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日到了,很多股民朋友又开始惦记下周的A股行情了。最近市场上关于“周线调整”的声音不绝于耳,但真正的牛市里,技术分析的用处真的有限。
周线波动难掩长期趋势,抓住核心才是牛市赢家。
周日到了,很多股民朋友又开始惦记下周的A股行情了。最近市场上关于“周线调整”的声音不绝于耳,但真正的牛市里,技术分析的用处真的有限。
在股市这么多年,我深刻体会到:牛市中最重要的是拿住筹码,而不是频繁交易或试图躲过每次回调。那些总想高抛低吸的人,最终往往会被甩下车。
即使是近期热门的科技股,也经历了4月7日的连续大跌、后续横盘整理,以及银行股上涨时的寂寞等待。大家只看到科技股飞涨的结局,却很少关注持有过程的煎熬。
01 科技指数空间与个股机会
目前有技术含量、业绩支撑的科技股涨幅已经相当可观。接下来如果这些股票涨势放缓,市场可能会转向炒作软件、概念和题材股,但这些对科技指数的推动作用有限。
本轮科技行情的主线其实与大多数散户关系不大。拉升的主要是几千亿市值的权重股,尤其是双创板块的龙头企业。很多人要么无法参与,要么参与了也不敢长期持有。
这些权重股的上涨确实能快速推高科技指数,但未来必然会出现分歧。一旦内部形成对冲,科技指数的上涨速度就会放缓。
科技指数未来的性价比确实可能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纳斯达克指数在2023年上半年达到16500点后,经历了长期横盘,两年多时间也只涨到22600点,涨幅并不惊人。
然而,期间滞涨科技股的涨幅却相当明显,几家科技巨头轮流拉升,虽然中间特斯拉曾腰斩,英伟也经历过大跌。
02 券商板块的战略意义
科技股的行情很可能还会持续,但需要密切关注券商板块的表现。一旦券商股开始大幅拉升,科技股可能会逐渐退潮。
一轮加速上涨之后,市场往往会出现急跌调整,随后就是风格切换。券商板块近年来在政策催化、并购重组和业绩修复等多重因素驱动下表现强劲。
政策端的利好不断释放:《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出台,证监会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优化基金业绩基准约束,推动资金向低估值金融板块回流。
流动性方面,央行推出降准降息“组合拳”,政策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随后降准0.5个百分点。这种“非对称性降息”正驱动居民存款和银行理财资金转向权益类资产。
03 市场资金面的积极信号
近期市场持续呈现震荡格局,上证指数在3350点至3400点区间面临明显阻力,而3320点附近则形成了一定支撑。
从资金流向来看,北向资金近期动向值得关注。虽然其流入节奏有所放缓,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净流出,但这可能只是外资对A股市场风险收益比的重新评估。
内资方面,融资余额结束连续六周流出,显示杠杆资金风险偏好出现边际改善,对市场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成交量的保障也提供了积极信号。市场连续28日成交额过两万亿,9月19日总金额为2.34万亿,这种持续的活跃交易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
04 投资策略与建议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应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密切关注技术面、政策面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合理调整投资组合,把握结构性机会。
对于科技板块,建议关注产业发展趋势和政策支持方向。科技创新企业的行业定位与高成长潜力,为科技股行情提供了重要支撑。
国产算力芯片、光芯片、软件应用等细分领域呈现高景气度,估值虽然有所提升,但长期成长空间仍然可观。
券商板块也值得重点关注。上半年市场交投活跃,1-6月累计日均成交额13902亿元,同比增加61.1%,呈现大幅度增长。这种活跃度直接利好券商经纪业务。
A股H股一二级市场景气度提升,发行同比回升明显,为券商投行业务带来增长机会。2025年上半年A股股债承销均同比回升,H股IPO、再融资规模分别为1071亿港元、1738亿港元,同比分别增长701.3%、227.2%。
市场下一步的关键看大资金动向,包括降息政策的影响和外资流向。如果资金能够切换到主板补涨,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行情。
如果主板始终涨不动,单单依靠科技股也很难走远。看看9月的市场就明白了:在主板没有联动的情况下,双创板块的涨幅其实并不惊人。
投资就像播种,选择合适的种子,耐心等待成长,而不是不断挖开土壤查看种子是否发芽。牛市中的每一次调整都是机会,关键是保持足够的仓位参与市场,不被短期波动震出局。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