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狂买188亿美元!美联储降息周期下,中国股市凭啥逆市走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1 01:37 3

摘要: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美联储干了件牵动全球市场的事,把联邦基金利率降了25个基点,从4.25%—4.50%调到4.00%—4.25%。

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美联储干了件牵动全球市场的事,把联邦基金利率降了25个基点,从4.25%—4.50%调到4.00%—4.25%。

这结果跟市场猜的一样,不算惊喜,但有个关键点:这是2024年12月之后,美联储头回降息。

主席鲍威尔给这操作定了个名,叫“风险管理式降息”。

这事儿不光美国股民关心,咱们手里的A股、基金也跟着受影响,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聊聊。

要搞懂美联储为啥降息,得看三个绕不开的点,先聊就业,这数据真是“惨”字当头。

2025年8月,美国非农就业只增加2.2万人,市场之前预期能有15万,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失业率也往上爬,从4.1%涨到4.3%,创下近四年新高。

就业是老百姓吃饭的根本,数据这么拉胯,美联储想不松钱都难。

本来想觉得他们可能再等等通胀数据,毕竟核心PCE还没到2%的目标,但后来发现就业下滑太快,再硬扛怕真要影响消费,那经济就麻烦了,所以就业成了降息的“硬理由”。

再说说“预防性风险管理”,这词听着绕,其实就是“未雨绸缪”。

鲍威尔反复强调,这次降息不是因为经济已经衰退,是怕就业市场接着恶化,把经济拖进“硬着陆”的坑。

现在美国商品价格在降,薪资涨得也慢,刚好给了宽松空间。

如此看来,美联储这次是先保就业,通胀的事儿先往后放放,有点“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意思。

最后还得提政治压力,特朗普上任后,就一直催美联储降息,这事儿大家都知道。

2025年又要大选了,政治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更明显。

这次会议上,美联储理事斯蒂芬・米兰投了唯一反对票,他还兼任白宫经济顾问,觉得该降50个基点,不是25个。

很显然,行政层面和央行的想法没对齐,这背后的政治影子,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搞懂了美联储为啥降,再看看这事儿让资产市场有啥动静,尤其是咱们中国的资产,表现还真不一样。

股市这边,美股刚降息那几天有点晃,后来成长股就起来了,纳斯达克100指数一周涨了3.2%。

为啥?借钱成本低了,科技公司融资划算,业绩预期变好,涨起来也合理。

咱们A股更实在,中美利差缩小了,外资哗哗往里进,5到6月那俩月,单月净增持就有188亿美元。

最显眼的是半导体板块,持仓市值从去年末的第五,一下冲到第二,中芯国际、北方华创这些龙头都被重点加仓。

外资敢这么买,不是瞎投,是看好咱们科技行业的潜力,毕竟现在科技是核心竞争力,这方向错不了。

债市这边也挺稳,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了15个基点,到了3.85%。

咱们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跟着往下走,大家都在盼着降准。

毕竟美联储都松了,咱们央行也有了更多空间,债市这波“小牛市”,看着还能续一阵。

大宗商品就有点分化了,黄金在降息前,因为大家怕风险,涨到2100美元一盎司。

可降息落地后,大家不慌了,风险偏好回来,黄金就开始来回震荡。

原油倒是借着美元走弱,突破了85美元一桶。

搞不清为啥黄金总跟市场情绪反着来,但原油跟着美元走,这规律倒是没破。

咱们中国资产能这么稳,底气在哪?首先是估值低,沪深300动态市盈率才10.2倍,比历史均值还低。

创业板指今年涨了44%,不是瞎炒,18个行业里有12个都实现了净利润正增长,是业绩撑起来的。

更何况,咱们央行政策也靠谱,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里强调“以我为主”,要是四季度经济数据不行,降息窗口也能开,这心里有底啊。

资产动起来了,不过光看现在还不够,回头看看历史,再想想咱们中国自己的应对,心里更有谱。

过去美联储降息周期,对咱们股市挺友好。

2001年那次,沪深300指数半年涨了28%;2019年那波,北向资金全年净流入3517亿元,消费和科技板块涨得最凶。

虽然历史不能照搬,但能看出来,美联储一松钱,外资就容易往中国流,咱们股市往往能吃到红利。

不过全球市场也不是铁板一块,新兴市场里,印度、越南这些地方,吸引的多是短期热钱,来得快去得也快。

咱们中国不一样,靠的是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内需,吸引的是长期资金。

但也得小心,要是美元突然反弹,比如12月美联储可能暂缓降息,外资说不定会掉头走。

2018年新兴市场资本外流的教训,可不能忘了。

最关键的是,咱们央行不跟着美联储瞎动,咱们更依赖MLF、LPR调降这些结构性工具,今年已经投了5000亿元MLF。

央行说了,政策要“与国内复苏进程绑定”。

要是房地产销售、基建投资这些指标回暖了,宽松节奏可能就慢下来,避免资金空转。

这种“以我为主”的策略,比盲目跟着别人降息要靠谱,毕竟咱们经济情况和美国不一样,硬抄作业并非明智之举。

这么看下来,美联储这次降息,算是给全球流动性松了个口。

但咱们中国资产能稳住,甚至往上走,不是靠别人放水,是自己有底气,估值低、公司真赚钱、政策也稳。

后面科技成长和消费复苏这两条线,怕是有机会。

当然也不能大意,得盯着美元走势和外资流动,毕竟短期波动难免,但中长期看,咱们的底气还是挺足的。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