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寸 看理想拖延症一直是个热议话题。它在哪个时代都是一种“日常”,如今更是和“MBTI”融为一体,成为人格诊断的一部分。作家蒋方舟曾饱受拖延症之苦,她在自己的二十世代,最大的遗憾就是因为拖延症浪费了很多时间和机会,甚至酿成了一些事故。直到最近五年——也就是三十岁之后,蒋方舟才真正治愈了拖延症,可能是人生第一次达到所谓“work-life balance”的状态。来源 | 播客《一寸》讲述 | 蒋方舟01.我是如何“患上”拖延症的?我小时候一点也不拖延,十二岁到十六岁,是我人生中工作量最大的一段时间。我十二岁开始给报纸写专栏,一周要交五篇专栏,一篇八百到一千字,写不完就要开天窗,属于媒体事故。我那几年都是每天早上三点多起来写作,写到七点多听到楼下的扫地声,就知道该上学了。一般我到了上学时都能写完,实在写不完就在学校继续构思,一放学就冲回家加个结尾,然后交稿,晚上九点多睡觉。说到这里我得抱怨一下,我一直觉得我爸妈都不矮,但我只有1米59,就是小时候缺觉导致的。现在回看我那时候多少有点不人道的工作量,我只有四个字的感慨——“幸亏年轻”。幸亏年轻,不会去计算付出回报比,不患得患失,只知道闷头往前走,也幸亏年轻,对生活尚且没概念,分不清当时是属于“吃必要的苦”还是“没苦硬吃”,甚至并不觉得吃苦,只能感觉到一种每天又打怪成功的快乐,以及为家里挣钱了的自豪。那段规律的专栏生活一直持续到我上高中。所以,我十几岁的时候一直不觉得自己会有拖延方面的问题。直到我上了大学,长达十年的拖延症噩梦开始了。摘要:原创 一寸 看理想拖延症一直是个热议话题。它在哪个时代都是一种“日常”,如今更是和“MBTI”融为一体,成为人格诊断的一部分。作家蒋方舟曾饱受拖延症之苦,她在自己的二十世代,最大的遗憾就是因为拖延症浪费了很多时间和机会,甚至酿成了一些事故。直到最近五年——也就
来源:灏元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