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晋、梁之争首先围绕着河朔藩镇展开。李存勖在消灭卢龙刘仁恭的同时,也争取到了成德和义武镇的归附。成德和义武虽然均臣属于后梁,但其与河东也有一些礼节往来,由此引起朱全忠的猜疑与不满。梁开平四年(910年)十一月,朱全忠以协助成德镇抵御刘守光为名,遣军3000进驻深
李存勖在夹寨大胜之后,随即展开了对后梁的攻势。
晋、梁之争首先围绕着河朔藩镇展开。李存勖在消灭卢龙刘仁恭的同时,也争取到了成德和义武镇的归附。成德和义武虽然均臣属于后梁,但其与河东也有一些礼节往来,由此引起朱全忠的猜疑与不满。梁开平四年(910年)十一月,朱全忠以协助成德镇抵御刘守光为名,遣军3000进驻深州、冀州,企图消灭成德和义武的势力。随后,又命部将王景仁、韩勍、李思安等率兵4万,向柏乡(今河北邢台市柏乡县)进军。成德节度使王镕、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先后遣使向李存勖求援,表示愿与之结盟反梁,并推举李存勖做盟主。李存勖力排众议,亲率晋军东进救援,于是年十二月进军至距离柏乡5里处的野河(今滏阳河支流)北岸,与梁军隔河对峙。
李存勖命大将周德威率300精骑到梁军营前挑战,以此激怒梁将王景仁,把梁军诱至柏乡城南的平原旷野地带,利用地形优势,以逸待劳。梁军意欲速战,李存勖采纳周德威的意见,按兵不动,直到梁军疲惫不堪时,率骑兵突击,大破之,俘获梁军将校以上285人,斩首2万级,梁军伏尸数十里,其龙骧、神威、神捷等精锐禁军全军覆没,王景仁、韩勍、李思安仅率数十骑连夜逃归。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柏乡之战”。
柏乡之战示意图。
连环画中的周德威形象
柏乡之捷后,李存勖继续向河北地区进攻,并于梁乾化三年(913年)攻克幽州,俘获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已如上述。而在这期间,朱梁朝廷内则发生连续变乱,乾化二年,朱全忠被其次子朱友珪弑杀;接着,朱友贞又杀朱友珪,是为梁末帝。之后,李存勖与后梁的争夺,便变成了与梁末帝朱友贞的较量。
乾化五年(915年),魏博节度使杨师厚病卒,梁末帝趁机将魏博镇分为两镇,以削弱其势力,结果引发魏博兵变。变兵囚禁新任节度使贺德伦,请降于晋。李存勖趁机进占魏州。他收魏博牙兵为亲军,并亲自兼领魏博节度使。随后又攻取德州、澶州。是年七月,李存勖进兵莘县,与梁将刘鄩展开对峙。
刘鄩是梁朝名将。梁贞明二年(916年),李存勖声言回师太原,引诱刘鄩出战。刘鄩果然中计,欲趁机夺回魏州,结果遭到李存勖、李嗣源、李存审的三面夹击,全军溃败。接着,李存勖又连下卫、洺、相、邢、沧、贝等州,河北地区除黎阳(治今河南浚县东)一地外,全部被晋军占领。
不过,李存勖对河北地区的控制并不很牢固。贞明三年,原卢龙降将卢文进叛晋附契丹,引契丹军南下。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亲率50万大军入侵幽州。幽州守将周德威孤军坚守,同时遣使回太原求援。李存勖命李存审、李嗣源、阎宝统领7万步骑北上救援。是年八月,李嗣源率援军抵达幽州城外,大败契丹军,解除了幽州之围。这一战,晋军俘、斩契丹军以万计,缴获牛羊、辎重无数,也算是部分实现了李克用“一矢击契丹”的遗言。
卢龙事态稍平后,成德和义武镇又相继发生变乱。贞明七年(921年)二月,成德军将张文礼煽动兵变。李存勖迫于与梁军对峙无暇顾及的形势,暂授其为成德兵马留后以安抚之。但到八月,便命大将阎宝率军征讨。张文礼惊惧而死,其子张处瑾接掌军事,继续负城顽抗。而义武节度使王处直也背叛李存勖,勾结耶律阿保机,引契丹军南下,被义子王都囚禁。王都继任义武节度使,不久被契丹军围困在定州(今河北保定定州市)。
次年(922年),李存勖亲率5000铁骑北上,先后在新城(今河北保定高碑店市)、望都(今河北保定望都县)大败契丹军,解除了定州之围,又乘胜追击契丹军至幽州。但与此同时,晋军在镇州却连连失利,损兵折将。主帅阎宝攻城受挫,羞愤病逝。继任主帅李嗣昭、李存进相继战死。而梁军则趁虚反扑,攻克卫州、新乡等地,重新夺回河北重镇相州(今河南安阳)。是年九月,镇州终因久被围困,粮尽力穷,被李存审攻破。李存勖又兼领成德节度使,将成德镇直接纳入晋的管辖之下。
后梁龙德三年(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邯郸市大名县)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号,追赠父祖三代为皇帝,与唐高祖、太宗、懿宗、昭宗并列为七庙,以表示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继承人,史称为“后唐”。辖有魏博、成德、义武、横海、幽州、大同、振武、雁门、河东、河中、晋绛、安国、昭义等13节镇、50州。从此开启了“沙陀三王朝”的统治。
后唐庄宗李存勖画像。
李存勖建立后唐后,仍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契丹不断侵扰幽州,兵锋直逼河北;李嗣昭之子潞州守将李继韬叛附后梁,梁将董璋急攻泽州,意图吞并昭义镇,直接威胁太原的安全。李存勖为扭转战局,决定趁梁军东面防守空虚之机,出兵奇袭后梁郓州(治今山东东平),以切断梁军右翼,再伺机进图梁都汴州。同光元年(923年)闰四月,李存勖命李嗣源率5000步骑,连夜冒雨渡河,一举袭破郓州。梁末帝听闻郓州失守,急忙命王彦章率军阻止唐军西进。李存勖命朱守殷严守魏州通向汴州的重要渡口德胜(在今河南清丰西南),自率亲军进屯澶州。
五月,王彦章出兵杨村渡,攻克德胜南城,继而顺河东下,攻打杨刘城。他打算先隔断河北唐军与郓州的联系,再图收复郓州。而李存勖则命朱守殷放弃德胜北城,装载军需器械浮河而下,协助李周固守杨刘城。两军各自沿河一岸疾进,边行边战,互有胜负。不久,王彦章进抵杨刘城下,挥军强攻,昼夜不息,并以巨舰九艘横亘河津,阻拦唐军增援。他屡攻不克,只得退屯城南,筑垒连营,以阻击唐军渡河。
六月,李存勖亲临杨刘,一面命唐军出营挑战,牵制梁军兵力,一面命谋臣郭崇韬领兵奔赴博州(治今山东聊城东北),在黄河东岸修筑新城,以接应郓州唐军。王彦章率军急攻博州新城,还用十余艘巨舰置于黄河中流配合作战。郭崇韬据城坚守,李存勖亦率军自杨刘增援。王彦章只得撤军,退保邹家口。李存勖与郓州李嗣源重新恢复了联系。七月,王彦章复攻杨刘,再次被唐军击败,遂撤师西归,退保杨村,不久便被召回汴州。段凝接任主帅。
八月,朱友贞部署四路反击:命段凝攻澶州、董璋攻太原、霍彦威攻镇州、王彦章攻郓州,打算在十月向后唐发动总攻,但因兵力分散,造成汴州防守空虚。他还命梁军掘开滑州(治今河南滑县)南面的黄河大堤,以阻止唐军进攻汴州,但同时也将梁军主力阻隔在决河以北。九月,梁将康延孝投降后唐,将后梁军情尽数告知李存勖,建议唐军趁虚袭取汴州。而李嗣源则在郓州附近大败王彦章,俘获梁军将校三百余人,迫使梁军退保中都(治今山东汶上)。
十月,李存勖自杨刘渡河,进抵郓州,并以李嗣源为前锋,攻破中都,俘杀王彦章。是月初九日,李嗣源抵达汴州,挥军攻城。朱友贞自杀,梁将王瓒开城投降。李存勖于同日抵达,由大梁门进入汴州,后梁正式灭亡。
后唐王朝版图,是五代时期最大的。
来源:历史与现实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