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皖南山水的环抱中,祁门县各乡镇如明珠散落,资源禀赋各异,发展步调不一。如何让法治力量精准滴灌基层土壤?祁门县人民检察院的法治副书记们交出了一份“按需普法、因乡施策”的生动答卷。他们走出机关、走入乡间,俯身倾听民声民意,将艰深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充满烟火气的“家常
在皖南山水的环抱中,祁门县各乡镇如明珠散落,资源禀赋各异,发展步调不一。如何让法治力量精准滴灌基层土壤?祁门县人民检察院的法治副书记们交出了一份“按需普法、因乡施策”的生动答卷。他们走出机关、走入乡间,俯身倾听民声民意,将艰深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充满烟火气的“家常话”,让法治清泉真正流入百姓心田。
田间地头
唠的是青山常绿的“护林经”
祁门山林苍翠,是珍贵的生态宝藏。针对以往偶发的盗伐、滥伐林木问题,法治副书记们深入林区村组,用乡亲们听得懂的语言,清晰讲解滥伐林木的罪与罚,特别强调“补种复绿”与经济处罚的双重后果,引导村民守护绿色家园,筑牢生态法治屏障。
村头巷尾
传的是守财护家的“防诈招”
在老人妇女居多的凫峰镇,面对花样翻新的电信网络诈骗,法治副书记们化身“反诈宣讲员”。他们拆解虚拟货币洗钱、网络赌博等骗局,提炼出“陌生账户转账必核实、虚拟货币交易要警惕、高息理财多陷阱”的实用口诀。声声叮嘱,如邻里闲谈,却为乡亲们守紧了“钱袋子”。
调解室内
平的是家长里短的“心头事”
平里镇文旅产业红火,但家长里短、邻里纠纷仍存。在这里,法治副书记们不仅是普法者,更是调解员。面对一起宅基地边界争端,他们既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条款厘清法律界限,更请出老支书、长辈乡贤共话乡里情谊,以“法理+人情”的双重奏,化干戈为玉帛,真正实现了“矛盾化解在基层”。
茶园垄上
讲的是产业兴旺的“契约经”
闪里镇茶香四溢,却也受“甜蜜的烦恼”困扰——订单增多,使得交易纠纷频发。法治副书记们深入闪里镇港上村茶园,针对茶企茶农的急难愁盼,开展“定制式”普法。他们以张贴标语、村广播宣讲等形式,用真实案例解析合同的重要性,强调权责明晰白纸黑字的重要性,为当地茶产业的品牌保护与正常经营提供了坚实法治支撑。
此番精准滴灌的普法行动,结出累累硕果:县域盗伐林木案件同比有所下降,陌生账户转账核实率大幅提升至近30%,十余起宅基地、赡养纠纷成功化解于萌芽。展望未来,祁门县的法治副书记们将继续聚焦交通安全、产业升级、新兴经济等领域的法治新需求,前瞻布局,精准施策,将抽象的法条转化为护航发展、保障权益的实在力量,用更有温度的法治笔墨,为祁门县高质量发展描绘更加稳固的法治底色。
来源:黄山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