始而坚韧的生命力,也刻画了中国人民为追求民族解放与自由而挥洒热血、奋勇抗争的精神图腾。

国家大剧院力邀莫言亲笔改编歌剧剧本著名作曲家郭文景倾力谱写音乐,酝酿创作历时两年。莫言在歌剧剧本中保留了原著的核心角色与主要剧情,情节凝练,歌词生动传神,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和人物性格特征。郭文景则用音乐为其赋予了新的灵魂,他在创作中采用了当地的茂腔、柳腔、山东梆子、山东快书、胶州秧歌、高密民歌,在管弦乐队中还加入了唢呐和板胡等民族乐器,充分把握该剧的地域性、民族性,与大歌剧创作技法相结合,音乐语言兼具交响性、戏剧性,力求打造中国风格、中国审美、中国气派的现代民族歌剧新样本。

新闻发布会合影

(摄影:牛小北)

导演王筱頔携手舞美设计季乔、服装设计陈同勋、灯光设计邢辛、多媒体设计胡天骥、道具设计王伟君等顶级制作团队,创造出极具冲击力的舞台设计——以高粱地为主体的舞台布景,依托灯光色彩与多媒体画面不断地变幻着意境,摇曳的高粱地既是情感的温床,也是抗战的屏障。鲜红的花轿、婚房与鲜血般的酒坛,构建着象征性的表达,打造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充满想象力的舞台空间。

(摄影:牛小北)

郭文景 作曲

在创作这部歌剧时,我始终以“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作为核心追求。而这种风格与气派,必须扎根于具体的地域性,才能更紧密地与文学融合,也更精准地表达出具有地域特质的人物性格。在山东采风期间,我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民间音乐,感受到山东音乐雄浑有力的气质,我觉得应该以这样的音乐风格去呈现那片土地上的故事与人物。在人物刻画上,我用音乐语言为每个角色都设计了识别度极高的主题,让观众通过音乐就能辨识人物。

《红高粱》属于交响化的大歌剧,需要充分释放交响乐团与合唱团的音乐表现力。我认为歌剧是情感力量最强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能够实现情感的“核裂变”,让人物的内心情感如原子弹般爆发。同时,歌剧又是高度浪漫和写意的,这也使歌剧《红高粱》与其他更偏写实的艺术形式有着鲜明的区别。能够以歌剧的方式重新诠释这部文学经典,并赋予它不同于以往改编的独特气质,我深感荣幸。

(摄影:牛小北)

莫言 编剧

为了创作这部歌剧,我研读了大量歌剧剧本,意识到歌剧的叙事方式与小说截然不同:小说倚重细节,歌剧则依靠音乐与美学形象。歌剧剧本是为作曲家提供展现美学思维的基础材料。因此,我尝试以“歌诗”的方式创作,将文学诗化,提升美学的境界。在剧中,除了九儿、余占鳌这些主角,我将红高粱也视为有生命的人来书写——它正直向上、炽烈不屈,既有哲学意蕴,也富于美学况味,成为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

在故乡,我曾见过一幅题为《雪中的红高粱》的油画,画面中洁白的雪覆盖在高粱穗上,那一景象让我产生了一系列联想。众多与“红高粱”有关的意象在心中汇聚,最终推动剧本超越了传统地方戏曲的编剧手法,实现了艺术上的升华。前后七易其稿,才终于定稿。这次学习歌剧创作的过程,于我而言,既痛苦又快乐,如同一场凤凰涅槃。

剧情介绍

第一场

九儿被贪财的父亲戴老三强迫嫁给身患肺痨的单家掌柜。婚礼当天,九儿的恋人余占鳌为其抬轿。迎亲途中,九儿遭日本军曹龟尾骚扰,余占鳌挺身而出杀死日军龟尾。任参谋与游击队员此时巧遇余占鳌,缴械带走伪军的长枪。九儿虽被救下,仍被迫上轿送到单家。

第二场

婚礼当晚,单扁郎有意撮合刘罗汉与儿媳凤仙二人,但刘罗汉心中深爱着九儿,没有接受凤仙。凤仙为断刘罗汉对九儿的念想,在酒中下药迷晕余占鳌,从而促成公公单扁郎与九儿顺利圆房。没能等来余占鳌营救的九儿拿起剪刀自卫,单扁郎见九儿以死相逼拼,最终放弃当晚圆房。

第三场

三天后,九儿和戴老三回娘家途中,路过高粱地时被埋伏在高粱地的余占鳌截下。两人互诉衷肠后,在高粱地中私定终身。

第四场

重阳节,单家酒坊酿新酒,伙计们议论九儿怀孕及余占鳌被土匪绑架的传闻。酒坊在九儿打理下蒸蒸日上。此时余占鳌突然回到酒坊,当众坦言单扁郎实因得知九儿与自己私定终身而气死并非自己所杀,并表示要留在酒坊协助九儿。

第五场

刘罗汉目睹余占鳌与九儿的恩爱,决意离开。凤仙得知罗汉离开,表达爱意。此时,罗汉得知日军突袭酒坊抓捕余占鳌的消息,返回酒坊掩护余占鳌和九儿撤离。凤仙为救刘罗汉中弹,刘罗汉最终被捕。

第六场

刑场上,刘罗汉宁死不屈,痛斥日寇。日军强迫戴老三活剥刘罗汉的皮。懦弱的戴老三在刘罗汉的鼓励下,一刀刺死刘罗汉使其免遭折磨,而后持刀向日军官扑去,最终被日军打死。

第七场

三年后,余占鳌率游击队在高粱地桥头设伏,布下“烧酒阵”准备伏击日军。任参谋传达日军动向并部署战术,激励队伍为民族尊严、为死去亲人而战。余占鳌立下决心,战后投奔八路军。

第八场

村庄中,九儿带领妇女们为游击队准备饭菜,余占鳌、任参谋等合力炸毁日本军车。九儿与王嫂送餐的途中发现日军从后方偷袭。为向游击队报信,九儿在高粱地中大声呼喊。眼看鬼子逼近,九儿不顾生死向日军扔出手榴弹,偷袭暴露的日军开枪将九儿杀害。

扫码购票

时间:9月27-28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

02

话剧《雷雨》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看点

提及中国话剧,谁人不识《雷雨》?作为曹禺的代表作,《雷雨》自1934年正式发表至今,已逾90年,时至今日,这部中国话剧的里程碑仍然吸引着数代观众走入剧场欣赏,不因时光流逝而褪色,不因舞台更迭而湮没,将属于戏剧最本真的一面以始终鲜活的姿态呈现在舞台之上。

(摄影:李春光)

话剧作品的深邃,在于其常演常新。周朴园是不是“专制家长”的象征?蘩漪应当怎样走出人生桎梏?周萍与鲁大海兄弟间是否存在和解的可能?是什么让悲剧在两代人间反复上演?……当《雷雨》早已成为国人耳熟能详的戏剧记忆,如何在现代以更细腻的表达寻求与观众的内心共鸣,成为经典重演的全新课题。

(摄影:李春光)

围绕着“命运”的主题,由濮存昕、唐烨导演的《雷雨》以新的思路与构作形式,将剧中的故事进行重新分析与梳理,从细节出发,探寻源自曹禺创作时的意图与思索。

(摄影:李春光)

9月24日起,北京国际戏剧中心,《雷雨》再次上演。主创们将通过对原著的挖掘,展示出更多的可能性,以期观众能够以新的视角对经典作品进行贴近心灵的解读。

(摄影:李春光)

· 本轮演出演员 ·

濮存昕、龚丽君、史兰芽、白荟

李洪涛、王俊淇、陈红旭、李京旭

杜博涛、杨琪芳、邹健

李珀、闫巍、刘倍伯等

扫码购票

时间:9月24-27日

地点:北京国际戏剧中心

03

话剧《哈姆雷特》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看点

将人文主义浪漫与现代戏剧理念

熔于一炉,

让古典叙事命题在今时今日依旧

恰如其分,

当理想与现实剧烈碰撞,

生存还是毁灭?

不是一个王子的忧郁呓语,

而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命题。

《哈姆雷特》是世界戏剧史上的经典名作,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问世400多年来,拥有多种语言的无数版本与不同解读。

排练花絮

(摄影:李春光、王小宁)

本版《哈姆雷特》对故事进行了大胆解构,打破情节发生顺序,拆解时空的束缚,还将闪回等蒙太奇手段搬上舞台,融入击剑、舞蹈、弹唱等多种现代艺术元素。

排练花絮

(摄影:李春光、王小宁)

在不同舞台空间下创排莎翁经典,考验的是创作者“如何讲故事”“如何塑造角色”的能力,观众看到的不是古堡,而是废弃剧场的风格。首都剧场将更具“实验”感,舞台上将出现悬梯、滑杆、灯光马道、灯具等元素,在纵向和横向上无限延展视觉效果,触发观众理性与感性的激烈碰撞。

· 主要演员 ·

郑云龙、陆璐、杜子俊、曾泳醍

赵正添、刘奕、魏嘉诚、原维

张鑫名、龚钰泉、赵泽栋

宋建霖、李雪歌、李越等

扫码购票

时间:9月23-28日

地点:首都剧场

04

话剧《延水谣》

西安演艺集团·西安话剧院

看点

延安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作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发挥了政治指导中心和革命总后方的核心作用。这里孕育的伟大“延安精神”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编剧蒲逊在话剧《延水谣》的创作谈中提到:“《延水谣》是一次红色文化上的寻根,也是对延安精神的回眸与呼唤。

剧中的年轻文艺工作者们虽然整日与跳蚤为伴,吃着掺了沙子发霉的小米,却并不畏惧艰难的生活条件,始终充满热情地学习、创作,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在经受了战场上血与火的洗礼和生死考验之后,在无数次为百姓和部队官兵演出、服务的艺术实践之中,逐步认识到艺术不能脱离实际、脱离人民,最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的指引下,走出小我,走到人民群众之中,创作出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经典作品。

该剧采用了散文诗化的结构样式,在保留历史上真实人物精神的前提下做了艺术虚构,并将延安当地的陕北秧歌、民歌,以及延安“鲁艺”创作的文艺作品镶嵌其中。这不仅强化了戏剧节奏,烘托了历史氛围,满足了观众的怀旧情绪,更是整部作品“以笔为枪”,“给刺刀尖带上文化”的灵魂所在,是全剧主题的生动再现。

扫码购票

时间:9月23-24日

地点:中央歌剧院剧场

05

话剧《奋不顾身的爱情》

繁星戏剧村

看点

作为上演12年的经典IP,它不仅创下超3500场的演出纪录,更是凭着“无狗血、有温度”的剧情圈粉无数——有人说它像“青春回忆录”,笑着笑着就红了眼;也有人感慨“这才是话剧的魅力”,走出剧场仍满是感动。

往期演出剧照

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善良孝顺的可爱暖男?这样一位“后现代来客”周爱国因为一次意外竟然回到了奶奶徐淑珍的青年时代。

往期演出剧照

奶奶的青年时代正是动荡的民国时期,爱国与淑珍,以及他们的同学为了各自的梦想努力拼搏着。他们也都遇到了属于自己的奋不顾身的爱情。然而他们的人生始终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正当他们互诉心意情定终身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改写了众人的命运轨迹。四个人各自做出了怎样的抉择?他们的选择又会引出什么样令人唏嘘感叹的故事?

扫码购票

时间:9月25-27日

地点:繁星戏剧村

06

芭蕾舞剧《鹤魂》十周年纪念演出

中央芭蕾舞团

看点

2025年,在中央芭蕾舞团以新中国第一位环保烈士——“护鹤英雄”徐秀娟的真实故事为原型创作的芭蕾舞剧《鹤魂》首演十周年之际,全新升级改版的《鹤魂》即将带着崭新的面貌再度“振翅归巢”,于9月24至28日北京在天桥剧场亮相。作为中芭年度重头大戏,《鹤魂》将以更加贴合当今时代精神的面貌奉献给新一代的观众。

此次复排纪念演出,中芭再度集结了《鹤魂》主创原班人马,由总导演冯英团长率领优秀青年主创团队——联袂担纲编舞的中芭青年编导张镇新和从中芭走向世界舞台的编导马聪、青年作曲家沈逸文、舞美设计师龚勋等再度回归,以更加成熟的艺术理念与创作手法,将该剧的水准提升到新的高度。

同时,该剧特邀作曲沈逸文将首次执棒中芭交响乐团,完整演绎《鹤魂》全剧,在音乐总监助理、乐团首席王小毛的领衔下,奏响礼赞生命、崇尚自然的华美乐章,共同铸就起这段“人鹤情、大爱魂”的广阔情怀!

扫码购票

时间:9月24-28日

地点:天桥剧场

07

当代舞《禾戏剧·大师之夜》

看点

《禾戏剧・大师之夜》,引入三部国际大师作品,邀请大师团队亲临现场共创排练。当国际舞蹈大师的经典之作遇上中国舞者的灵动演绎,这一场全新的中国版制作,即将启幕。这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次跨越国界的艺术对话,让世界舞台的光芒,在中国剧场绽放。

我们将在舞台上,见证一次世界现代舞与中国舞者碰撞的璀璨时刻。现代舞以身体为笔,为中国观众铺展世界舞台的万千路径,更在每一次律动中照见自我潜能的无限疆域。

扫码购票

08

芭蕾舞剧《奥赛罗》

罗马芭蕾舞团

看点

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莎士比亚有多部剧作的故事设置于中世纪的意大利。

威尼斯大将奥赛罗与贵族之女苔丝狄蒙娜相爱并秘密结婚,却引来种族歧视与世俗非议。阴险的旗官伊阿古因未被提拔而怀恨在心,利用奥赛罗的多疑性格,精心编织谎言,暗示苔丝狄蒙娜与副将凯西奥有染,奥赛罗在妒火中逐渐丧失理智。最终,他在狂怒中扼死无辜的妻子,得知真相后痛悔自戕。伊阿古的阴谋虽被揭穿,但悲剧已无法挽回。《奥赛罗》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以芭蕾舞形式演绎的版本在国内颇为罕见。

无论你是莎士比亚作品的狂热爱好者,还是欣赏芭蕾舞蹈编排的“技术流”,抑或是在爱情中沉沦的恋人,在都市中寂寞的旅人,相信都能在这部作品中寻找到自己的答案。

扫码购票

时间:9月27日

地点:北京喜剧院

09

舞剧《平潭映象》

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看点

作为继《云南映象》《黄山映象》后的第三部“映象”系列作品,《平潭映象》是杨丽萍首度将创作视角投向浩瀚海洋的自我突破之作。这位以孔雀舞闻名世界的艺术家,在《平潭映象》中实现了创作题材的华丽转身。

这部斥资近1.3亿元的巨作,实打实地延续了杨丽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与《云南映象》的山地基因不同,《平潭映象》扎根于平潭独特的“海丝”文化土壤:蓝眼泪的朦胧绮丽、南岛语族的迁徙印记、藤牌操的尚武精神,以及两岸共敬的妈祖信仰,都成为创作的灵感源泉。

故事发生在素有“麒麟岛”之称的平潭,这座状若神兽的岛屿上,花艳兽舞,渔歌阵阵。身着白龙鳞服饰的“君山王”从云端降临,与头戴珊瑚冠的海之女“平潭蓝”在沙滩相遇,他们放飞的天灯如星子与海面相映,护佑这方平静祥和的净土——这便是《平潭映象》前三幕描绘的浪漫开端。全剧以“神土生活—外族入侵—国泰民安”为叙事脉络,在120分钟的演出时长里,徐徐展开一场关于守护与信仰的海洋史诗。

扫码购票

时间:9月26-27日

地点:朝阳剧场

10

昆曲《狮吼记》

北方昆曲剧院

看点

北方昆曲剧院昆曲《狮吼记》以原著为蓝本,在保持蕴藉的风格及古典美学精神的基础上,对传统剧目进行全新的解读。结构巧妙、语言诙谐的《狮吼记》,将“人间烟火”成功融入“阳春白雪”的昆曲艺术,喜剧氛围强烈,令人对夫妻关系产生全新的思考。

宋代文学家苏轼赠其好友陈季常的诗有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不仅成就了“河东狮吼”的典故,陈季常也名闻遐迩,成了“惧内”的典型。明代剧作家汪廷讷将此创作成传奇作品——《狮吼记》,既符合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又在人物行为上做到了“夸张有度”,演来更是“令观者无不捧腹绝倒”,使这部传统昆剧呈现出高超的喜剧效果。

本次演出,将由北方昆曲剧院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魏春荣饰演柳氏,其嗓音清亮,顾盼生辉,一袭红粉扮相引人目不转睛,活脱脱一个闺中佳人。由北方昆曲剧院一级演员邵峥饰演的陈季常,则是一个带有“书生小坏”的惧内典型。一会儿看他和夫人一句两句顶嘴,气得柳氏跳脚;一会儿又看他跪在碧粼方塘边,酸腐地和青蛙对话,真是粉面方巾也隐藏不住他那“惧内典型”的本色。

扫码购票

来源:北京旅游网官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