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西贝因“预制菜未明示”引发信任危机而频上热搜,贾国龙“三连起诉”的对抗式回应、华与华“火上浇油”的短视营销,网友几乎一边倒向罗永浩。这场风波本质上是企业傲慢与消费者觉醒的碰撞,最终导致品牌口碑崩塌,这与酒类行业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信任脆弱性某种程度上存
从西贝危机中,酒业应当获得的三大启示。
近日,西贝因“预制菜未明示”引发信任危机而频上热搜,贾国龙“三连起诉”的对抗式回应、华与华“火上浇油”的短视营销,网友几乎一边倒向罗永浩。这场风波本质上是企业傲慢与消费者觉醒的碰撞,最终导致品牌口碑崩塌,这与酒类行业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信任脆弱性某种程度上存在共同性。
这暴露出企业危机应对、消费者知情权、营销伦理等核心矛盾,这也是当下消费品要面对的集体危机,对于高度依赖品牌信任的酒类行业有着深刻的启发,及时为酒业敲响了一个警钟。
危机公关是新环境下企业家的必修课
首先在危机公关方面,要建立快速且有效的响应机制。一旦出现类似可能引发争议的事件,不能拖延或回避,而应第一时间站出来,以诚恳、负责的态度面对公众,及时发布准确信息,避免谣言和不实猜测的扩散。显然,贾国龙在面对罗永浩这类具备影响力的人物公开质疑时,选择否认加起诉,并邀请媒体实拍后厨自证清白,却被后厨爆出预制菜高达80%以上。
这源于他忽略了预制菜国家标准与大众认知的巨大差距,本质上反映出企业在面对危机公关时,缺乏对公众认知和情绪的精准把握。且罗永浩除去网络名人这一身份外,本质上也是西贝的消费者,以起诉这一方式来回应消费者,而非理性诚恳沟通,并打上“网络黑社会”这一标签,放大了矛盾,错失化解危机的关键时机。
这一应对方式无疑是“自杀式”公关,其强势的语言是将企业内部的行为模式套用至公共舆论场,也侧面反映出当前企业家对于危机公关缺乏应对。从西贝的对抗式回应这一举动,暴露了企业对公众认知与情绪的漠视,这对酒类行业具有深刻启示,充分说明危机公关的核心是修复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同时,必须深入一线了解市场,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放下行业权威姿态,以伙伴心态与消费者共建信任,而非将舆论对抗视为解决问题的手段。
值得学习的是,国内部分酒企也早就做好了舆情防控机制,将危机预防前置。如郎酒在布局电商平台时配置专职服务人员24小时售后服务电话畅通,建立《顾客反馈信息管理制度》,对消费者咨询、投诉等反馈信息进行及时收集、整理与分析,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舆情风险,在问题扩大前就采取措施化解。
产品策略以质价比为导向
关于西贝事件,有不少消费者表示,并非反对预制菜,而是觉得以现炒的价格买到预制菜,实属性价比不高。消费者支付了高于产品本身的溢价而未获得对应价值。同样的问题放在酒业上看,也存在类似风险,比如虚标年份、过度包装、工艺模糊等问题在酒业屡见不鲜,对此,酒业需要将质价比作为产品策略的首要准则,让消费者清楚价格是否值,为什么值。
因此,酒业应明确产品核心价值所在,找准消费者对品质最关心的痛点所在,以最优的品质和最实惠的价格呈现给消费者。例如,对于标注了特定年份的酒品,要建立严格且可追溯的年份验证体系,不能仅靠模糊的宣传话术来误导消费者,如舍得采用区块链技术扫码即可追溯老酒年份,让消费者眼见为实,让品质真实被看见。
在包装方面,避免过度追求奢华包装而忽视产品本身的品质提升。据中国酒业协会数据,2022年至2024年,光瓶酒保持16%的年增长速度,可见当下市场需求正回归本质,酒企也应审时度势,应该把更多的成本投入到提升酒的口感、风味等内在品质上,通过实实在在的产品品质提升,让消费者感受到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真正实现质价比的最大化,这也是为什么当下简装酒及光瓶酒受欢迎的原因所在。
营销以透明化和真诚重建信任
基于上述条件成立后,营销方面需要以产品品质为根,营销为翼,实现价值共生。对比西贝隐瞒预制菜的做法,老乡鸡的做法显得更大方坦诚,以三色标签区分现做菜、半预制和纯预制,让消费者知情后自主选择,更容易提升消费者的好感度,从而构建信任。因此,这对于酒类营销有着重要的启发。
对于酒业而言,酒业要杜绝工艺模糊的情况,因此要扩大透明化程度。对于酿造工艺,从原料的选择到发酵、陈酿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公开透明。比如利用新媒体平台直播酿造过程、向消费者开放酒厂参观,使抽象的品质描述变为消费者可感知的体验过程。同时,还可参照老乡鸡标签模式,在酒瓶标注原料溯源码等信息,强化消费知情权。这样消费者在购买时,能够根据自己对工艺的偏好和认知,做出更合理的选择,也能增强消费者对酒业品牌的信任。
从西贝的教训中还可看到,华与华为短期咨询费怂恿客户对抗消费者,试图掩盖预制菜真实存在的现象,暴露营销短视的问题。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企业的长期利益,还可能引发公众信任危机,影响品牌声誉。因此,酒业要以真诚良好的态度做好长期的营销,营销话术需基于产品真实属性,拒绝制造焦虑和虚假承诺。
透过西贝事件,反映出消费品行业在信任经济时代的生存法则。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从来不是权威与服从,而是价值共生。对酒类行业而言,这场危机的启示远超单一事件本身。在危机公关层面,需摒弃对抗傲慢,以共情理解重建信任。在产品策略层面,需回归质价比本质,满足理性消费时代的真实需求。在营销重构层面,需避免短视收割,以透明诚信赢得长远。
归根结底,西贝事件的核心启示在于,消费品的竞争,早已从渠道为王、营销致胜转向信任为魂。酒类行业作为承载文化与情感的特殊领域,更需以敬畏之心对待消费者的知情权,以长期主义打磨产品价值,以真诚之道构建品牌温度。唯有如此,才能在消费者觉醒的浪潮中,穿越经济周期,行稳致远。
来源:XN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