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以30+元高价逆势上扬,强势攻占北京、上海等各大商圈,并且跑出了一批新秀品牌,有品牌两年开出50家店……
文 | 职业餐饮网 三水
30元一碗的贵价面又“翻红”了?
在一批贵价面馆“狼狈退场”时,“现炒浇头面”却拿过了接力棒。
它以30+元高价逆势上扬,强势攻占北京、上海等各大商圈,并且跑出了一批新秀品牌,有品牌两年开出50家店……
现炒浇头面,何以席卷南北,成为餐饮界 “黑马”?
从区域风味到火遍全国,
遍地开花的现炒浇头面
“街头的现炒浇头面,几乎开得遍地都是。”
这是现炒浇头面当下在国内的真实写照。从去年第三季度到今年第二季度,名字中含有“小炒”“爆炒”“现炒”的面类产品热推指数增长率超过60%。
餐饮端的势头就更迅猛,几乎短时间内全国都刮起了现炒浇头面,不仅街边小店纷纷打出了“现炒浇头面”的招牌或口号,就连陈香贵、醉面、莱得快等品牌都纷纷加入了现炒浇头面的产品线。
甚至出现了王繁星面馆、福和面馆、阿大排档等一批专卖现炒浇头面的品牌,且发展势头猛烈:王繁星在两年时间门店突破50家、阿大排档北京首店开业当月营收达到上百万元……
要知道,现炒浇头面并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从重庆到上海、苏州、常熟,几乎很多地方都有现炒浇头面历史。
如今,为什么突然爆火、一跃成为面界“新贵”呢?
1、呈现方式上,强化“现炒”概念,满足顾客“新鲜”感
“万州面没有浇头面的概念。”
提到万州的现炒浇头面时,有本地人这样表示。
这几乎是这股热潮出现之前,很多地方现炒浇头面面临的共同“困局”。
在此之前,尽管像重庆万州、江苏苏州等地都有现炒浇头面历史,但大多只作为面馆的附属产品存在,既没有被单独拧出来,价格也不起眼。
即便有松鹤苏氏面馆这类凭借浇头把客单价卖到上百元一碗的品牌,其核心主打的却是食材而非“现炒”,通过蟹黄、鳝丝、虾仁等高价值食材提升价值感。
换句话说,“现炒”的制作方式,在过去并未被特别强调。
但在新鲜成为热潮的当下,几乎大部分浇头面都喊出了“现炒”的口号,将“现炒”这一核心价值最大程度可视化。阿大排档在视觉上多次强调“火爆现炒”,王繁星店内也张贴着“面条现煮、浇头现炒”的标语,透过明档厨房还能看到师傅们现炒浇头的身影……
而在大众点评上,“锅气”“新鲜”也成为它们的高频标签。
2、产品结构上,“大块肉”的浇头成了主角,给足顾客价值感
合众合创始人姚哲曾提过,“拌面与汤面的重点不同,汤面的重点在汤底与面,拌面的重点在浇头。”
当下的现炒浇头面深谙其理。
浇头的选择上,不仅有酸辣鸡杂、蒜苗回锅肉、小炒黄牛肉等常见家常菜浇头,鳝丝虾仁、小炒牛蛙、葱烤大排、糖醋熏鱼等特色浇头,还有虾仁牛肉、牛肉鸡杂等双浇头,整体价值感有所提升。
另外,在浇头的呈现上也与过去有所区别,不再是“肉少量少”,而是以大片牛肉、大颗虾仁、大块鳝丝等“大块肉”为产品卖点,提供肉眼可见的价值感。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顾客感受到实惠,很多现炒浇头面店专门推出了“四大免费”产品,比如阿大排挡免费的皖南老母鸡汤、白桃乌龙茶、灵魂剁椒酱、上海腌菜,王繁星面馆的免费续面、DIY紫菜汤、白桃乌龙茶、限定饮品……它们以自取的模式存在,既能为门店引流,也能给顾客性价比的感觉。
3、装修风格上,国潮风打卡设计,激发顾客分享欲
当下,一个产品如果在短时间火爆全国,除了产品口味与大众匹配外,还离不开网络传播的助力。
而 “高颜值” 的门店设计,正是触发消费者主动分享、实现 “裂变传播” 的关键。
过去的现炒浇头面大多藏在街边面馆店内,它们不注重装修设计,也缺乏独特的风格与记忆点,消费者吃完就走,几乎没有分享欲。
当下的现炒浇头面品牌,却玩出了新花样,它们通过各种书法、老相片、灯光营造出中式国潮氛围与质感,把面馆从“吃饭的地方” 升级为 “值得打卡的场景”,让不少人乐意拍照分享。
这种打卡-传播-引流的互动形式,也在无形中促进了浇头面的发展。
贵价面被吐槽卖不动,
现炒浇头面为什么能成为面界“新贵”?
“王繁星们”的爆火,是贵价面的又一轮崛起。
2021年前后,在资本看好与持续助力下,以和府捞面、陈香贵、马记永为代表的贵价面馆开始猛攻开店。
然而,仅几年过去,“高端面卖不动了”的舆论热潮居高不下,贵价面馆品牌们也或多或少陷入发展颓势:陈香贵、马记永开店速度缩减、和府捞面三年亏损7亿、五爷拌面闭店率高达40%……
在贵价面被吐槽、卖不动的舆论之下,为什么“王繁星们” 却突然火了?
1、赛道卡位:切入“高品质单人餐”新刚需,替代正餐而非快餐
任何品类的胜利,一定是踩中了消费端的需求。
现炒浇头面的成功,正是在于它精准切入了一个市场空白——高品质单人餐。
过去,面类作为一顿迅速填饱肚子的快餐,常常“重主食,轻配菜”,难以满足顾客对营养和体验的双重需求。
然而,当下的现炒浇头面却颠覆了这一逻辑,它仅用一碗面的价格,同时解决了“主食”和“菜”的问题,把传统的快餐变成了一份有菜有肉的优质餐,基本能满足日常正餐的营养和口味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它也逐渐被消费者看做一份完整的、可充当正餐的解决方案,成功开辟了介于快餐与正餐之间的“新刚需”赛道,为后续的规模扩张奠定了需求基础。
2、产品价值回归,从“为品牌溢价买单”到“为产品本身付费”
“做品牌、做溢价的逻辑在非社交餐饮里面是不成立的。”
有资深专家在提到味千拉面高溢价带来困局时曾这样表示。
不只是味千拉面,早期很多贵价面都在通过环境、品牌故事等抬高溢价。
当经济上行时,顾客可能心甘情愿为这类“身份标签”买单,然而一旦环境变化,消费者变得理性,他们就会拒绝为虚高的品牌溢价付费。
眼下现炒浇头面走红,其核心恰恰在于,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实现了产品价值的“重构”。
它用“猛火现炒”的锅气、“大块肉”的实在用料,将价值重新拉回到产品身上,同时借助“免费自助”模式拉高性价比,让顾客找到价值感。
这种与当下市场契合的“质价比”优势,给品牌了创造了逆势增长的条件。
3、效率平衡:尝试破解餐饮“不可能三角”,实现规模化复制
在餐饮行业,存在着一个“不可能三角”:品质、效率、成本难以同时兼得。
过去的面馆要么因为追求效率而失去品质保证,要么因追求品质陷入成本高效率低的难题。
但如今的现炒浇头面,却通过微妙的创新找到了平衡点:强调“现炒”,但整体出餐速度并不慢,像王繁星基本下单后十几分钟就能上齐;浇头丰富,且顾客可自行组合,能够满足多样化的口味需求,实现高频消费;整体口味较统一,且食材通用,能够减少备货压力,提升后厨效率。
这种模式既保留了中餐“锅气”的灵魂,又通过流程优化控制了人力和时间成本,让该模式能够实现规模化复制。
职业餐饮网总结:
没有一个爆品的走红是完全出于偶然。
正如王繁星面馆创始人窦效谦所说,品牌的本质在于“用异国料理的形式做地方菜,用一个菜的方式去做一碗面。”
这句话道破了现炒浇头面突围的底层逻辑 :它们瞄准比快餐精致、比正餐便宜的简餐赛道,用现炒的锅气、大块的浇头将核心拉回到顾客关心的产品价值上,一跃成为面界“新贵”!
各位,您认为现炒浇头面怎么样?能火多久?
来源:职业餐饮网