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办公室内参:深刻剖析王永庆三代人是怎么把家底玩脱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7 16:27 1

摘要:写在前面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是一个家族荣誉与人才延续的故事,财富是顺带的。老话说“富不过三代”确实有其道理,读者诸君若是大家族的族长,想必为此已经操碎心了。

写在前面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是一个家族荣誉与人才延续的故事,财富是顺带的。老话说“富不过三代”确实有其道理,读者诸君若是大家族的族长,想必为此已经操碎心了。

人,才是重点,因为财富是人创造的,也需要人来守护。一个家族要想延续下去,就要想办法把有形财富转化为无形财富。

清末重臣翁同龢曾经说过:“富贵不足保,惟诗书忠厚之泽可及于无穷。”这句话成了翁氏家训的第一句,也是最重要的一句。笔者曾参观过江苏常熟的翁同龢故居,深感其家族文脉延续,人才辈出,历经百年而不衰。

可见,家财不过是家风的副产品罢了,家风不在,家财断不能独存,甚至有害。

而本文要讲的王永庆家族,就是反面例子了。第一代提供就业、第二代就失去半壁江山、第三代只剩娱乐新闻了。不过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这就不只是一个家族的问题了。

台塑王家的故事,不只是家族的悲哀,也是台岛的悲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之教训可以当免费课上。这一课,生动而惨痛,值得所有的企业家和大家族仔细研读。导火索:大家族当以德为重,儿子出轨还顶嘴!王文洋在美国打了几年工后,就开始进入父亲的台塑集团工作,先是参与了台塑在美国的石化厂的兴建工程。1980年正式回台,被王永庆下放到基层锻炼,从车间课长做起。于是台塑的大太子就跟普通工人一起,睡宿舍吃食堂,不分昼夜地轮三班。这样的经历,王太子没有任何怨言。

1989年年底,王永庆调儿子回集团总部工作,按照正常的剧情,假如没有意外的话,太子王文洋将顺利接班台塑帝国。

但不知是命数,还是老天爷故意捉弄。1995 年,44岁的中年男人王文洋出轨了。意外,也不意外。

这个年纪的成功男人,业务爱好无非两样:表和婊子。太子爷婚外情出轨对象是台大商学院的美女研究生吕安妮,师从在台大兼职MBA副教授的王文洋。

你想,一个富甲天下的太子爷,拍他马屁的人多了,多数只会拍他的“财富”,但王太子的 “G”点明显不在这里。

从小在父亲严厉的教养下,他最缺什么你想想?是别人对他发自内心的“肯定”。而这个年纪的男人,在夫人那里最希望得到,又很难得到的是什么呢?

如果读者是40岁以上的成功男人,应该知道金科要讲什么了。那就是“崇拜”。一个家财万贯的中年太子,在父亲那里得不到的肯定,情人给了。在发妻那里得不到的崇拜,情人给了。

而且还是学生对老师,那种对一个男人学识、才华、气质全方位无死角的崇拜。当年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为什么放弃王位,也要和辛普森夫人结婚?因为,辛普森夫人做到了几乎天下女人都做不到的一点,那就是对男人那种“发自脚底板的真诚”,那种尊重的聆听,可以让一国之君不爱江山爱美人。

所以,女人要学就学辛普森夫人,而不是短视频、网络爽文里瞎扯的说一句话让男人给他花了几十万。恰恰相反,女人要想成角色,靠的不是说,而是听。高端会所那些打扮得如名媛似的人类高质量女性都懂的,“听他一讲,黄金万两”。

继续王太子的剧情,1995 年,也就是案情爆发的那年,才貌双全的吕安妮报名考取博士。她笔试成绩第一,复试成绩却极低,就开始向当局上诉。有句话说“社会不幸记者幸”,一家小报为此事对她进行跟拍追踪,结果竟然意外发现了她和王文洋的婚外情。

登报之后,很快全岛震动,王家也随之大乱。更令老父亲王永庆震怒的是,王文洋当时的妻子陈静文已罹患癌症,婚外情的消息更是让她痛不欲生。

老爹怒斥王文洋,王文洋却毫不妥协,而且顶了一句:“你还不是娶了四个老婆?”对于王家族长来说,儿子出轨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是,“小子居然敢顶撞老子?!!!”

宝岛也是深受儒家文化浸染的地方,在古代这就是“忤逆”了,老爹可以当街踹他一脚。性质太过严重,而且还戳到王永庆的软肋了,因为他确实娶了四个老婆。因为太子彻底激怒了王永庆,当即决定“废储”。

此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田长霖伸出援手,邀请他去柏克莱商学院任教,王文洋便远赴美国。一、王永庆的创业史,是台岛工商发展的浓缩史王永庆的创业史,也是一部台岛工商业发展的浓缩历史。祖籍福建的王永庆于1917年出生于台北新店,父亲王长庚是一个贫寒的茶农。1932年,王永庆被父亲送到嘉义县的一家米店做学徒,一年之后,16岁的他向父亲借了200元旧台币创业,开了一家小小的米店。

此时嘉义的米店竞争激烈。王永庆想出出两个打造差异化经营的办法:一是将预先将大米中的秕糠,砂石挑选出来,卖给顾客的都是高品质的米,这是产品升级;二是给每个顾客建立档案,估算客人家里的米快吃光了,就主动送货上门,这是增值服务。70多年后,刘强东的京东也延续了王永庆当年“提供正品”和“送货上门”的两个思路,可见王永庆商业理念之超前。

建筑市场回暖,王永庆的木材生意才逐渐起色。在王文洋出生的1951年,王永庆家里虽有一定的积蓄,但仍非大富大贵,一家人住在火车道旁一栋老房子里,勤俭度日。

后来,王永庆将这种被后人称之为“上下游垂直整合”的方法用在台塑旗下其他产业上,也相继大获成功。进入70年代后,小蒋同志上台,提出了基础设施的“十大建设计划”,也就是郑音乐人在《大国民》里面唱的“区区的小事,六年国建”。那时候,台岛伪政府开始推进以重化工为主导的“第二次进口替代”。王永庆因势利导,适时地提出了投资高达200亿美金的“六轻”(第六座轻油裂解厂)计划,进军上游,并于1986年获蒋经国伪政府批准。

上面虽然点头了,但选址却是难题。“六轻”经过四期建设,前后投入了 7551 亿新台币,在海上共填出了 2255 公顷土地,53 座工厂在海上拔地而起。到王永庆逝世的 2008 年,“六轻”产值竟然已高达 1.47 万亿新台币,占当年度台岛 GDP 的 11.9%。

要知道,规模庞大的化工装置,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底子。我国大陆在2003 年后开启了重化工业的建设高潮,也从台塑的思路中借鉴良多。王永庆在去世前就与时任国资委主任约定,台塑向中石化敞开大门,甚至欢迎干部来挂职半年。之后,中石化一批又一批干部被派往台塑学习,一直到今天,两家公司还一直是全球化工50强中唯二的中国公司。

二、王雪红建立的商业帝国,见证了台岛电子业的高峰1978 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音乐系上了3周的课后,文艺青年王雪红突然决定不学音乐了,回台岛发展高科技。

除了创始人们的高瞻远瞩之外, 威盛电子的成功还要归功于整个台岛电子产业的崛起。在威盛向芯片组领域进军的同时,广达、仁宝、华硕等台岛电子企业也在主板制造领域迅速崛起 ,它们和二姐王雪龄的大众电脑一起,为威盛的芯片组提供了坚定的支持。到2001年,包括主板在内,台岛IT产业已经有14项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居全球第一。

HTC 的定位是移动终端领域,迅速变成全球最大的PDA代工企业。PDA也顺便加了手机功能,成了PDA手机,也就是智能手机。

在诺基亚称霸手机主流市场的年代,我想每一位70后企业家的记忆中,都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智能手机——多普达,也即是HTC用的另一个商标。牛X在于,这手机用的是Windows系统,还是触摸屏。用诺基亚的看不起其他手机,但用多普达的看不起诺基亚!现在来看,真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得看苹果和华为。

2010 年前后,台岛的IT产业达到了极盛时刻。与 HTC 并肩站在一起的,是一众在各个领域傲视全球的台岛企业,包括晶圆制造领域的台积电和联电,代工领域的和硕和鸿海,PC /笔电领域的宏碁和华硕,面板行业的友达和群创,芯片设计领域的联发科,封装领域的日月光和矽品等。

三、宏达电落败:台二代商业帝国,已失去半壁江山1989年年底,王永庆密访大陆,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邓公的接见。

1996 年台独分子李登辉更进一步,提出了臭名昭著的“戒急用忍”政策,即在台企对大陆的投资中,凡是高科技的项目,5000 万美金以上的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这项政策直到 2001 年被“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所取代,并未持续很久,且有多种方式可以绕过,但这种将大陆视为禁地和对手,而不是腹地和伙伴的态度,始终笼罩在某些台企的头上。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台岛面板厂商陷入困境。此后大陆赴台采购面板工作虽然每年都举办,但明显做了两手准备:一是调查韩台厂商的价格操纵行为,并在2013年给出了处罚;二是从 2010 年开始,密集出了一系列液晶面板行业扶持政策,并调动上千亿的资金押注京东方,顶住亏损连续投资,最终在 2017 年结出硕果,并将台资面板厂彻底挤到三流。

王雪红与父亲王永庆皆属于深蓝阵营,虽然没有像某些台岛厂商对大陆严防死守,但在HTC崛起的日子中,王雪红并没有给予中国市场足够的重视 ,在挑剔敏感的用户眼里,这种忽略很容易被上升为歧视。HTC 最重视的市场是美国市场,市占率一度达到25%,但与威盛遭遇英特尔的诉讼战一样,HTC在美国也受到了苹果的专利狙击,业务严重受损。

在王雪红夺得台岛首富的 2011 年,雷军尚处于要靠在记者面前摔手机来证明产品质量的段位,华为余承东的大嘴还没有声名远播,步步高的段永平(OPPO/VIVO幕后老板)还在跟网友讨论万科股票值不值得买。这些慢了王雪红一大步的人,在未来的 5 年内,却依托庞大的大陆市场,或专注线上,或深耕线下,或坚持研发,最终一步步超越了先发者 HTC。

在专利战中不断败退的HTC,在产品定位方面也出现了严重问题,高端产品不敌苹果三星,低端产品不肯放下架子去做,最终市占率一滑再滑。2017 年 9 月,王雪红被迫以11亿美金卖掉了 HTC 的部分核心资产给谷歌,而在这之前的 2013 年,王雪红已经将连年亏损的威盛电子的员工技术,打包转让给了某国有投资财团。

液晶面板行业和智能手机行业,前者被国家资本击败,后者被市场机制击败,但台岛电子行业的失意者并不只有它们,联发科、宏碁等无不感受到来自对岸巨大的压力。即使以前被严防死守不准来大陆设厂的台积电,也于 2016 年在南京奠基了先进的 16 纳米工厂,86 岁的张忠谋亲自出席,给足了新上任的省委领导面子。

但即便在一些细分领域失去竞争优势,二代企业家们的电子行业仍然保有半壁江山,最令人担忧事情却并不在此。第二代企业家,以郭台铭、施振荣、王雪红为代表,自 80~90 年代登上舞台后,距今已有30 年,台岛的第三代企业家去哪儿了呢?

四、从王家衰落史看台岛经济形势,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尽管台岛的年轻人急于否定旧时的经济模式,但他们并没有在新兴领域有所建树 。即使在最新最烧鸡最时髦的互联网领域,台岛的创业者也寥寥无几,而在台岛传统强项的电子硬件领域,创新创业的氛围更无法跟创业氛围浓郁的深圳相比。

同样, 王家的第三代,也没有了家族第二代那种拼搏的狼性,他们出现在娱乐版上的次数,远多于经济版。

尽管“小确幸”也是一种精彩的活法,但如果纵观整个台岛经济,你会发现:

第一代企业家打下的基业还在给社会提供税金,福利和就业;

第二代企业家创建的商业帝国已经失去半壁江山,但还在顽强支撑;

第三代企业家却是杳无踪影,毫无建树。

对于普罗来说,“一代捅破天,二代把桌掀,三代盼拆迁”也没什么,因为没什么影响力。但对于这种台岛的人才和经济局面,“一代不如一代”是最好的形容,也是最无奈的注脚。

王雪红近些年来也积极地参加,国内互联网领域和智能硬件领域的各种活动。雷军和余承东都比她小11岁,71年的马化腾和74年的刘强东,以及后面数不清的80后、90后、00后们。

总结一个传统的家族,创业于近代文明肇始之时,借助经济腾飞完成积累,二代们承担产业升级重任,挑战全球产业链顶端,最后断臂求生委身中国,一个人的命运,也是一个家族的命运,更是一个岛的命运。看当下,望未来。

覆巢之下无完卵,智慧的家族懂得“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连“老狐狸”巴菲特都说过,他一生都不会做空美元。他认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依靠做空自己的祖国赚钱。

假如历史可以重来,王家是不是应该多学学霍家呢?与国家命运紧紧绑在一起,才是百年家族的修养。中国正在崛起,我们共同期待两岸统一,让台岛2000万同胞也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毕竟我们是一家人!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