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5日,济南市南部山区柳埠街道西山村的农产品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由北部战区联勤保障部队帮扶资金购置的面粉机、碾米机等成功试运行,金灿灿的小米、白花花的面粉接连产出。这个平均海拔500米、由五个自然村组成的山村,迎来了产业发展的新起点。
9月5日,济南市南部山区柳埠街道西山村的农产品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由北部战区联勤保障部队帮扶资金购置的面粉机、碾米机等成功试运行,金灿灿的小米、白花花的面粉接连产出。这个平均海拔500米、由五个自然村组成的山村,迎来了产业发展的新起点。
西山村紧邻泰山北麓,是柳埠地区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村内常住人口不足百人且多为老人。长期以来,村民以种植小米、玉米、山楂为主,但大山阻隔导致交通不便,村内无学校、医院、商店,产业基础薄弱、就业机会匮乏,村庄发展一度缺乏活力。
2024年7月28日,第一书记李瑞兴正式驻村后,便锚定“变劣势为优势”的发展思路,从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整治撂荒地扩产业、推进农文旅融合三方面发力,为西山村注入发展新动能。针对“西山小米”因销售渠道单一、品牌知名度低导致的滞销问题,李瑞兴牵头重构销售模式,建立“村委推荐—乡贤把关—现场评选—分装检验”的精细化购销流程,既严把质量关,又提升了品牌信誉。紧盯今年中秋消费旺季,提前策划促销活动,他邀请济南市天桥区摄影家协会摄影团队来西山采风,用图片和短视频宣传西山小米等土特产,并积极试水新媒体直播带货,通过直观展示山村风貌与小米品质,进一步扩大了“西山小米”的市场影响力。目前,已有好几家客户预定购买小米,近1万斤。
从今年3月开始,李瑞兴将整治撂荒地作为拓宽增收渠道的突破口。协助“村两委”引进济南东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山农酥梨农业项目”,该公司投入40余万元整治近200亩撂荒地,修建8公里生产路、架设10余根农田生产电线杆,解决了“路不通、电不稳”的农业生产瓶颈。并积极引导村民,在山农酥梨间套种花生、草莓、贝贝南瓜等特色作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同时修剪美化核桃树、山楂树、花椒树,整理地堰百余米,打造田园风光,引导村民发展多元化种养殖。这些项目带动2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约15万元。
在产业发展基础上,李瑞兴结合西山村资源优势,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提炼出“西山四宝”特色品牌,涵盖西山小米、群英渡槽、黄路泉水和百年石屋,通过深挖资源内涵提升村庄吸引力。如今,村里的“大观山也”民宿运营红火,每周营业额近3000元;“归园田居”农家乐客流不断,乡村旅游产业已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从破解农产品滞销难题到盘活撂荒地发展特色种植,从完善基础设施到打造农文旅融合品牌,李瑞兴驻村以来的一系列举措,不仅让西山村的产业从“薄弱”走向“多元”,更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昔日缺乏活力的山村,正朝着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加速迈进。(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赵晓明 王一飞 摄影报道)
来源:日常温暖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