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桦加沙”逼近!深圳这样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10:26 1

摘要: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超强台风级)22日05时其中心位于深圳东南方约1055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大于17级(62米/秒)。预计未来以20-25公里的时速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变化不大。

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

已于21日8时加强为超强台风级

深圳市气象台已于9月21日18时

发布深圳陆地和海区

台风白色预警信号

其他台风预警信号发布节奏预计为:

台风“桦加沙”最新动态

“桦加沙”未来路径概率预报图

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超强台风级)22日05时其中心位于深圳东南方约1055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大于17级(62米/秒)。预计未来以20-25公里的时速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变化不大。

22日穿过巴士海峡后,将于23日凌晨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大概率24日以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在我市南侧近距离掠过,不排除在珠江口附近登陆的可能。

未来深圳天气

受台风“桦加沙”影响,预计22日深圳市多云炎热,有局地强对流风险;

23-25日有一次致灾性风雨影响过程。23日下午起风力逐渐加大;24日陆地平均风10-11级,阵风12-14级,沿海、高地和海区平均风11-13级,阵风15-17级;25日白天风力减弱,陆地阵风7-8级,沿海阵风9-10级。

23-25日深圳市将有一次全市性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降水过程,其中23日夜间至24日为降雨最强时段,25日降雨减弱但仍有局地暴雨。

今年第17号台风“米娜”刚刚登陆完广东,第18号台风“桦加沙”就直奔华南并带来猛烈风雨!广东省气象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和夏台风相比,秋台风往往“更狠”“更难捉摸”,影响不容小觑。

通常,6月至8月生成的台风称为夏台风,9月至11月生成的台风称为秋台风。虽然夏季台风的生成数量是一年中最多的,但从各台风的巅峰强度来看,秋台风的实力更胜一筹。

为何秋台风破坏力如此大?因为通常8月至9月海温达到最高,海温高有利于台风生成和能量增强。同时8月底至9月初冷空气开始活跃,增加了气压梯度,台风中心附近风速加大,也有利于台风强度增强,所以,强台风或超强台风在秋季出现概率更高。除了台风强度,由于秋季冷空气逐渐增多,台风更容易遇到冷空气,“秋台风+冷空气”是个可怕的组合,往往会激发出猛烈的降水,从而导致更大的灾害。

此前令广东人民印象深刻的秋台风,就有2017年台风“天鸽”和2018年台风“山竹”。而登陆我国的最强秋台风是2024年的台风“摩羯”,它以超强台风级别接连登陆我国海南文昌、广东徐闻和越南广宁,这在整个台风界都是非常罕见的。

深圳各区严阵以待防御台风

据悉,深圳计划转移安置约40万人,涵盖工棚居住人员、低洼地带及沿海区域居民等。王常效提醒,台风影响期间,市民需持续关注官方发布的最新预警与防御信息,主动配合防御工作,携手降低台风可能带来的损失。

福田 排查220栋楼宇玻璃幕墙隐患

9月21日,福田区聚焦重点领域开展风险排查与隐患治理。

对220栋楼宇玻璃幕墙、186处建设工程脚手架、塔吊、升降机及广告招牌、交通指示牌进行全面排查,通过加固、拆除或降节等措施及时消除高空坠物风险;辖区1023个地下空间,也督促物业预留充足值班人员,提前预置防汛物资。

截至当日20时,福田区累计出动巡查人员2154人次、车辆245车次,对地质灾害点、危险边坡、易涝点、建筑工地、水库等重点区域巡查831次,排查广告招牌766次;发现并整治安全隐患12处。

罗湖 108个大小公园做好关闭准备

9月21日,罗湖区召开区防台风会商研判会议,并细化部署下一步工作。

会议强调,各部门、各街道要按照“分领域、全覆盖”原则,迅速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治,在指定时间前完成所有准备工作,重点关注独居老人、孤独儿童、伤残人士等。同时,再次提醒全区611处地下空间预置沙袋、挡板等物资。

目前,辖区梧桐山风景区已关闭,108个大小公园、8条碧道、5条绿道以及各在建工地已做好关闭或停工准备。全区32个室内避难场做好开放准备。

盐田 80艘渔船110艘游艇均返港

记者从盐田区应急局了解到,全区共有渔船80艘、游艇110艘、客轮和休闲船15艘、设备测试船1艘(东港区)均已返港。

目前,相关部门已对大梅沙海滨公园、海滨栈道和临海景区加强巡查检查,短时易积水风险点、地下空间等均已安装防汛挡板。水务部门、盐田水务集团已组织专业力量加强值守,重点防范积水、积涝风险,重点防范崩塌、垮塌风险,确保及时转移危险区域人员,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全区各单位对辖区危险边坡、建筑工地、地下空间、老旧村屋、深基坑、挡土墙、渔船渔港、广告牌等风险隐患点进行再排查再整治。

南山 在建358个项目全面防台风

9月21日,针对超强台风“桦加沙”,南山区全区各部门进入“临战”转态。

南山辖区117艘南山籍渔船(含6艘远洋渔船)已全部回港避风。中海油海上作业平台有序撤离作业人员,目前已撤离2150人,预计22日完成全部海上作业人员撤离。

水务部门巡查河道54处、在建工地20处;城管部门累计巡查户外广告设施198个,巡查招牌设施568个,加固树木435株;住建部门督促全区在建358个项目全面做好防台风工作,加固板房13873间、加固门式起重机24台、施工电梯173台、吊篮3243个;交通部门要求辖区30家客运企业、2000余家货运企业合理调整运输计划。

据目前统计,南山区共需转移19779人,已匹配避难场所52处。

宝安 63个排水固定值守点严阵以待

随着“桦加沙”临近,宝安区全力以赴做好台风“桦加沙”各项防御工作。

9月21日,宝安排水公司已启动应急预案,组织1385名防汛人员投入防洪一线。其中1235人开展现场巡查值守,150人负责调度保障,形成全方位防汛网络。同时出动巡查车辆143辆,调配龙吸水14台、多功能抢险车11台及其他抽排设备若干,在63个固定值守点和19个机动巡查点严阵以待。

全区绿化部门累计出动人员5147人次,车辆738车次,排查树木约9.3万株。

龙岗 3万余个社区门禁推送避险信息

9月21日,龙岗全区上下紧锣密鼓落实防台风防汛各项工作。全区通过3万余个社区门禁向居民推送避险信息,并组织力量开展巡查排查。

截至21日12时,全区累计出动人员6695人次、车辆773车次,重点检查涝积水点、在建工地、危险边坡等关键领域,目前全区水务设施运行平稳,40座区管水库均在汛限水位以下,52条区管河道无施工阻碍,128处应急避难场所已开放。

坪山 各小区物业专人24小时值班

随着台风“桦加沙”临近,坪山区迅速响应,积极开展建筑工地排查等各项防范工作。

坪山区组织各街道及建筑施工安全相关单位负责人召开会议,围绕物业小区防汛、房屋安全排查、小型工程管控、城镇燃气保障等重点领域,细化任务分工。同时重点排查住宅小区地下空间防汛、高空坠物等隐患,要求各小区物业均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

坪山区还要求消防救援部门紧盯易涝点、低洼地段、地下空间等重点区域,提升战备等级、完善防汛装备物资。

光明 156支抢险应急队伍随时待命

9月21日,光明区印发紧急通知,从人员转移安置、市政设施防御、水库调度、危险边坡巡查、隐患管控、避难场所管理、电力保障、应急物资准备等八方面,部署台风“桦加沙”防御工作。

截至目前,全区已出动人员3450人次、车辆550车次,完成341处积水点、284处建筑工地、265处河道、2423间老旧危房、301处危险边坡、15541棵行道树及1251处广告牌的巡查工作。

同时,光明区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与领导带班制度,156支抢险应急救援队伍共4694人全部在岗,随时待命。

大鹏 管控48处沙滩49个登山口

9月19日至今,大鹏新区共组织人员2324人次、车辆602车次开展拉网式巡查检查,并动用10架次无人机进行空中巡飞,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全区67支工程抢险和应急救援队伍均已进入临战状态。新区利用“应急一键通”、大喇叭、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扩大宣传覆盖面,全力打通预警“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辖区524艘在册渔船、664艘休闲船舶、394艘游艇已全部回港。48处沙滩、49个登山口已按预案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巡查队伍对辖区21156株行道树、1409处广告牌进行排查加固。

深汕 195个应急大喇叭紧急启用

9月21日,深汕特别合作区各单位启动全域、全行业、全环节的灾害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专项行动。

全区对海塘江堤、水库山塘、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防范区、重要基础设施等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通过AI云呼平台点对点呼叫484名三防责任人,启用195个应急大喇叭向全区群众播报语音提醒。

据悉,深汕特别合作区55个临时室内应急避险场所全部开放。各办事处将逐村、逐户、逐人落实转移对象、转移路线、安置地点和责任人。

23日夜间至24日白天

深圳机场航班或将大幅度调整

9月21日,深圳机场发出预警,受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影响,预计在9月23日至24日期间,深圳机场航班将出现大幅度调整或取消。

根据台风路径和影响预判,深圳机场预计23日夜间至24日白天,将为“桦加沙”对深圳机场运行影响最强的时段。届时,深圳机场可能不具备起降条件,航司可能会根据天气影响,对航班进行较大幅度取消和调整。

由于目前台风路径还存在不确定性,深圳机场表示,将联合空管、航司持续密切关注台风动向及时研判影响。如有最新机场运行调整安排,深圳机场将及时通过官方平台发布信息。机场提醒旅客留意机场最新运行调整提示以及航司航班调整提示信息,具体航班计划调整可联系购票航司查询确认。

观光船航线昨日14时起全部停航

深圳海事局于9月21日14时提前提级启动防台风III级应急响应,分类施策实施船舶避风管控措施:组织辖区休闲船、游艇回港避风、加固绑扎、人员撤离,高速客船、内河船、100米以下海船前往安全水域避风,调整在港LNG船舶、大型散货船作业计划尽早做好防台准备,截至21日14时,深圳海事局共叫应点验船舶1480艘,33艘高速客船航线、观光船航线、交通船航线全部停航。

同时,深圳海事部门将从9月22日2时起,对大型集装箱班轮采取只离港不进港管理措施;8时,往返孖洲岛、大铲岛的交通船航线全部停航;12时前辖区1272艘游艇、休闲旅游船全部完成回港防台准备和人员撤离上岸。

在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渔港,渔船正在归港。

如何防御台风“桦加沙”

深圳市气象台提醒广大市民,“桦加沙”强度极强、风圈范围大,具有极端性,是今年以来影响我国的最强台风,将给南海中北部海面、广东省海面及各市县带来严重风雨浪潮的影响,一定要提前做好巨灾防御准备。

23日下午起,我市风雨渐转明显,市民要尽量避免登山、滨海活动,妥善安置户外物品;提前做好防范台风措施,远离危险区域,注意防范临时构筑物倒塌、树木倒伏等风险。台风进入南海之前,路径仍有不确定性,市民可通过“深圳天气”官方网站、APP,以及读特客户端、深圳特区报、深圳新闻网等深圳报业集团新媒体矩阵关注气象信息,出行前留意最新预警预报信息。

出行安全

相关部门提醒:市民需尽量减少不必要外出;若确需外出,务必警惕高空坠物,切勿在临时搭建物、户外广告牌下方停留;驾车时需密切观察路况,遇积水路段及时绕行,保障行车安全。

应急物资储备

需提前备好至少3天用量:饮用水按每人每天4升(含饮用、简单清洁)标准储备,搭配方便储存的即食食品;家中有老人、慢性病患者的,需备足常用药及治疗药物;同时准备应急包,内含手电筒、充电宝、急救用品及少量现金,应对突发断电、断网等情况。

居家安全防护

市民需提前全面检查、加固门窗,尤其沿海高层住户及市区东南朝向窗户,建议用胶带在玻璃上贴“米”字形以增强抗风能力;阳台及窗外的花盆、晾衣架、杂物等高空悬挂物,需及时收回室内,避免坠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对于居住在地质灾害隐患点、低洼区域、危旧房屋及临河周边的居民,指南特别强调需提前做好转移准备:尽快熟悉周边应急避难场所位置及转移路线,提前整理身份证、常用药等随身重要物品;台风影响期间需密切关注政府转移通知,严格听从工作人员安排,确保危险来临前安全转移。

海事执法人员提醒在港、进港船舶做好防台风措施。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蕾 通讯员 张洪锌 摄

针对市民关注的“五停”(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安排,深圳市应急管理局防灾减灾处(地震处)处长王常效表示,相关部门将密切跟踪台风动态,及时研判并通过官方渠道公布“五停”决定,市民勿轻信非官方信息;公安及网信部门将依法追究编造、传播不实信息者的责任。

如需救助 请打电话

面对秋台风“桦加沙”,深圳救助管理机构迅速响应,加强24小时在线值守、严阵以待。

全市救助管理机构已提前备足食物、饮用水、急救药品等物资,为有需要者提供安全庇护与基本生活保障。同时,会同公安、城管、卫健等部门加大街面巡查力度,重点对地下通道、桥梁涵洞等流浪乞讨人员容易集中的区域加密频次,及时劝导进站受助,确保台风来临前转移至安全区域。

市民政部门提醒,市民若遇紧急情况或需救助,可及时联系属地社会救助部门或前往就近应急避难场所。

宝安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

来源:深圳特区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